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一老和尚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閻羅,華言雙,苦樂雙受之意,一日之中,三時受五欲樂:三時受苦。閻羅王乃幽冥界主,統領無量鬼王,每一鬼王亦統領無量小鬼,都以地藏菩薩為師。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鐵圍山圍一四天下,鐵圍山內,日月光明所照不到之處,就是地府,今閻羅王及無量鬼王,仗佛及地藏菩薩神力,來到忉利天宮,見佛聞法。

所謂惡毒鬼王。

人有三毒、十惡,此鬼王以毒攻毒,以惡止惡,故名。

多惡鬼王。

此鬼王現忿怒之相,令人見之,不敢起惡念。

大諍鬼王。

大諍即無諍,令人解怨釋結。

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

以獸形得名。

散殃鬼王。

降災禍於作惡之人。

飛身鬼王。

飛行夜叉之帥。

電光鬼王。

眼如電光。

狼牙鬼王。

口露凶牙。

千眼鬼王。

全身千眼,瘟疫神也,所到之處,死人無數。

噉獸鬼王。

主獸。

負石鬼王。

令小鬼擔沙負石填河塞海。

主耗鬼王。

百物耗損,五穀失收。

主禍鬼王。

主天災橫禍。

主食鬼王。

即面然大士,分衣施食。

主財鬼王。

護人得財,世稱財神。

主畜鬼王。

主六畜。

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

可以名思知。

 

 

主產鬼王。

送生保產。

主命鬼王。

主人生時死時。

主疾鬼王。

主人種種病。

主險鬼王。

高山峻嶺,大海深淵,由他主理。

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

可以名知其義。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

大力鬼王。

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

火神。

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統領群鬼。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此乃鬼法界,鬼王率領小鬼,各有執事,各主理一地區。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陰陽路別,天地懸隔,閻羅與鬼王,不能上天宮,今仗佛威神力,及地藏菩薩願力,俱詣忉利天宮,在一面立,聽佛說法。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閻羅王等見佛聞法,得出世善利,但心中有小疑問,所以大膽請問世尊。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佛一切智,無一事不知,故允許閻羅王所問。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

佛既許答,即行禮儀,一瞻一禮世尊,同時回眸熟視地藏菩薩,望表同意,因地藏菩薩,是閻羅王之師。

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閻羅王請問佛:地藏菩薩神力遍於六道,從神力出百千萬億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眾生僥倖獲免地獄罪報,但不久又墮惡道。

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為何眾生而不依止人大善道,永取解脫六道輪迴,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南閻浮提眾生,惡性剛強,是以難調難伏。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眾生此頭造罪,地藏菩薩即向此頭救,那頭造罪,又向那頭救,處處造罪,處處救,以第一時間令其得解脫,若作大重罪墮惡道者,菩薩亦以巧妙方便,拔出其根本造罪之緣──貪、瞋、痴,而令自悟宿世作業之事,不再造罪。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雖出地獄,但惡習重,不久又再造罪,所以又墮地獄,是為旋出旋入。地藏菩薩有願力,不退心,再去度他出地獄,故云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獅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迷失本家即迷失涅槃,誤入生死險道。夜叉比喻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戒見、見取見,虎狼等比喻五鈍使:貪瞋痴慢疑。

生死險道中,有五利使及五鈍使煩惱,使人造罪入地獄。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

在生死險道中,有一善知識,即地藏菩薩,大術,即般若,般若能降服五利使及五鈍使的煩惱,般若能善禁煩惱毒、業障毒、生死毒,故云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

眾生由生死險道,欲再進入三惡道險路,菩薩即制止之。

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你是否有方便智,能制三途苦。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欲作惡的迷人,得菩薩開導,即時止惡,不作業,且懺悔,求不墮惡道。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

地藏菩薩引導其出惡道,免受諸惡毒苦,得生人天好道,身心安樂。又勉其時時覺照,刻刻留神,莫起惑造罪;三惡道受苦時長,易入難出,且損自己的法身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迷人聞法覺悟,心生感謝。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菩薩教化已畢,臨別贈言,囑令若見六親眷屬及朋友,乃至初相識者,皆應為說三惡道苦,易入難出,損害法身慧命,常以佛法教化眾生,無令眾生,自迷自誤,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

地藏菩薩,具大慈悲,常在三惡道中,救拔造罪受苦的眾生,得生人天。是諸罪眾,既知三惡業之苦,又蒙地藏教化,減罪滅罪,脫得出離,永不再造惡業而歷險道。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譬喻迷人,誤入險惡之道,遇善知識,教化引出險道,永不再入。出地獄後,又轉教別人,莫造地獄罪,自己因迷起惑造業墮地獄,幸蒙地藏菩薩救拔,今出地獄,更不敢造罪,再入惡道。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若轉過頭來,又忘記善知識的教訓,尚如前一樣的迷誤,忘記舊時所行的險道,此次再入,罪上加罪,致令喪法身慧命,墮在地獄,不能得出。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地藏菩薩用方便力,救拔墮地獄的人,使其解脫,上生人天,但此人不久又起惑作罪,旋又再入地獄,若其罪輕,菩薩依然接引,若此人造罪太深,結業太重,墮阿鼻地獄,則地藏菩薩救不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惡毒鬼王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其數無量,都住在閻浮提,若眾生行善,我們便利益他,若作惡,我們便損害他,但是閻浮眾生多造惡業,少作善事,所以我的眷屬,遊行世界,多是損人,少利益人。

過 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 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若有男子女人,在三寶中,修少如毛髮的善 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菩薩像,或誦經、或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猶如敬禮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樣,並命令諸大力小 鬼,在其所管轄之土地,方便衛護,不令惡事──損物損財之事,橫事──橫禍飛來之事,惡病──難治之病,橫病──流行病,乃至不如意事,都不能近其舍宅, 何況入其門內。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佛讚鬼王,你能這樣擁護初發心的人,令其菩提心不退,又令小鬼擁護供養三寶之人,間接又令小鬼未來發菩提心,你們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我亦告梵王帝釋,衛護你們,早脫鬼倫。

梵王統大千世界,帝釋治一四天下,閻羅王及鬼王屬其所管。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

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我因過去所種之業,今日緣熟,主理閻浮人生時死時之事。

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我本昔所發的願,是利益眾生,今既由我主理生死之事,我便藉此機會,利益眾生,但眾生不會我意,不與我合作,致令生時死時,都不能得安穩。

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

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生男生女,在未生以前應該作三寶善事,或世間利生之事,以此福力,增益舍宅威光,宅神、土地神,無量歡莒,預先擁護子母,臨生之時,外邪不侵,母樂子女,眷屬增益。

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天地有好生之德,自古放生,名之為仁,殺生,名曰殘忍。人畜雖殊,愛子之心不異,為何慶我子之生,而殺飛禽走獸眷屬,傷其母子之情呢?

所以未生之前,或已生下,慎勿殺害生靈, 取其鮮味,供給產母,及至小兒滿月時,親友歡聚,可設素宴,慎勿飲酒食肉,酒能亂神,肉由殺命,飲酒斷智慧種,食肉斷慈悲心。更莫歌樂絃管,唱世間之樂, 蕩情而逸志,如是違天地之仁慈,背主命鬼王之願心,減舍宅之威光,致令母子俱不得安樂。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祗,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

生產是一個難,因為臨產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候食腥血,稍為無福者,鬼得其便,連母子皆犯,致令母子不安。

是主命鬼王,先令土地宅神,荷護子母,使安穩產子。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如是產家男女之人,見生育安樂,應思安樂之功,功由土地,便應設福,如誦經、放生、供齋等諸善事,酬答宅神土地之恩。今殺害生靈,聚集眷屬,歌樂絃管,飲酒食肉,作諸罪殃,自受其報,子母俱損,非是主命鬼王不護。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者。

又閻浮提人,臨命終時,不問善人惡人,在我本願,保護其人不墮惡道,何況其人生前,自己有修善根,增我助彼之力。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分別業經,佛告阿難:「行惡人,好處生, 行善人,惡處生。」阿難曰:「是事云何?」佛言:「惡人今生罪業未熟,宿世善業已熟,故今生雖為惡,而生好處,或臨死時,善心心數法生,亦生好處。行善人 生惡處者,今世善未熟,過去惡已熟,故今雖為善,而生惡處,或臨死時,不善心心數法生,亦生惡處。」

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修善修惡,是今世之事,前世善惡業成熟,亦會隨業受報。今年的穀,是明年的種,今年的種,是去年的穀,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作善作惡,想生天或墮地獄,全由自己作主。

又,物以類聚,無不欲其眷屬增多,鬼道亦然,自己作鬼,亦想人作鬼。善人行善,有大福力,臨終時,惡道的鬼神,皆來迎接,為什麼呢?因此人有福,惡鬼無福,若能令善人入鬼道,作有福鬼,其餘惡鬼,可沾其便宜。

臨命終人,若想念父母,惡鬼變作父母來迎接,若想念兒女,惡鬼變作兒女來迎接,亡人不覺,一念生著,神識隨鬼而去,即生鬼道,何況生前作惡者,更易墮鬼道。

所以臨命終人,慎勿心顛倒,要正念現前,方能生淨土。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此文中的神識指第六意識,臨命終時,意識不起作用,所以不辨善惡。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聞,亡者眷屬,應立即為亡者設大供,供養三寶,或誦經,或念佛菩薩名號,能令亡者不墮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事急心專,其心猛利,若能得聞佛菩薩名號,即時念念執持,牢不可破;乘此心數,速生善趣,不墮惡道,此事無疑。

但五無間殺害之罪太大,殺父母和尚阿闍黎阿羅漢,罪大惡極,命終時,不經中陰,直入阿鼻地獄,別人代他念佛誦經,都來不及,他亦聽不到,所以慎勿作五無間殺害之罪。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佛告主命鬼王:你有大慈,能發如是大慈願,於眾生生而未生,死而未死之時,救護眾生,最易得力,望你於未來之世,切勿退是願,一切眾生至生死時,不論有罪無罪,總令解脫,令生者亡者,永得安樂。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一生之力,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只要眾生在生死關頭,信受我語,依我之言而行,無有不得解脫諸苦,獲得人天大利益者。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願力最大,依願而行,利益眾生,便是菩薩。

鬼王現大鬼身度眾生,是菩薩,不是鬼,所謂內秘菩薩行,外現鬼王身,利生功德圓滿,即証菩提。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佛金口授記鬼王,卻後過一百七十劫,其度生功德圓滿,當得成佛,號無相如來。

無相者,無有相、無無相、離一切相,故名無相。成佛時,劫名安樂,其時人民,身心安樂,世界名淨住,其國人民,清淨共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以鬼王身行菩薩道,受記作佛,誰亦想不到,誰亦說不到,的確是不可思議。

鬼王現在擁護眾生,結緣多,將來成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4頁: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第5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6頁:分身集會品第二
第7頁: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8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9頁: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10頁:如來讚歎品第六
第11頁:利益存亡品第七 第12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第13頁:稱佛名號品第九 第14頁: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第15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第16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第17頁: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