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六祖壇經講話 星雲法師著

六祖壇經講話 星雲法師著

第五坐禪品 - 譯文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惠能大師開示大眾說:「這個法門中所說的坐禪,本是不執著於心,也不執著於淨,也不是不動。如果說執著於心,心念原本是虛妄的;知道心念是虛幻的,所以也 就無所執著。如果說執著於淨的話,人的自性本來清淨,因為有了無明妄念,所以覆蓋了真如本性。只要沒有妄想,本性自然清淨;如果起心執著於淨,就會產生淨 的虛妄;虛妄沒有一定的處所,有了執著,就是虛妄。淨原本也沒有形相,現在卻立出了淨的形相,還說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這樣錯誤的見解,就會障蔽自己的真 如自性,反而被淨相所纏縛。

善知識!所謂修不動心者,如果能在見一切人時,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功過得失,這就是自性不動。善知識!愚迷的人,身體雖然不動,但是一開口便說他人的是非長短好壞,這就與正道相違背了。如果執著於心或執者於淨,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師再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甚麼叫作『坐禪』呢?頓教法門所說的坐禪,是無所執著而沒有障礙,在外對一切善惡境界不起念,這就稱為坐,在內能見到自性不動,這就稱為禪。

善知識!甚麼叫作『禪定』呢?外離一切相叫作禪,內心不亂叫作定。若在外境上著相,內心就會散亂;若能外離一切相,內心就不會散亂。自心本性原是清淨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內心就亂了。如果見一切境而內心不亂的話,這才是真定。

善知識!外離諸相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外禪內定,就叫做禪定。《菩薩戒經》說:『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淨。』善知識!在念念之中,得見自己的本性清淨,精進修持實踐,自然能夠成就佛道。」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行由品 - 經文.註釋
第3頁:第一行由品 - 譯文 第4頁:第一行由品 - 問題講解
第5頁:第二般若品 - 經文.註釋 第6頁:第二般若品 - 譯文
第7頁:第二般若品 - 問題講解 第8頁:第三決疑品 - 經文.註釋
第9頁:第三決疑品 - 譯文 第10頁:第三決疑品 - 問題講解
第11頁:第四定慧品 - 經文.註釋 第12頁:第四定慧品 - 譯文
第13頁:第四定慧品 - 問題講解 第14頁:第五坐禪品 - 經文.註釋
第15頁:第五坐禪品 - 譯文 第16頁:第五坐禪品 - 問題講解
第17頁:第六懺悔品 - 經文.註釋 第18頁:第六懺悔品 - 譯文
第19頁:第六懺悔品 - 問題講解 第20頁:第七機緣品 - 經文.註釋
第21頁:第七機緣品 - 譯文 第22頁:第七機緣品 - 問題講解
第23頁:第八頓漸品 - 經文.註釋 第24頁:第八頓漸品 - 譯文
第25頁:第八頓漸品 - 問題講解 第26頁:第九護法品 - 經文.註釋
第27頁:第九護法品 - 譯文 第28頁:第九護法品 - 問題講解
第29頁:第十付囑品 - 經文.註釋 第30頁:第十付囑品 - 譯文
第31頁:第十付囑品 - 問題講解 第32頁:附錄一禪堂的生活與清規(民國七十四年講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第33頁:附錄二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民國七十四年講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