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入門方法

禪的入門方法

四、調息和調心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調息和調心
  
   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心情與呼吸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並且,要想調心,必先從調息入手,不論管它叫什麼名字,中國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 的密宗、中國的天臺宗等,講到修行禪定的次第,必定重視呼吸與氣的問題。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的動靜,與呼吸的氣和息,有著依存關係。就原則的定義 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鐘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漸漸地緩慢深長微細之時,稱為「息」。由於息的力量,推動血液製造能源,由能源產 生賦活生理機能的作用,稱為「氣」。當修行者感受到由氣所產生的作用時,稱為「覺受」,有了覺受經驗的人,便會覺得坐禪對於他們,確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 惠了。
  
  (一)呼吸的方式
  
  呼吸的方式,大致上可分成四類:
  
  1.風:在激烈的運動之時,或者剛剛做完激烈的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等時,呼吸的速度及強度如颳風,均不宜打坐。
  
  2.喘:在感到恐懼、緊張、病痛、虛弱、興奮、疲倦之時,必定情緒低落,心神昏暗,也不宜打坐,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靜舒暢之後,始可打坐。
  
  3.氣: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聽到呼吸聲。此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的速度。
  
  4.息:此又可分為四等:
  
   (1)鼻息:打坐時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與氣不同者,是聽不到呼吸聲,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氣及呼氣,主 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動,不得以注意來控制它,否則速度快了,會頭暈,慢了會胸悶。如發覺呼吸有困難,例如頭暈或胸悶之時,當注意調息,宜以四秒鐘左右作為 一呼一吸的時間長度,最有效。
  
  (2)腹息:仍用鼻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學時不宜勉強用控制及壓氣的 方法,把吸入的空氣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學打坐的人,經過一段時日之後,呼吸氣必然自動地通過橫膈膜而到達丹田,那時,修行者的身心,會突然感到輕鬆 舒軟起來,呼吸也越來越慢,越來越長,越來越深,越來越充足,不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感到充足。漸漸地呼吸的自然律動,不 在肺部,而在小腹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是以小腹取代了肺部的功能。
  
  (3)胎息:胎兒在母胎內時,不用鼻孔呼吸,是以與母體 相連的循環系統來呼吸。修行禪定的人,由於腹息的更進一步,便不用鼻孔呼吸,每一個毛孔,都可能成為呼吸器官。此時脈搏,若有若無,但其仍須仰賴體外的氧 氣來補給身體的所需。此時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體即是胎胞中的嬰兒。
  
  (4)龜息:動物之中,有的烏龜,壽命極長,甚至將其埋入地下數百年,無飲食,無空氣,也能繼續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禪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氣,甚至心臟也停止跳動,不同於已死的屍體之處,乃在於不腐臭爛壞,其生理組織仍是活著的人。
  
  此便介於胎息與龜息之間,定力越深,則越近於龜息乃至全住於龜息的狀態。此時,修行者的身體,已自行形成了一個個別的小宇宙,以其體內的氣或能的運行,自給自足,不必再從體外吸取氧氣來供給體能的消耗了。
  
  當然,初學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騖遠,操之過急,應該先把鼻息練好,再能到達腹息,已不錯了。
  
  (二)調息的方法
  
   調息的方法,在中國的道家,稱為「吐納」,納天地日月之氣以養生,吐身內的混濁之氣以保命,乃是修煉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別重視各種呼吸法的 鍛鍊,且以生命能之產生與超常能或絕對能(與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發,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為重點的訓練。佛教修行的起點,與外道無多差別,所不同的 是,調息是入門方便,並不以調息為根本法門。調息的目的,在於調心,心既調伏之時,有沒有呼吸的方法,便無關緊要了。
  
  我所教的調息法有兩類:
  
   1.數息:在數息之前,先做深呼吸三次,深呼吸時,將兩手置於小腹,先用鼻吸第一口氣,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再收小腹,繼續吸氣,使肺部隆起,肩微 聳,盡量吸入,然後閉氣十五秒鐘,才慢慢地把氣用口吐出,同時身子下彎至不能彎時為止。三次深呼吸後,把姿勢坐穩,開始數息。數息也有數種不同的方法:
  
   (1)順數:又有兩種,一是數出息,這是通常用的一種,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出息的數目上,每呼出一口氣,數一個數目,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反覆連續地 數下去,數到心無雜念之時,身心便有異常愉悅的感受出現了。二是數入息,方法與數出息相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於入息的數目上。由於通常人的呼氣較慢,所以 數出息,較易阻止雜念的入侵。
  
  (2)倒數:當修行者,用順數之時,漸漸變成機械化,心中把數數目變成了無意識的或下意識的行為之時,雜念便趁機活躍起來,所以不妨把數目倒過來,從十、九、八而至一。
  
  (3)隔數:倒數又成了機械化時,不妨順著數單數或雙數,單數數到第十九,雙數數到第二十。也可以倒著由第二十起數雙數或由第十九起數單數。
  
  2.隨息:當以數息的方法,修行到了雜念漸漸減少之後,便可把數目省掉,但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出與入上面,對於每一呼吸的出與入,都明明白白。此亦可分兩種:
  
  (1)隨鼻息:注意力在鼻端,感受呼吸的出入,不用注意呼吸到達的部位及處所,但要你達到呼吸與心,相契相忘的程度就好。
  
   (2)隨息想:每吸一口氣,便想:「一口吸盡千江水」,每呼一口氣,便想:「一口吐出萬里山」。將自己的身心,隨著呼吸的出入,而與外在的山河世界,連 接起來,打成一片。當然不是要你吸入的都是水,吐出的全是山,而是要你把內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隨著呼吸的出入而融和為一個全體。其實,這已是從調息的 範圍,跨進調心的領域中了。
  
  (三)調心的方法
  
  佛法被稱為內學,所以佛所說的一切法,無一法不是教眾生向 己身的內心用工夫的調心方法。佛法的總綱,稱三種無漏之學,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禪定為修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礎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 果沒有戒所規定的有所不得做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態度,修定就無法成就;縱然有了成就,也會落於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規範的佛教教義,也是調心的 基礎方法;作為哲學理論的佛教教義,是由調心方法所得的結晶。本文的重點,則在於說明修習禪定的方法。
  
  以修道的立場而言,不可以 說唯有修禪定才是修道,修禪定則確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調息為修定的入門,調心則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大德稱之一,名為「天人調御師」,意即是他已是天 及人類之中的一位將心完全調伏和駕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類之中最能幫助眾生調攝身心的一位大師。從修禪定的方法而言,調心可以用如下的數類觀想:
  
  1.觀想身外的東西:挑選身外的任何一物,作為集中心念的對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為轉變心念的對象。前者如月觀及日觀,後者如因緣觀及不淨觀。
  
   2.觀想地、水、火、風的功德:將自己的心,觀想成地、水、火、風的任何一種功德,化除煩惱妄想,進入凝然不動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能化腐朽為神 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長一切,然其本身始終寂然不動。水能洗淨諸垢,匯百川成大海,滋養萬物,變化萬象,而又不爭功、不諉過。
  
  3. 以身體的官能接受身外的對象:用眼看顏色及形色,用耳聽各種聲音,用鼻呼吸,用舌舐上顎,用身體感受粗細及冷暖等。其中以用鼻呼吸的方法最基本有效,眼睛 看及耳朵聽,最好要有老師指導得法,始能安全有效;舌舐上顎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全身的部位太多,初學時不易用上力量,僅以觀想冷暖或熱的感受,也容易發生 不能調和的毛病。
  
  4.觀想身內的五臟:中國的道家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代表五臟,所作的五行歸一而觀想丹田的方法,或以五行相濟相生的方法,導引臟器的功能,增長肉體的健康。印度的瑜伽所說的六個或七個靈球(chakras),也是以五臟為主的觀想法。
  
   5.觀想身體的某一部位:如觀想眉心、鼻端、腳心等。初學打坐的人,若沒有明師指導,大概只能以修數息法來調心,也可以用隨鼻息法;為了安全可靠起見, 最好還是由已有經驗的人指導。至於其他各種如上面所介紹的方法,若未經有經驗的人指導,最好不去摸索,所以本文也未作明細的說明。這是技術的問題,僅靠書 面𤉸述的來練習的話,是不夠安全的。
  
  我在美國所教的初級班,僅教一或兩種調心法,上完中級班,可能已學到六或七種調心法;但是能夠每種都學得有效的人,並不多見,原因是打坐的基礎不夠,光學方法沒有用處,學了若不勤練,也沒有用。練習之時,發生了困難,有的可以自行解決,有的則必須老師指導,始能克服。
  
  (四)調心的歷程
  
   我們的心,經常處於兩種極端的狀態之下:精力充沛之時,思緒極多,不易安靜,更不易凝定,否則,在無事可做之際,就不會感到寂寞無聊;在精力疲憊之際, 便會陷於睏頓、陷於晦暗、昏沈呆滯,否則,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後,就不會需要睡眠。前者病在散亂心,後者病在昏沈心,此兩者是修習禪定者的大敵。輕微的昏 沈,有法對治,比如睜大眼睛,注意力集中於眉心等法,用之可以見效;重昏沈則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乾脆閉上眼睛,睡一會兒。大多數的調心方法,是用來對治散亂 心的。我將調心的歷程,分作七個階段,以數息作例子,用符號來表示其心態如下:
  
  1.數呼吸之前,沒有集中心力的對象,心念隨著現前的外境,或回憶過去、或推想將來,不斷地、複雜地、千變萬化地起伏不已、生滅不已。
  
  2.數呼吸之初,數目時斷時續,妄想雜念,依然紛至沓來,但已有了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對象。如下圖:

  

  3.數呼吸之時,數目已能連續不斷達十分鐘以上,但是仍有許多妄想雜念,伴著數息的正念。如下圖:

  

  4.數呼吸之時,正念不斷,雜念減少,偶爾尚有妄念起落,干擾正念的清淨。如下圖:

  

  5.數呼吸之時,唯有清淨的正念,不再有任何妄想雜念,但仍清清楚楚地知道,有能數呼吸的自我、有被數的呼吸、有用來數呼吸的數目。實際上,雖到如此的心無二用之時,依舊至少還有三個連續的念頭,同時活動著。如下圖:

  

   6.數呼吸,數到把數目及呼吸都忘掉了,感到身、心、世界的內外間隔沒有了,人、我對立的觀念沒有了,客觀與主觀的界限沒有了,那是一種統一的、和諧 的、美妙的無法形容的存在,那是充滿了力量和愉快的感受。此時,至少尚有一個念頭在。也唯有到了此時,始為與定相應的現象。如下圖:

  

  7.數呼吸,數到身、心、世界,全部不見了,時間與空間都粉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感受消失了,進入了虛空寂靜的境界,那是超越了一切感覺、觀念的境界。我們稱之為悟境。
  
  沒有符號能夠表示,一切語言、名字、形相,到了此處,均無用武之地了。
  
  以上七個階段,第一是散亂心,由第二至第五是集中注意力的過程,第六、第七是定境與悟境。若細論,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學家,乃至藝術家,都能多少體驗到的所謂天人合一和與神同在的冥想。
  
  (五)雜念、妄想、念頭
  
   從修行禪定者的體驗而論妄想、雜念與念頭,也大有分別說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雜念,可有兩類,一是粗重的,一是細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雜亂無味而且 不連貫的,名為雜念,有條理的則名為妄想。細弱的之中,又有容易察覺在動而未必有意味的一群波動,仍稱妄念,以及非在相當寧靜時不易察覺的一個一個的波 動,任何一個波動,都無法代表任何意味的,便稱為念頭,若用線狀的符號加以說明,也許是這樣的:
  
  1.雜念群:
  
  2.妄想群:
  
  3.妄念群:
  
  4.念頭群:
  
  5.定境:
  
   其中的念頭,起滅極為迅速,坐禪工夫相當好的人,能夠發現在一秒鐘間,有十來個念頭。對治雜念妄想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當你發覺你 有雜念妄想時,那個雜念妄想已經過去,不要再為它而煩惱。勿怕雜念妄想打擾你,如果你老是為著雜念妄想之像五月的蒼蠅,揮之不去而煩惱,那會為你帶來更多 的雜念妄想。應該知道,當你能夠發現你有很多的雜念妄想之時,正可證明你在調心的工夫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收穫。
  
  (本文現收錄於《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書籍目錄】
第1頁:禪的入門方法 第2頁:一、調身
第3頁:二、運動的方法 第4頁:三、坐禪的姿勢
第5頁:四、調息和調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