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喻故事廣釋 海濤法師編著

百喻故事廣釋 海濤法師編著

答非所問

[日期:2010-08-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法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49、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下來的,也有積許多人的智識和經驗而累積下來的,也有用許多苦工修煉而開悟的,也有利用鬼神的智識的。不論那一種都得來不容易,只最後一條最容易。世間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所得的智識,欲隱私作為我自己名利的工具或故弄玄虛,讓人感覺到很奇妙很寶貴,所以名利就在其中了,古代聖賢禪師有隱語禪機,那是啟發人智慧的一種方便,不是什麼天機不可洩,或是一言半句就令人開悟得道的祕訣,欲得這種便宜的人往往都是著了魔的道不可不知。

從前有兩個孩子在河裏游泳。一個說:「喂!我們來個賭好不好?」「如何賭法?」「我們鑽到水底,在河裏最低處,抓一把沙或泥土上來,先上來的人就是贏。」「好吧,就這樣一言為定!」二人先游到河的最中央,叫一聲開始,二人都鑽到水中去,等一會二人都一起游上來,可以說二人的游技都旗鼓相當。二人都抓一把東西回來。

一個抓的是泥巴,一個抓的白色的毛髮。」「可能是仙人的鬍鬚。」「怎麼知道是仙人的鬍鬚?」「因為仙人都是在河邊修行的,仙人剔除鬍鬚扔到河裏,給我抓住的。」「聽說仙人身上的一毛一髮,都是世間稀有的珍寶,我們已然得到仙人的鬍鬚也是運氣好。」「是不是仙人的鬍鬚現在還不能確定,必須有一位仙人給我們證實。」

於是二人緣河邊上游走,欲尋一位仙人給他們證明確是仙人的鬍鬚。走了不久便遇著一位全身毛髮都白的仙人。他們兩個人恭恭敬敬的向仙人行禮,然後問:「請問大仙這個東西是不是仙人的鬍鬚?」仙人仔細的端詳了一番,沒有直接答他們所問,祇拿了一把米和麥,放到口裏嚼了一會,才吐出來說:「這是孔雀糞。」仙人說完了,就閉目不再說話了,兩個孩子聽得莫名其妙,究竟仙人講的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禪師往往答非所問,譬如說人問:「佛法的大意是什麼?」他答:「麻三斤。」人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答:「牛糞。」這是為什麼呢?禪的意義是要自參自悟,經他人的解說,是他人的與你的自性無關,故不用語言文字解說也不直接解答你的問題。

一般人都是同業才能相應——智識思想差不多,才能互相瞭解。若是智識思想懸殊,亦會答非所問或會錯了意。達摩初來東土見梁武帝,帝問:「朕建寺度僧不知有何功德?」答「並無功德。」帝問:「對朕者誰?」答:「不識」。話不投機,達摩於是到小林寺面壁九年,遇神光才傳法給他。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呢?因為每個人的智識高下不同、思想、個性,對事事物物的瞭解不同,對佛法的瞭解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話不能投機。佛是最高智慧者,說法應機,所以經典也有權說實說深說淺說,方便說,究竟說。各人研究經典,所瞭解不同,所以各有所見地,正知正見各有所見,邪知邪見也各有所見,如何分別是與非呢?那就佛經典作印證了*經典譬如照妖鏡,邪知邪見的人欲投機取巧即無所遁形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愚人食鹽
第3頁:牛腹蓄乳 第4頁:梨打痢頭
第5頁:愚婦詐死 第6頁:水多不飲
第7頁:貪小便宜 第8頁:勢利世間
第9頁:偷來的享受 第10頁:過與不及
第11頁:空中樓閣 第12頁:搧風止沸
第13頁:聞過即怒 第14頁:殺子求名
第15頁:殺師祭神 第16頁:立即長大
第17頁:蔗汁灌蔗 第18頁:顧小失大
第19頁:樓上磨刀 第20頁:劃水作記
第21頁:割十補百 第22頁:殺子求子
第23頁:沉香燒炭 第24頁:綢包破氈
第25頁:焦芽敗種 第26頁:希望幻滅
第27頁:摹仿國王 第28頁:傚醫鞭傷
第29頁:為婦換鼻 第30頁:貧人燒衣
第31頁:貪小失大 第32頁:驢毀磁器
第33頁:賣棉偷金 第34頁:伐樹取果
第35頁:減程送水 第36頁:寶筐鏡影
第37頁:貪取天眼 第38頁:妄殺群牛
第39頁:源斷流枯 第40頁:枉費稻穀
第41頁:坦誠無欺 第42頁:漁翁得利
第43頁:估客駝屍 第44頁:費重利輕
第45頁:第七個餅 第46頁:囑奴守門
第47頁:隱密暴露 第48頁:當鳴不鳴
第49頁:能忍自安 第50頁:答非所問
第51頁:庸醫治僂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