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宗講話 徐恒志居士著

淨宗講話 徐恒志居士著

一、念佛往生是怎麼一回事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徐恒志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它的教義是以念佛往生淨土為目的,所以稱為淨土宗。淨土宗的主要依據是三經一論——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無量壽經、往生論;此外,千經萬論也都處處提示。在佛所說的無量法門中,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種,其中持名念佛,是一種特別法門,稱為易行道。所以歷來禪、教、律、密各宗大德,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以迅速圓滿功行的很多。現在我們就教言教,站在淨土宗的立場,按照淨土宗的教義、觀點和方法來淺談持名念佛法門,對廣大淨業學人來說,是有普遍實踐意義的。

一、念佛往生是怎麼一回事

學佛的目的,可概括為四句話:斷煩惱,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釋迦牟尼佛為了救度在生死大海中掙扎著的一切苦難眾生,針對惑業的輕重,根機的利鈍,敷演無量法門,或頓或漸,或權或實,各隨所宜,依法修持,出生死大海,登菩提覺岸。在無量法門中,禪淨二門,最有代表性,可以普攝一切法門。因為禪宗主張離心、意、識,直指本性,靈光迸露,當下悟入;淨宗也正是徹證自心清淨之土,心土不二。下手方法,雖各有不同,但都很簡要,都是法門中的瑰寶。但禪宗全靠自力,要人在「不思議處」拈取,一旦觸及,體認不誤,便可開正法眼,得大受用。正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說:「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然而談何容易!從前有一位姓張的居士作的一首偈:「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遍參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意思是說:趙州從諗禪師為了心頭尚未悄然,八十歲還去行腳參訪,但遍參歸來後,卻又了無所得,徒然花費了草鞋錢!可見宗下意在言外,每使人無從下手,更談不到解黏去縛。即使伏惑發悟,破參見性,而習氣仍在,離了生死尚遠。總之仗自力比較困難。所以永明壽禪師語重心長地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

淨土宗就不同了,除自力外,兼仗他力。大乘無量壽經上,載有阿隬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其中第十八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仗佛慈力,伏惑往生。我們無量劫來起惑造業,還沒有解脫,但只要從今以後不造現(新)業,(現業剎那便成過去,故實質上,現業與夙業不二。且業由心造,上根人悟三心不可得,業從何起?雖然如此,仍須頂禮十方諸佛,懺悔餘習。中下根人,心地未明,更須「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正如服藥必須忌食,否則難以癒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可往生極樂淨土。佛說阿彌陀經上,開宗明義地指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二個「有」字份量很重。佛是戒妄語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像我國古代玄學家莊子,常喜以空闊的言詞,來論證他的學說:說什麼「有個名叫混沌的人,生下來就沒有七竅,有人很憐憫他,替他鑿了七竅,結果雖然有了七竅,但混沌卻死了。」意思是說:天地未分以前,人是無知無識的,等到知識多了,有了七竅,就促使人們早亡。這是一種寓言,實際上沒有這回事。

但是佛教所說十方有無量世界,其中有西方極樂淨土,這不但不信佛教的人不會相信,在已信仰佛教教理的知識分子中,也往往表示懷疑。他們的目光始終沒有超出所居的地球。他們不知道宇宙在時間上的無限性和空間上的無邊性。七十年代以前,人們認識宇宙的邊緣還只有一○○億光年。一九七二年發現了距離地球一六○億光年的類星體,那時又有人認為一六○億光年將意味著宇宙的邊緣。但近年來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二○○億光年遠的類星體,代號為PKS二 ○○○—三三○。天文學家預料,新的發現又將引起科學家們關於宇宙範圍的新的爭論。實際上,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空間是無量無邊的。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為佛學作了注腳。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要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根據華嚴經所說:華藏世界海的每一世界種高二十層,每層中有無量諸佛國土,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同在剎種第十三層。如果我們只相信佛說的義理,而不相信佛說的事相,這就叫「執理廢事」,既廢了事,那麼理也不圓。因為事與理是對立的統一,從來是不二的。又要知十萬億佛土,並不在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所以古德說:「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因為心性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也不能以大小、內外、遠近來衡量,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凡夫的分別情見。心性既沒有界限,佛土也原無定向,佛說:「從是西方」,是為我們指方立相,使能繫心一處,易成念佛三昧。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不顛倒處,全身坐極樂蓮台;顛倒才生,應念住娑婆國土,即心即土,即土即心,西方去此不遠。」這是理事圓融的微妙開示。

釋迦牟尼佛了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惑業深重,愚昧無知,無常執以為常,無我執以為我,苦惱執以為樂,不淨執以為淨,種種顛倒,根深蒂固,要大家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很不容易。所以從同體大悲心中,無問自說,開示這個持名念佛法門,善巧地將一顆清淨佛珠安放在眾生染著心中,念念消除煩惱習氣,淨化心地,往生淨土。我們必須不辜負佛的悲心,實踐、護持這一廣大微妙法門。蓮池大師說:「假使馳騁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遭殃禍』者也。」這段開示,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念佛往生是怎麼一回事 第2頁:二、持名法門的三大特點
第3頁:三、持名法門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4頁:四、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