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靜坐前、中、後要如何調整

[日期:2010-08-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鄭鴻祺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61問至65問從缺)

66.靜坐前、中、後要如何調整?

靜坐要調身、調息、調心才容易入定,也就是要身放鬆,息調柔,心無念。

身放鬆:除了入座之前要調整以外, 在靜坐中只要感覺不舒服,會幹擾到定境,就要調整,讓自己坐的很舒適,這樣才會坐的久,才會喜歡坐。

靜坐中,萬一有超過自己「想像」的現象時,怎麼辦?

例如:靜坐中有時發覺自己在晃動(前後或左右或旋轉或跳動等等),事實上,旁觀者可能看到,也可能沒有看到晃動,這種現象有些人會說這是「氣動」,還特別強調,甚至揠苗助長,這是與現象相應,只有客觀的面對,不抑制、不放縱,才符合「身放鬆」的原則。

有時明明是在靜坐,會自發性的改變姿式,也就是進入哈達瑜伽(體位式瑜伽)的狀態,如身體緩緩往前彎下去,這就是瑜伽身印,因為沒有過這些經驗,有時會嚇到,只要有正知見,在面對「未知」領域時,「心不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只有不動妄念的心才能達到真正的身放鬆。

息調柔:雖是簡短的一句話,但在靜坐中呼吸的變化,會超乎想像,如何調柔呢?簡而言之,就是不做作的自然呼吸,也就是不刻意去調整成自己「認定」的模式;一般人「認定」靜坐中的呼吸要愈來愈穩定、柔和、細長,如果有任何的突變,就認定(分別意識)有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妄念,因為法無定法,只有不執著的面對生命的現象,才會進步。

例如:有時在靜坐中呼吸愈來愈細,瞬間產生「風箱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快速的吸進呼出,這時是否要調整呢?答案是(否),應順其自然,當調完之後,就進入更穩定的狀態,呼吸會更調柔,進入相當好的境界,這就是不調自調。

有時靜坐中由穩定狀態轉成深呼吸幾次後,在吸完氣時,然後閉氣,一段時間後才呼出來,這就是「瓶氣」,我們只能客觀的面對這些狀態,不要去擾動它。

有時靜坐中,在很輕安的狀態,呼吸會變的很長,感覺好像呼也呼不完,吸氣時,好像也吸不完,這就是瑜珈所說的「出入息相等」,藏密所說的「氣入中脈」,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生命現象,不必懷疑,只要分別意識一轉,定境馬上退失。

有時在靜坐中想打哈欠,就打哈欠,不需要刻意壓抑,一般人因為「認定」要調柔,所以才會壓抑。

有時靜坐中會有不由自主想伸懶腰,平常沒有靜坐時,就自動伸懶腰,但靜坐中,就會有些奇怪的想法,壓抑自己不要動,這就是妄念,靜坐中最重要的關鍵是「心不動」,也就是「正念相續」,伸懶腰是我們身體內在的反射動作,因為需要氧氣,伸完懶腰,深呼吸後,就會坐的更安穩。

有時靜坐中會產生吸氣腹部凹下,呼吸時,腹部凸出,這就是「逆呼吸」,也不要去改變它,順其自然,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以上所舉的只是呼吸變化的幾個類型,事實上,呼吸變化絕對不只上面的幾個類型,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只要用「平常心」去面對即可,不能用「分別心」去面對。

心無念:簡單的說, 就是不與妄念相應,也就是靜坐中不需要透過思考來運作,而是直接的面對,也就是直觀。我們的意識運作有一定的極限,不可能一心多用,但在直觀狀態,可面對較大的範圍。

一般人無法辨認什麼是「種子識」,也就是妄念的源頭,所以常常不自覺的由種子一直變出無數的妄念;當比較瞭解時犾由種子變現,什麼是以相應的方式妄念袐犾,因為「認知」錯誤,常常以「排斥」的方式去逃避,這排斥也是妄念,只要不從種子一直變現下去就對了,這變現的部份就是妄念,就是自己造的,如何達到不變現,這就是「心無念」的重點,正念相續在所用的方法上,久而久之,自然可以達到不與妄念相應。

我們思考時通常採用循序運作,跟著妄念走時,也是如此,不太可能同時想兩件事,或同時跟兩個妄念走,一定是交錯的想,想愈多愈亂。

「思維」:速度慢,需要循序,如同一般電腦循序處理,縱使是多工也要排序。

「直觀」:範圍大, 速度極快,可平行運作,如同多重 CPU 的平行電腦,也就是所謂的超級電腦,指令可一起運作,不必循序。

心無念就是在直觀的模式,也就是不透過思維模式的運作,看只是看,聽只是聽,作只是作,但內心非常明白,沒有第二念,只是第一念,在心無念的狀態下,運作極快,因為直接的模式,沒有停頓。

世間法的成就者,如名指揮家、舞蹈家、音樂家、畫家等藝術工作者都是運用直觀的模式。

心無念不只是在靜坐中運用,日常生活中也可透過客觀的觀察自己身、口、意的方式比較容易達到。

靜坐結束要出定時,調心、調息、調身再出定。

調心:坐到不想坐時,動念出定,緩緩張開眼睛,(不想張開也可以)。

調息:慢慢將氣呼出,以鼻或口皆可。

調身:雙手緩緩移動,手掌面放在膝蓋上,身體輕輕左右搖擺(或前後)調整。然後保持心不散亂的狀態按摩身體,再緩緩起身。

切忌動念出定馬上起身,以免下次靜坐時,難以入定。如有急事,(如聽到門鈴聲要開門;接電話;想到火爐沒關想要關;聽到雨聲想要收衣服等),只要經過 2 ~ 3 分鐘的緩衝(調心、調息、調身、按摩)保持心不散動的狀態去辦應辦的事。

靜坐時若將時間與精神放在枝微末節的地方,例如:」想要」專心打坐、」排斥」妄念等地方打轉卻不在本體上用功,如此的靜坐,當然沒什麼效果。

【書籍目錄】
第1頁:禪定的前行是什麼 第2頁: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先懺悔業障呢
第3頁: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礎呢 第4頁:進入禪定的訣是什麼
第5頁:身如何放鬆呢 第6頁:息如何調柔呢
第7頁:心如何無念 第8頁:坐禪的環境如付選擇
第9頁:夏天坐禪可否吹電扇或冷氣 第10頁:坐禪需要什麼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項?
第11頁:坐禪最佳的時間是何時段 第12頁:冷水浴是否有助禪定
第13頁:什麼樣的飲食方式,對禪定有幫助 第14頁:飲食營養該如何調配,才會對禪定有幫助
第15頁:睡眠與禪定間的關係 第16頁:禪定可採用那些姿勢
第17頁:脊椎如何直比較正確 第18頁:坐禪中,手該如何放
第19頁:兩肩與胸部如何調整 第20頁:坐禪中,下顎舌頭如何安置
第21頁:坐禪中,眼睛是否閉上 第22頁:初學禪定各可採用那些方法禪坐
第23頁:念佛靜坐如何修 第24頁:持咒靜坐如何修
第25頁:默照靜坐如何修 第26頁:數息靜坐如何修
第27頁:隨息靜坐如何修 第28頁:初學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
第29頁:什麼狀況下不適合靜坐 第30頁:初學者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修禪定
第31頁:靜坐中,該如柯調整身體的酸、麻、僵化 第32頁:靜坐時間以多久為宜
第33頁:禪定為什麼進步很慢或障礙重重 第34頁:禪定的參考書籍
第35頁:禪定的層次 第36頁:禪定修行者如何調理飲食
第37頁:一個禪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單 第38頁:要以什麼心態修習禪定
第39頁:進階靜坐所應具備的條件 第40頁:什麼是禪定中陰
第41頁:禪定如何進步 第42頁:什麼是觀想
第43頁:如何修習觀想靜坐 第44頁:如何練習觀照
第45頁:修習禪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第46頁:修習禪定中容易打瞌睡怎麼辦
第47頁:禪定的知識具足再修是否比較好 第48頁:如何讓靜坐的時間加長
第49頁:靜坐中被驚擾怎麼辦 第50頁:靜坐是否能離苦得樂
第51頁:什麼是欲界定 第52頁:什麼是未到地定
第53頁:靜坐時脊椎如何調整才算直 第54頁:靜坐時或平時的心態,為什麼不能批判
第55頁:靜坐要怎樣盤腿才容易進入狀況 第56頁:觀察力的訓練要如何入手
第57頁:心與心念有什麼差別 第58頁:自己是否適合用數息法靜坐
第59頁:懷孕是否適合靜坐 第60頁: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
第61頁:靜坐前、中、後要如何調整 第62頁:採用「念佛」或「持咒」靜坐時,要怎樣念才恰當
第63頁:要用何種心態修習禪定 第64頁:精神狀態有問題的人,可否練習靜坐
第65頁:正念如何相續 第66頁:靜坐會不會開悟
第67頁:修習禪定要如何精進 第68頁:靜坐是否要苦修或樂修
第69頁:靜坐會不會改變個性 第70頁:如何有效率的靜坐
第71頁:靜坐如何找到入處 第72頁:靜坐當中如何對治心的狀態
第73頁:靜坐中「身」與「心」如何互調 第74頁:靜坐可否採用類比法
第75頁:靜坐與年齡身體的關係 第76頁:靜坐多年為何沒什麼進步
第77頁:腳曾受過傷,該如何靜坐 第78頁:靜坐中,內在心念與外在身相的調整標準有何不同
第79頁:如何利用零碎時間靜坐 第80頁:靜坐時感覺煩燥不安或無精打采時該如何調整?
第81頁:如何離相靜坐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11-13 9:29:04
對末學在修行的觀念上有很大的助益,謝謝。南無觀音世音菩薩。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11-14 17:33:29
本人是初學佛者,目前又身處國外,這裡是一個完全找不到任何可以親近佛教善知識的地方。感謝貴網站的建立,感謝鄭居士的文章,讓本人在黑暗摸索中獲得一些指引。非常非常謝謝,南無阿彌陀佛。
第 1 楼
大樂 发表于 2012-5-15 12:54:21
這個網十分好,給我非常廣闊的知識,百看不厭,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