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慈悲不是定點(1990) -- 星雲日記8 星雲法師著

慈悲不是定點(1990) -- 星雲日記8 星雲法師著

菁華語錄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菁華語錄

■歐遊記事 

這趟歐洲之旅讓我對風俗民情的看法
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感受到我們不要只做個觀光的過客,
而應發心到歐洲開疆拓土,
為渴望佛法的眾生服務。

◎人之所以紛爭,在思想上太本位主義,在意見上太以我為主,在相處上太接近,故要減少此紛爭,在與人有用、有利、有需要時要提起,否則就放下。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不外「融和」,融和國家、民族、學術思想……,凡事有了分別、大小,就不能心平。

◎「體」是內涵的精神,「用」是發心做事,每一個人都有體(性能),但用(表現)都不一樣,體為用之本,用為體之現,二者缺一不可。

◎一個有用的人,一定對國家、對社會具有信心。

◎一個優秀的人,凡事絕不輕易拒絕,要給人希望。

◎一個能幹的人,總是將利益分享大家,要給人歡喜。

◎一個慈悲的人,一定樂於主動服務,要給人方便。

◎孔子講的是現實人生,道家追求的是超現實的無為思想,佛教則主張出世、入世的融和,比前二者更平和。

◎佛教不會控制人的言行,一切因果全是由「業」在操作,「業」就是自作自受。

■慈悲不是定點  

人常會因際遇的不同,
需求的層次也會改變,
慈悲是不斷的淨化提升,
而不是一個定點。

◎立德、立言、立功是長壽之道,信用、責任、健康是富有之方,希望人人不僅富有且要長壽。

◎監獄有有形和無形之別,有人雖在監獄外,心卻住於無形牢獄--心牢,有人雖犯了錯,只要心存悔過,依然能坦然自在。

◎真正的富有在於內在的財富,勤勞、節儉、寬厚、慈悲、信用、布施、喜捨……都是致富之道。

◎佛教對福壽的看法,在於心念的改變,命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在心好不好。

◎「人我之道」是當今社會人際間最奧妙的一門學問,我心中有大家,大家心中有我,彼此間有關係,在相處上自然容易付出愛心、關懷,人我關係亦趨和諧。

◎遇事主動去解決,自立、自強、自尊是人我相處之道。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接受」是自我充實之道,「想當然耳」是自在安然之道,「凡事忍耐」是自由快樂之道,「讚美別人」是自結善緣之道。

◎世間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念之間,學習好的、善的、美的一念,則人生自然富有,因觀念就是財富。

◎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貧窮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險,人心更險;知其難,甘其苦,耐其薄,測其險,可以處事矣,可以應變矣。

◎「有心」是一切成功之因。

◎出家不是逃避,而是要負更重大的責任──度盡芸芸眾生。

■修行是什麼   

有人以為閉關不問世事才是修行,
其實,什麼是修行?
安住身心於戒定慧是修行,
和藹待人、慈悲處事是修行,
行住坐臥、舉心動念不離佛法
就是修行。

◎為適應時代潮流,走入社會,深入民間,讓信眾在生活中能觸及佛教,從佛法中感受到信心、歡喜、希望、方便的佛教,才是現代佛教的弘法方式。

◎以鼓勵代替責備,以發代替打経,以無限的方便來誘導學子、滿足學子需要,才是培植人才的手段。

◎在學時可自我警惕--為學當重聞思修,將來必須說寫做,若能具備戒定慧,必可清淨樂融融。

◎佛教非局限於寺廟裏,要從寺廟走入社會,走入人群,擴大到每一個信徒家裏,實踐佛陀的慈悲、忍耐、和諧,把佛教的歡喜、快樂,布滿人間。

◎素食能增長耐力,助益人性的慈悲心,增進身體的健康。很多素菜之所以葷食為名,是為了方便引導世人素食的興趣。

◎「培才愛人」,是為人主管者愛護屬下、提拔屬下、凝聚團體力量的基本胸量。

◎出口布施,大家廣為宣傳,把佛法傳播四方才好;出心布施,將佛法中所擁有的禪悅、法喜、歡欣,帶給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傳教。

◎作家如何修行?筆下有德,就是修行。

◎什麼叫修行?自利利他是修行,自覺覺他是修行,廣結善緣是修行,發菩提心是修行,勞動服務是修行……行住坐臥、舉心動念都能不離四無量心、四弘誓願就是修行。

■自性本清淨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淨,
念阿彌陀佛
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彌陀自性,
將自己本身的性能
以拜佛、念佛來發掘,
讓句句佛號
將失落的自我找回來。

◎一個人的包容心量有多大,其事業成就也就有多大。對批評指責不要生氣要檢討,和人相處,讚美要多於責備,要發廣大包容心,因「大」與「多」要有心胸去包容。

◎「推諉」,阻礙一切進步。每個人都要有舍我其誰的承擔勇氣,為國家、為社會、為未來、為眾生、為佛法、為責任,不僅承擔光榮的一面,挫折的一面也要承擔。

◎有理想還要加上努力,才不會成為空想。

◎現代的佛教徒應該要動起來,發揮慈悲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將佛教的光明、希望、歡喜,散布在世界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人間淨土的清淨安樂。

◎學佛的人要能本著「行在禪淨雙修,解在一切佛法」。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淨,念阿彌陀佛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彌陀自性,將自己本身的性能以拜佛、念佛來發掘,讓句句佛號將失落的自我找回來。

◎出家的條件︰能忍耐、尚和平、肯包容、知本分。

◎人的生命有限,要儘量使自己忙起來。「忙」,才有進步,才有成績,才有成就。

◎如何才能建設現代佛教?一、要有人間進取的精神,二、要有喜悅樂觀的說理,三、要有資生利眾的事業,四、要有悲智願行的性格。

◎一個人光有聰明、能力並不能解決問題,慈悲、智慧才是解難之力。

◎一件事情的成功是要有過程的,而這過程就是耐煩、耐久、耐屈、耐苦。
【書籍目錄】
第1頁:歐遊記事 1990/11/1~1990/11/15 第2頁:慈悲不是定點 1990/11/16~1990/11/30
第3頁:修行是什麼 1990/12/1~1990/12/15 第4頁:自性本清淨 1990/ 12/16~1990/12/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