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瘀生百病 通出健康:三通一平健康法則  作者:陳威生

瘀生百病 通出健康:三通一平健康法則  作者:陳威生

第一篇 2. 痰濕瘀濁都是阻礙你氣血的「瘀」(2)

[日期:2016-06-12] 來源:  作者:陳威生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潮膩的濕熱

  「濕」我們知道肯定是指水濕,濕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指空氣潮濕、環境潮濕,如淋雨、居處潮濕等,外在濕氣會侵犯人體而致病。內濕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形成內濕。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喝的水,經過脾胃的運化,肺的肅降,上下循環,水的精華便滋潤了整個身體。多餘的 水分會下輸到膀胱,經過膀胱排泄出體外。如果水上下循環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人體內有多餘的水分排不出去,就會停留在身體的某處,產生濕。所謂熱,則是一 種熱象。熱是因為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者是因為體內的濕無法祛除而化成熱,因此,濕與熱經常是相生相伴的。

  濕熱是一個什麼現象呢?我們舉個通俗點的例子。農民們在收穫的季節會把收回來的稻穀曬乾,加工後就成為我們日常 食用的大米。在曬稻穀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突然降雨,來不及收回的稻穀先是被暴曬,再被雨一打濕,我們用手往谷堆裡一摸,稻穀又潮濕又熱,而這種濕熱的稻穀 如果不能及時再晾乾,很快就會發霉,或者長芽,不能食用了。我們體內的濕熱也是一個大的隱患,濕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如果濕熱停 留在關節筋脈,就會出現局部腫痛;如果停留在脾胃,就會覺得腹脹、噁心;如果停留在肝膽部位,就會出現肝區脹痛,或者是皮膚暗沉,眼白髮黃,而且人的脾氣 還會變得很暴躁;如果停留在大腸,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濕熱體質的人往往有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所以說,濕熱不除,身體就不會健康。

  那麼如何去判斷身體裡是否有濕熱呢?如果體內濕熱過盛,面部就常會出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由於濕熱郁 蒸,膽氣上溢,則會經常感覺口苦口乾。濕熱內阻,陽氣被遏,則總覺得身重睏倦。熱灼血絡,則眼筋紅赤。濕熱內蘊,則舌質偏紅,苔黃膩。大便太乾燥或者太 濕,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體內熱重於濕,則大便燥結;濕重於熱,則大便黏滯,小便短赤。

  濕熱是如何產生的呢?除了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外,產生濕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個人的飲食習慣。濕熱最容易出現在 脾胃,飲食不節是最容易釀成濕熱的原因之一。嗜酒,吃得太飽,或者吃得過於油膩,或者無規律的飲食,都容易傷到脾胃。脾胃受傷,無力去運化食物,肥甘厚味 有生濕還有助熱的特性,我們吃下去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和水分,就會瘀滯、濕阻,時間長了,就化成了熱。

  對於體內的濕熱,只要平時注意調理,其實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拔火罐是一個祛除濕熱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簡便的一種方法。火罐的溫熱效應能使人體內的濕和熱很快地由皮膚 透發出來。在背上脊柱兩邊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個穴位和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都是相對應的,因此作用於背腧穴可以治療相應的臟腑疾病。在這些背腧穴 拔罐可以把體內的濕熱給吸出來,達到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功效。

  還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為日常調理來使用,那就是對手肘部的曲池穴每天做做按摩,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 端來按揉,每次1~3分鐘,每日按摩1~2次。這樣做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平常飲食要注意少食油膩的食物或者甜食,控制胃納入過多不好消化 的食物,減輕胃的負擔,幫助脾運化,這樣濕熱就可以祛除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 第4頁:第一篇 1. 瘀是健康的最大殺手
第5頁:第一篇 1. 瘀是健康的最大殺手(1) 第6頁:第一篇 1. 瘀是健康的最大殺手(2)
第7頁:第一篇 2. 痰濕瘀濁都是阻礙你氣血的「瘀」 第8頁:第一篇 2. 痰濕瘀濁都是阻礙你氣血的「瘀」(1)
第9頁:第一篇 2. 痰濕瘀濁都是阻礙你氣血的「瘀」(2) 第10頁:第一篇 3. 人人都有瘀,瘀從何來?
第11頁:第一篇 3. 人人都有瘀,瘀從何來?(1) 第12頁:第一篇 4.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第13頁:第一篇 5. 氣血通暢瘀難生 第14頁:第一篇 5. 氣血通暢瘀難生(1)
第15頁:第二篇 1. 臟腑是個小世界,循環通暢才和諧 第16頁:第二篇 2. 心是身體的國王,心瘀是百病之源
第17頁:第二篇 2. 心是身體的國王,心瘀是百病之源(1) 第18頁:第二篇 2. 心是身體的國王,心瘀是百病之源(2)
第19頁:第二篇 3. 肝是大將軍,肝瘀則氣鬱血瘀 第20頁:第二篇 3. 肝是大將軍,肝瘀則氣鬱血瘀(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