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影塵回憶錄(倓虛大師傳) 倓虛大師自述/湛山倓虛大師說門人大光記述

影塵回憶錄(倓虛大師傳) 倓虛大師自述/湛山倓虛大師說門人大光記述

第一章 幼年時代的夢境

[日期:2010-08-10] 來源:轉載  作者:倓虛大師自述/湛山倓虛大師說門人大光記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章 幼年時代的夢境

(一)引言

昨天,聽方丈和尚說,大家想聽聽我的履歷;和我出家前後的各種因緣,讓我隨便說一說,這也是大家對我的一番好意。因為年紀已大,像風中殘燭一樣,不定在那時就要快死了。說一說,讓大家知道一下,也作一個紀念。

(二)家世與環境

唉!提起我的身世來,真是可憐的很!多半輩子,都是在坎坷潦倒中;家境很貧寒,自幼就沒念過多少書。

我原籍是河北省,寧河縣,北河口,北塘莊人。這個地方在甯河縣城南,距天津一百里地,距塘沽二十五里。因為在寧河縣的西南至東南一帶,靠海很近!是一個鹽鹼不毛之地,所以一般人的生活都很苦!

我常聽先人說:我們那個地方是靠海,沒有什麼大出產,多仗曬鹽灘為生活。後來因為地方狹窄,鹽灘不夠曬,就漸漸又改為捕魚。中等人家,大半是帆船貿易,海上往來,到山東沿海一帶—如煙臺,龍口,石島—或到奉天,營口等處去販賣糧食。普通一般窮家住戶,因為本地沒什麼出產,大多以捕魚制蝦為業,這種職業雖然是很苦,可是在天津東北一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了。

這是說我們那裏的生活狀況苦得很!

我的俗家姓王,曾祖父諱一亮,曾祖母馬太夫人,祖父名升字允平,祖母宋氏;曾祖父和祖父均重陰騭,有潛德。父諱德清,賦性耿直,不慣逢迎,平素談話時常說:「為人作事,無論如何,要給兒孫留些陰德!」又說:「我們王家,多少輩子,沒有和人訴過訟,打過仗。」並以此叮嚀後人,縱然自己吃虧,不要違背祖上家風。他老的為人,對於自己生活很儉樸,對於公共事業則很慷慨!寧忍自己艱窘一點,總要去幫助人家。一生持身涉世,待人接物,沒什麼特長,惟「敬以處事,誠以待人。」因為家庭人口多,本地沒多出產,所以一生多是帆船貿易,到各地去做買賣。

我母親娘家姓張,天性淑和,孝道殷勤。居家過日子,總是做在先,吃在後。對家庭中的事任勞任怨,遇有不順心事,唯念阿爾陀佛。對鄉里則敬老憐貧,排難解紛。先是夥居,人口眾多,一個大家庭;後分居度日,各立門戶,父恒經商外出,家事賴母親支援。每教訓後人,要惜福修福,平常不曾道過他人一句是非。

在我上面,已有兄姊七八個,可惜都未長大;有活三四歲的;也有活七八歲的;沒有一個能存在,都夭亡了!我父母以為後代無望,對兒女方面很傷心。過三年之後,又生下了我,父母恐怕我也活不長,然又不能不好好撫養,只好任命而已。

(三)降生以前的夢境

我生的那一年,正是光緒元年乙亥(一八七五年)六月初一。那時我母親,已經三十六歲,我是最後所生,生下來之後,就沒有乳吃,為了撫養我這個最後的「老生子」,我母親不知受多少苦!

我懂事的時候,我母親嘗給我說:生我的時候,是一個早晨,太陽已竟很高了。在那一夜,我母親還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梵僧,是一個大高個,禿頭,穿的很整齊,看光景不像中國僧人打扮。手裏牽著一頭騾,(並不十分像)到我們門口要住宿。那時正趕我母親在門口站著,我母親對他說:「我們這裏,並不是客店;而且房子也很窄狹,不能住,你去另找地方吧!」那僧人說:「唉!我是出門趕會的人,現在天已晚了,你方便方便,讓我在這裏住一宿吧!我母親說「我們家裏要是房子多的話,可以讓你住,沒有多房子,怎麼能留你住呢?如果你必需要住的話,我可以給你介紹一個地方。我們的隔壁有個大煙館,你可以到那裏去住吧!」這時那人就有點不樂意地樣子,「哼!」他說:「好漢不進三房,我那能往那裏去住呢?」這時我母親就醒了。第二天早晨,吃早飯時候,就生下了我。

後來,我母親對他說的那句話裏的「三房」兩個字,始終不明白,就跑去問我的一個本家伯父。我們這位伯父素常以拆字算卦為生,對於這些江湖話,都很明白。他略略的給我母親解釋了一下,他說:「三房者:第一是賭場;第二是煙館;第三就是一般下流人所到的地方,(如妓院等)普通有知識有身份的人,絕不涉足到那種地方去。

我母親還說:生我的那一年,年月不好,鬧饑荒,人民的生活都很苦!又加那年六月間很熱,老的小的熱死很多。我們鄰家和我一塊生的一共有三家,那兩家母子都熱死了,就剩下我們母子二人。按普通常識來說,凡產婦須避風,忌喝涼水,我母親因為天氣熱,也顧不得這些忌諱的事情,往往夜間在院子裏睡覺,還常渴涼水。也真奇怪!就這樣我母子也沒有死。

(四)身在繈褓叫吃齋

以後,我們街坊鄰居,看我獨沒有死,覺得很特別,我母親也以為我縱然活下去的話,也在家裏待不住,後來必定要出家當和尚的,她說這話因為有兩種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我生下來到兩三歲之後,也不會叫爸爸;也不會叫媽媽,只會說:「吃齋」兩個字。這是我與其他小孩最特別的地方!後來,我母親叫我學說話,教我叫爸爸叫媽媽,而我嘴裏頭仍然是「吃齋」「吃齋」的喊,其他的話,教也教不會。「吃齋」這兩個字,不教而自會說。

後來日子久了,我母親對這事就起疑惑:為什麼不會叫媽媽,只會喊:「吃齋」呢?於是就以這事去問鄰家的那位下神的老太太。(巫婆)老太太說:

「那是你這孩子,在前世有吃齋的願力,如果今生不吃齋的話,恐怕不能活下去。

這時,我母親聽了這話,就又犯愁了。

「啊」?我母親說:「他一個小孩子,又怎麼能吃齋呢」?

「他固然是一個小孩子不能吃齋」,老太太說:「那麼你是他的母親,可以替他吃齋呀」!

我母親在那位下神的老太太面前領教了之後,低下頭去沈思了半天,覺得這事情左右為難。吃齋吧?家中都是吃葷的人,而且沿海地帶,吃魚的時候又多。不吃齋?自己就這一個孩子,下神的那位老太太明明說他是有吃齋之願,不吃齋就會死,萬一真的死掉了,不是我落得一輩子絕戶嗎?這種矛盾的思想在心裏縈回幾番之後,自己覺得得仍沒辦法來解決,最後還是請示老太太來想法。

「真難為我」!我母親說:「我們窮人家,很多人在一塊過日子,怎麼能方便吃齋呢」?說這話時還有點發愁的樣子。

「告訴你」!老太太很爽快地說:「你可以初一十五吃花齋呀」!

自那時起,我母親每逢初一十五,就替我吃花齋。後來我歲數大了,對這事情起疑惑,便去問母親,我母親就把這段吃齋的因緣,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

(五)降生以後的夢境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我母親又做了一個夢,夢境是這樣— 是在一個很晴朗的天氣裏,人們都做工去了。我那時候很小,整天的在外邊跑著玩,往往一天半天不回家。我母親恐怕我在外邊玩,跑遠了有危險,就出去滿處找我。等找到我叫我回家的時候,我忽然放快了步子又跑遠了,這時我母親在後面緊追我,把我追趕到一個河邊上,河裏面還有一道圈門形的石橋。過石橋之後,是一個大廣場,周圍都是河,廣場裏有十幾個大高個出家人,長的大鼻子大眼睛,在那裏念經。我母親眼見我從橋上跑過去,等她追到廣場的時候,我忽然現了僧相,羼雜在那些出家的人群裏,披上袈裟,念起經來,模樣已竟辨不十分清楚了。這時我母親愛子心切,一方面恐怕丟失了孩子,一方面又替我可惜,可惜我出了家。但裏裏外外的找,究竟也沒找得著,就將信將疑的,很懊喪的回去了。

回來的時候,因為追我就走錯了路,也不知走那去了。眼看廣場四周的河裏,完全是污泥黑水,血腥爛臭。還有一些老幼殘疾,蓬頭垢面的人在河裏往外爬,看看已竟爬到岸上來很多!後來又走到那個橋的旁邊,橋頭上坐著一位老太太在那裏撚線,我母親因為自己走錯了路,就上前去探聽。

「老太太」!我母親很客氣的問:「我剛才因為找孩子走迷路了,我是北塘村的人,不知從這裏回家成不成?

「好」!老太太說話很乾脆的:「你過去這個橋,順著這個大道,一直就走到你家了。」

這時候我母親就醒了。

這些話,都是後來我母親告訴我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天臺宗第四十四代倓虛大師傳略 第2頁:影塵回憶錄序
第3頁:私記緣起 第4頁:第一章 幼年時代的夢境
第5頁:第二章 求學時代的暗示 第6頁:第三章 死而復生的悲劇
第7頁:第四章 命運蹉跎遇坎坷 第8頁:第五章 中年以後的處境
第9頁:第六章 出家的前前後後 第10頁: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第11頁:第八章 隨諦老到北京 第12頁:第九章 觀宗學社二年
第13頁:第十章 離開觀宗寺以後 第14頁:第十一章 井陘弘法第一聲
第15頁:第十二章 營口楞嚴寺創修經過 第16頁:第十三章 奉天萬壽寺辦學時代
第17頁:第十四章 哈爾濱極樂寺創修經過 第18頁:第十五章 長春般若寺創修經過
第19頁:第十六章 瀋陽般若寺復興經過 第20頁:第十七章 北京彌勒院辦學時代
第21頁:第十八章 西安大興善寺辦學經過 第22頁:第十九章 天津大悲院復興經過
第23頁:第二十章 青島湛山寺創修經過 第24頁:第二十一章 十年來的湛山回憶
第25頁:第二十二章 三十年來的弘法經過 第26頁:第二十三章 學佛真義重在行
第27頁: 第28頁:後記
第29頁:後敘 第30頁: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簡引
第31頁:倓虛大師傳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