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宗入門  淨空法師講述

淨宗入門  淨空法師講述

行門之障礙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參、行門之障礙

現代造作罪業可以說是很普遍,已經把這樁事情看做正常事了,所以司空見慣不以為意,而不知道果報之可怕,有幾個學佛的,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真的是覺悟了?真的是回頭了?佛在經上也說這很稀有、很少見,但是不能說沒有,只是說相當的稀少,我們要自問是否為佛所說的少數人當中的一個?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到的,應當認真的去反省、去檢點。

佛在世時,曾經有一些菩薩表現得很愚癡,沒有智慧,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即使想修行,也是障礙重重,他們是否真是如此?在我們想像當中未必是真的,因為世尊當年出現於世時,許許多多的古佛與大菩薩再來,幫助佛弘法利生,示現為佛的比丘眾、菩薩眾,甚至於為佛的護法眾,無論他們是順行或逆行,都是故意裝作的,為什麼這樣做呢?為了教化一切眾生,這真的是大慈大悲。

沒有他們的這些表現,有許多的法,佛就不說了,因為佛說法是應機而說,他們種種的示現都是代眾生請法的。有的人是發問,這是言語請法;有的人是故意造作一些惡行,讓佛看到了而來開導、教訓,這是以身業來請法。除了口業、身業能啟請外,還有意業也能啟請,我們在大乘經上也常看到,弟子們起心動念,雖然沒說出來,佛已經知道了,像《無量壽經》阿闍王子那一段,他們是念請,心裡有此念頭,還沒有說出來,佛就說出他們過去生中的因緣。由此可知,身、語、意三業皆可請法。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點,經典上密行的比丘、菩薩,我們不能以輕慢心來看待,一定要曉得他是大慈大悲,代我們來請法,他所表的正是我們現在的意惡、口惡、行惡,若無他們的啟請,就沒有佛的開導,我們怎會知道自己犯了過失?怎麼知道自己犯了嚴重的過失?

我們略舉經上一個例子,這樁事情在講習當中常講,雖然常講,往往也為大眾所疏忽了,那就是隨自己的高興,隨著自己的歡喜來罵人、誹謗人、侮辱人,而不曉得造這種罪業的果報之可怕。

佛在經上為我們說了一棒事情,說的是出家人,是佛陀在世時的出家人,不是末法時期。出家人以為自己多聞,常在佛的會下聽佛講經說法,聽多了,於是仗著自己的多聞而生驕慢之心,即現代人所謂的「值得驕傲啊!」,佛在世時,他修持得很好,持戒清淨,聽經也多,就值得驕傲了。驕傲是煩惱,你看看他,不生智慧而生煩惱,這錯了。

還有一類修行人,雖然沒有驕慢之心,他修苦行,少欲知足,這很難得了,像後世住山、住茅蓬,修定的這些人,身心確實比一般人清淨,但是他著相了,著相錯了,《金剛經》上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不承認此人是菩薩。我們想想,佛世尚且如是,何況末法時,五五百年之後啊。

世尊當年在世,可以說是一生都在講經說法,說法四十九年,那時科技沒有發明,佛在一處說法,遠地的眾生就沒有機會來聽,聞法的機緣非常難得,於是世尊就派遣他的弟子,這些弟子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都能講經說法,於是被佛派至各地,代佛去弘法利生,也就是說這些人在佛陀會下,妤像已修學畢業了,他能講,也懂得修行,修得也不錯,就被派至各處去講經說法。

佛的智慧圓滿,福德也圓滿,當然得一切大眾的恭敬,學生裡那就不一樣了,被派出去的學生,大多數也都能得到聽眾的恭敬,信受奉行,但是也有少數不如意的,遭受人們輕視的,遭受人們誹謗的。

我們知道六道眾生的煩惱習氣很重,煩惱裡的貪、瞋、癡、慢、嫉妒,這些都不必學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看別人比自己優越,心裡面就不服,於是就想方設法去破壞。現在是末法時期,這些事情比從前更多,隨時隨處,我們都能夠遇到。

弘法是好事,但好事多磨,磨就是挫折,雖是一樁好事,但你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佛說當時有二位說法的比丘,是佛弟子,被派到外面弘法利生的。法師如果有德行、有辯才、有善巧,自然能得信眾的歡喜,所以這二位法師法緣很殊勝,信眾很多,當然供養也就多了。別的法師看到後,心裡就難過了,嫉妒心生起來,想方設法去障礙他,於是就造謠生事,說他破戒,說他只會說,不能行,說他破了四重戒,這四重戒是殺、盜、淫、妄。

有人在挑撥,有人在造謠,有人在誹謗,有人在間離,教這些聽眾們對他產生懷疑,失去了信心,那法緣就逐漸逐漸減少了,聽眾都散掉了。這位嫉妒法師說法的人,他的目的都達到了,他做得很成功。

可是佛說了,由於造謠生事這個人他所造的惡業,他的果報是六百萬年在阿鼻地獄,這六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我們中國號稱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歷史,諸位想想,五千年都還不足一萬年,他墮阿鼻地獄受罪的期限是六百萬年。

六百萬年後從阿鼻地獄出來了,他的罪並沒有消完,重罪報完了,還有餘罪,於是轉到等活地獄,時間是四百萬年;再生到黑繩地獄,時間是二百萬年,然後再轉到輕一點的燒熱地獄,也是六百萬年。這四個地獄的時間總共是一千八百萬年。這是佛說的,佛在《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絕對不說一句假話。

我們想想,造這種罪業很容易,為什麼有這麼重的罪?這往往教我們想不通,好像罪報太重了,太過份了。其實諸位要是細讀戒經就曉得,佛法裡的結罪,沒有人跟他結,不像世間有法律,有法官來判刑,佛法裡沒有,諸佛菩薩不作判官,不作法官的;佛法裡也沒像世間法律一樣,有如何懲罰罪人的,佛菩薩是一片慈悲。

那為什麼會有這些罪業呢?這個罪叫「性罪」,真的是自作自受。地獄在那裡?地獄是你自己的罪報變現出來的,不是有人去造一個地獄來讓你受罪。佛菩薩不幹這種事情,諸天鬼神也不幹這種事情,閻羅王也不幹這種事情。

朱鏡宙老居士以前曾口述過,後來他寫了一本書,好像是《八大人覺經講記》,裡面有記載,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此人是民初的國學大師。他說他岳父在世時,曾經做過東嶽的判官,東嶽大帝是大鬼王,他的權勢僅次於閻羅王,判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地位很高。章太炎先生是學佛的,聽說地裡有炮烙的刑罰,炮烙即是將鐵柱燒紅後,教罪人去抱,他說這種刑罰太殘酷了,建議東嶽大帝可否廢除此種刑罪。

東嶽大帝也沒說話,笑笑著就派了二個小鬼帶他到刑場親自去看,這二個小鬼就帶他走了很遠,指著一處說就在面前,而章太炎他卻看不到,於是乎才恍然大悟,那刑罰不是人設立的,是他自性裡變現出來的,與《地藏菩薩本願經》裡所說的完全相應。

經上講地獄只有二種人能見到,一個是造作罪業去受刑的人,那是變現的;另外一種是菩薩到地獄裡去救度眾生。不是這二種人,地獄在面前,你也見不到,所以章太炎見不到。這才明瞭了不是殘酷仁慈的問題,是罪性變現出來的果報。

正如同一個人,平日作惡多端,晚上則盡做惡夢,誰給他製造出來的呢?是他自性變現出來的,絕不是別人造一個惡夢去給他受,不是的,是自己變出來的。

罪是從何處結得這麼重呢?佛告訴我們,他所造的罪業,對象不是這二位說法的法師,你誹謗這二個人,實在講,不是很重的罪,罪是從什麼地方去算呢?是從這一個地區,所有的這一切信眾,他因為你的誹謗而不相信佛法了,不願意再聽佛法了,不願意再依佛法修行了,你把這個地區的眾生之善根斷掉了,把這個地區的眾生之法身慧命斷掉了,那筆帳是從這裡算的,這個罪就重了。

佛經上常說殺人生命事小,你殺了這個人,四十九天後,他去投胎又來了。一個人被殺,很容易得人身,因為被殺沒有罪,只有殺人的人才有罪。我這生得人身,我因還有餘福,我雖被人殺了,四十九天後投胎還能做人,來生還繼續享福。所以殺人生命罪小,斷人慧命罪就大了。

佛法不容易聞到,這個機緣太難得、太難得了,經上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佛法比得人身還要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聞到佛法,如果覺悟了,他這一生就做佛了。他成佛了,你想想看,他那個功德,諸佛如來都讚嘆不盡,你今天把他這個緣斷掉了,你這罪有多重?罪是由此來算的。

所以佛說造這種罪業要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從地獄出來還有餘報,地獄出來之後才得人身,佛講五百世中生盲無目,也就是生下來眼睛就瞎了,要當五百世的瞎子。五百世之後,那個罪就愈來愈輕了,但是還常生在邊地,佛法講的邊地就是文化水準很落後的地區,人愚癡,不能受到好的教育,貧窮下劣,常被別人誹謗、戲弄,被別人欺負,這都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報啊。

這個人以前也曾經出家過,也是修行人,就是因嫉妒障礙而造了如此重的罪,所以他有時也會一念覺醒想修行,雖然這念頭暫起,但因業障重,很快地,這念頭又消失了,這才知道難。

我們應當肯定,我們自己過去生中都曾經歷過,佛不是說別人,正是說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得人身,聞佛法,應知道這當中是曾有多麼長的時間,在受這些罪報啊。佛講這些話,今天的人,有幾個能接受呢?幾個人能相信?

讀佛經,聽講演,好像聽神話故事一樣,好像佛所講的這些神話故事與自己毫不相關,那裡曉得佛所講的正是我們自己本人,佛說他們將來業障消滅時,將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會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為你授記。這話是真的嗎?真的,為什麼的?我們曾經聽過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曾經看過阿彌陀佛的塑像、畫像,阿賴耶識裡已有阿彌陀佛的種子,正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道裡在此地。

【書籍目錄】
第1頁:為何修行淨土法門 第2頁:三福
第3頁:行門之障礙 第4頁:障礙之消除
第5頁:清淨解脫之法 第6頁:正法與真實利益絕對相應
第7頁:四種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 第8頁:順行與劣行
第9頁:行門三大綱領 第10頁:行門之要
第11頁: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 第12頁:精要十念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4-30 8:54:17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