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兒童胸圍指標
孩子在出生時,胸圍小於頭圍,隨著月齡的增長,胸圍逐漸趕上頭圍。一般在孩子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但現在由 於營養狀況普遍較好,不少嬰兒在未滿1歲時胸圍就趕上了頭圍。影響胸圍增長的因素有:營養狀況不好,缺乏體育活動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雞胸、漏斗胸等。 孩子1歲後,胸圍增長明顯快於頭圍,胸圍逐漸超過頭圍。到青春期胸廓發育很快,向成人體型轉變。
在男性不育門診或泌尿科門診工作中,醫生們常常可以見到少數患者具有形形色色的能造成男性不育的先天畸形。雖然 這些先天畸形中,有的難以矯正,但也有一些患者,如能及時發現,則可以在兒童時期及早進行手術矯治。可是,往往由於人們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又由於生殖系統 的特殊性,使人們往往羞於提起或害怕去醫院檢查。致使有些患者錯過治療機會,只能抱憾終生了。目前,國內婚前檢查尚不普遍,若未做認真檢查,還會給婚姻和 家庭的穩定帶來影響。所以,奉勸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忽視對男孩子的生長與發育做細心觀察。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般來說,有的先天性畸形只 影響生育力,如單純性輸精管缺陷;而有的還可能影響到性功能。有些畸形看上去並不嚴重,如包莖,但處理不當同樣能造成嚴重後果。總的來看,對生殖器官的種 種先天畸形的處理是宜細不宜粗,宜早不宜遲,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5 兒童上臂圍指標
上臂圍的測量法,使上肢放鬆下垂,在肱二頭肌最突出處進行測量,測量時軟尺只需緊挨皮膚即可,勿壓迫皮下組織。上臂圍是骨骼、肌肉和皮膚、皮下組織的綜合指標,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及營養狀況。營養良好及營養不良二者相比差別很大,主要用於早期發現營養不良。
6 兒童上、下部量指標
身長可分為上部量及下部量。自頭頂至恥骨聯合上緣為上部量,代表扁骨的生長;自恥骨聯合上緣至腳底為下部量,代 表長骨的生長。新生兒的上部量占身長的 60%,下部量占身長的40%(12歲以前各年齡期有一定的比例)。對矮小症患者,除測量身長外,尚須測量上下部量,如下部量過短表示長骨發育障礙,見於 克汀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及軟骨營養障礙。
7 兒童坐高指標
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測量方法:使患兒坐於坐高計的坐盤或一定高度的矮凳上,先使身軀前傾,骶部緊靠坐高計立 柱或牆壁,然後坐直,大腿伸面與身軀成直角,與地面平行,大腿與凳面完全接觸。膝關節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兩腳平放在地面上,然後測量,一般3歲以上小 兒測坐高。出生時坐高占身長的66%,以後下肢增長比軀幹快,4歲時坐高占身長的60%,6~7歲後坐高小於身長的60%。
8 兒童牙齒發育指標
兒童乳牙一般多於6~7個月時開始萌出,也可早於4個月時出牙,最遲不超過10個月。若10個月後未出牙,多系異常,應查明原因。乳牙共20顆,最晚於2歲半出齊,若2歲半乳牙仍未出齊也屬異常。克汀病、佝僂病、營養不良等患兒出牙較晚。
乳牙數=月齡-6,恆牙於6歲時開始長出,順序見下表:
數目(個)萌出時年齡牙總數乳牙下中切牙上切牙25~10月2下側切牙4第一乳磨牙26~14月8尖牙410~17月12第二乳磨牙418~24月16恆牙420~30月20
續表
數目(個)萌出時年齡牙總數第一磨牙(6歲牙)46~7歲4切牙86~9歲12雙尖牙89~13歲20尖牙49~14歲24第二磨牙412~15歲28第三磨牙(智齒)417~30歲32
出牙時一般不伴隨任何症狀,有的兒童可能有暫時流涎、煩躁不安或低熱的表現。
9 兒童骨齡指標
骨的成熟與生長有直接關係,骨化中心的出現和骨骺與骨幹的融合標誌著骨的生長結束,故骨齡(骨成熟齡)是生長的較好指標。
評價骨齡最簡單的依據是X線片所顯示的骨化中心的數目及大小。手及腕X線平片最多用於兒童期,嬰兒早期也攝膝及髖關節平片。
10 兒童免疫系統發育指標
小兒免疫系統總的來說是發育尚不夠完善,但由於免疫球蛋白IgG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於是出生後6個月以內小兒有母體來的IgG以及自身產生的IgG等,此段時間患麻疹等傳染病較少,主要是被動免疫在起作用。
(1)非特異性免疫系統
1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主要為中性多核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胎兒期開始發育,至出生後可達8~13×10 9個/L(8000~13000個/mm 3),72小時後下降至0 4×10 9/L(400個/mm 3),維持一定低水平,2~3周後再度上升達正常。小兒時期血清中的促吞噬因子功能比成人低,使中性粒細胞的遊走能力及吞噬功能差,但其直接殺菌功能與成 人相似。另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還有清除血中微血栓的作用。
2屏障作用:小兒皮膚黏膜屏障功能差,尤其是新生兒期,易因皮膚黏膜感染而患敗血症。血腦屏障發育不成熟,易患顱內感染。其他如胎盤屏障的發育也較差,尤其是前三個月,此時若孕婦患病毒感染,均可通過胎盤引起胎兒先天性病毒感染,常見者有風疹、皰疹、鉅細胞病毒等。
3體液因素:正常體液中有多種非特異性抗微生物的物質,如補體、溶菌酶、乙型溶解素、備解素及干擾素等均處於一種低水平,因此抗病能力較差。
(2)特異性免疫系統
1體液免疫:免疫球蛋白是體液免疫的物質基礎。
IgG:IgG是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者,也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的免疫球蛋白。10~12周胎齡可自身合 成IgG,含量甚微,但因母體IgG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且其含量也隨著胎齡增長而不斷增加,胎齡8個月時為成人的56%,9個月時為88%,足月新生 兒臍血IgG含量可超過母體,而早產兒IgG含量較足月兒低得多。出生後IgG逐步消耗,而自身合成能力尚不足。至1~3歲相當於成人的 60%,10~12歲後基本達成人水平。
IgA:胎齡30周左右開始合成極少量IgA,IgA不能通過胎盤,新生兒的IgA來自母親初乳。生後一個月含量僅為成人的2 6%左右,10歲左右達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於新生兒、至晚6個月可接近成人水平。對保護嬰兒免受損害起著一定的作用。
IgM:胎兒10~12周開始合成IgM,出生時約為成人的10%,以後逐漸上升,1~2歲達成人水平,IgM不能通過胎盤,宮內感染時IgM含量升高。因此,臍血IgM升高,則提示宮內感染。
IgD:胎齡31周開始出現,其自身合成較少,生後臍血含量僅為成人的1%,1歲為10%,2~3歲達成人水平。
IgE:胎齡11周開始合成,7歲左右達成人水平,合胞病毒感染及哮喘患兒均有IgE升高,推測可能與其發病機制有關。
2 細胞免疫:胎齡15周時,T細胞即隨血流從胸腺遷移至全身周圍淋巴組織,並參與細胞免疫反應,但其功能尚欠成熟,出生時,T細胞功能已近完善,但因從未接 觸過抗原,因而須較強抗原刺激才有反應。T輔助淋巴細胞功能在新生兒期尚不成熟,因此輔助B淋巴細胞合成抗體能力較差。
11 兒童視力指標
檢測方法:學齡前兒童可用視力表測查視力。視力表懸掛高度應以1 0為標準和被測兒童的眼睛在一水平;視力表與被測兒童的距離為5m。檢測時要有足夠的光線,先遮住一側眼睛,再交換測另一隻眼睛。正常的是兩眼的裸眼視力均在1 0以上。
12 兒童聽力指標
聽力的閾值在20分貝以下者,屬於正常範圍。
13 兒童血壓指標
正常標準表如下:
年齡男孩女孩收縮壓平均值
(kPa)舒張壓平均值
(kPa)收縮壓平均值
(kPa)舒張壓平均值
(kPa)
3歲11 36 411 16 34歲11 66 711 36 55歲11 97 111 76 86歲12 17 112 07 1
14 兒童血色素指標
正常標準:≥11g%(每100ml血含血紅蛋白11g以上者為正常)。
二、關注兒童發育異常指標
兒童發育異常是指與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指標相比,兒童在某一年齡階段的行為反應沒有出現或嚴重滯後。一般來說,兒童發育異常包括以下幾個指標:
1 視覺發育異常
(1)孩子的眼球常出現凝視呆板的現象,不能隨人或玩具的移動而轉動。
(2)孩子有時能用目光追隨近處的有鮮艷色彩的、大的物體,但對較遠處的或色彩不鮮艷的目標沒有反應。
(3)孩子很少用手去抓吊在搖籃上的不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4)孩子的眼睛出現明顯的異常情況,如斜視、眼球混濁、眼球震顫等。
(5)孩子常常因不能繞開較明顯的障礙物而摔跤。
2 聽覺發育異常
(1)孩子對突然發生的聲音很少有吃驚的反應,如哭、嚇一跳或停止正在進行的動作。
(2)孩子只有在看著他人說話時才聽得懂一些,或需要多次重複才能明白他人的意思。
(3)到一歲時,孩子對電視機的聲音、門鈴聲、他人的說話聲毫無反應,或反應遲鈍。
(4)到學話期(12~18個月)孩子仍沒有模仿說話的行為。過了正常的開始說話期,仍然一直不會說話。
(5)孩子經常出現嘔吐,或經常抱怨耳痛、頭部嗡嗡作響。
3 智力發育異常
(1)孩子的外表特殊;頭形明顯偏大(或小);臉部出現寬鼻樑、寬眼距、伸舌頭的異常特徵;皮膚顏色不正常(嘴唇、手、足發紫)。
(2)孩子的發育速度,如笑、抬頭、坐、立、走等的出現時間,比同齡孩子落後4到5個月以上。
(3)孩子的表現過於「安靜」、「老實」,如多睡、不好動、不好出聲、不愛哭鬧、對父母的逗引無反應。
(4)孩子的行為、情緒有些特別,如有吞嚥困難或咀嚼困難,雙眼凝視或眼球震顫,常出現煩躁不安、尖叫等現象。
孩子一旦出現發育異常,應及時找專家做進一步的診斷。否則,很可能會耽誤了孩子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