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楊力四季養生談:中國養生文化的精髓之談  作者:楊力

楊力四季養生談:中國養生文化的精髓之談  作者:楊力

第三部分:夏 夏天怎樣養脾?

[日期:2016-06-07] 來源:  作者:楊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長夏是養脾健脾的重要時期

  1. 為何長夏時宜健脾?

  夏天中的長夏(陰曆6月、陽曆7 ~ 8月)時期應脾,就是說,此時與人體脾的關係最大。

  中醫認為長夏屬土,人體五臟中的脾也屬土;長夏的氣候特點是偏濕,「濕」與人體的脾關係最大,所謂「濕氣通於脾」,所以,脾應於長夏。因而,長夏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期。

  長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體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大好時期,所以長夏時期應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尤其是青少年是長肌肉、長個子、健壯身體的大好時候,那就更要多吃點肉類食品。此外,還可吃一些白朮、山藥、白扁豆以健運脾氣。

  2 . 長夏吃豆,益處多多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宜夏天吃的豆包括:

  ——綠豆:清熱除濕、健脾

  ——白扁豆、四季豆:健脾

  ——赤小豆:健脾、養血、養心

  ——紅飯豆:健脾養血

  ——薏苡仁:健脾利濕

  ——荷蘭豆:健脾益氣

  ——豌豆:滋養肝脾

  ——青豆:滋養肝脾

  ——黑豆:養脾益腎

  以上這些豆可與大米一起熬粥,或燉肉吃均可。

  (二)長夏屬濕,勿忘健脾還要燥濕

  長夏天氣多陰雨綿綿,潮濕,濕氣通於脾,易出現脾虛。此時,脾氣不足的人可以趁勢補脾。

  1. 什麼是脾氣虛?有什麼特點?

  脾氣虛是指脾功能不足,致運化失和的病證,特點是食少,飲食不香,食後腹脹,人懶乏力,四肢沒勁,脈弱,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腫,面色 白的脾陽虛病證。所以脾氣虛的人要及時調補,防止向更嚴重的陰陽失調發展。

  健脾燥濕可用白朮、山藥、薏苡仁熬湯或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燉肉服。

  2 . 為何長夏會出現肛門重墜、子宮下垂,頭昏乏力?

  這是中氣下陷的緣故。脾虛日久失於調補,可致中虛下陷引起內臟下垂。治療應補益脾胃,升舉中氣,可服黨參10克或人參3~5克燉肉,酌加升麻助升舉。

  (三)長夏多濕濁,要注意醒脾

  長夏屬三伏天,氣候悶熱而潮濕,多夾濕濁,要注意醒脾。

  1. 長夏易困脾

  在講座時有聽眾問,為什麼三伏天老易出現噁心,不想吃飯?這是因為長夏陰霾天多,濕氣重濁,困阻於脾(脾被濕 困),因而出現納呆(不想吃飯)、嘔惡。應該多吃薄荷、荷葉包飯,或生薑,目的在於用芳香之氣來醒脾,健脾化濕。也可自制香包辟穢(將薄荷、藿香、佩蘭等 芳香之品裝入布袋之中)。

  2 . 醒脾的妙招

  ——可喝芳香之飲

  用薄荷、藿香、佩蘭泡水飲或自製香包佩帶身上。

  ——可吃清暑利濕之品

  如綠豆湯、綠茶、荷葉粥、蘆根、竹葉、西瓜等。

  —— 保證睡眠充足

  ——在太陽穴搽清涼油

  ——易噁心者可服藿香正氣水、生薑湯或做菜多用生薑

  3 . 如何度過「苦夏天」(疰夏)?

  在南方,疰夏多見於夏至前後,比北方往往出現得早(農曆6月,陽曆7 ~ 8月)。

  夏天濕熱交蒸、淫雨霉濕的時候,人體的脾胃氣機受到阻遏,會出現人懶體倦,頭悶肢重,噁心出汗,大便稀溏、尿黃、苔白膩、脈濡緩,甚至有低熱、消瘦的情況,這被稱為「疰夏」。可先服一些薄荷、佩蘭、荷葉、竹葉、藿香,若不行可服藿香正氣丸、香砂養胃丸。

  菜食可用薏苡仁、白扁豆、荷葉煮粥吃。多食薄荷、生薑、荷葉、陳皮等醒脾之品。

  自製辟穢香包:用薄荷、藿香、佩蘭縫於一個小布包內佩帶在身上。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分:總則 陰陽平衡——生命之本 第2頁:第一部分:總則 陰陽平衡——生命之本(1)
第3頁:第一部分:總則 中度陰陽失衡——疾病 第4頁:第一部分:總則 重度陰陽失衡
第5頁:第一部分:總則 生命儲備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基礎 第6頁:第一部分:總則 抗癌食品與致癌食品
第7頁:第一部分:總則 眠養生是對生命的充電 第8頁:第一部分:總則 四季養生的核心是順應四季陰陽變化
第9頁:第一部分:總則 四季養生的三大關鍵 第10頁:第一部分:總則 四季中如何根據節氣的變化養生?
第11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怎樣養「生」? 第12頁:第二部分:春 生命的火種——陽氣
第13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重在養肝 第14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怎樣養顏面?
第15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怎樣養筋? 第16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易患哪些病?
第17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易得各種傳染病 第18頁:第二部分:春 春天的衣、住、行、食
第19頁:第三部分:夏 夏天要養陽 第20頁:第三部分:夏 夏天怎樣養心?
第21頁:第三部分:夏 夏天怎樣養脾? 第22頁:第三部分:夏 夏天易患哪些病?
第23頁:第三部分:夏 談談「冬病夏治」與「夏病冬治」 第24頁:第三部分:夏 夏天的衣、住、行、食
第25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如何養陰? 第26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如何養肺?
第27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養肺貴在潤肺 第28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怎樣養皮膚?
第29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怎樣養大腸? 第30頁:第四部分:秋 十法自我保健防便秘
第31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易患的病 第32頁:第四部分:秋 秋天的衣、住、行、食
第33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怎樣養陰? 第34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怎樣養陽?(1)
第35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貴在養腎 第36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怎樣養骨養髓?
第37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怎樣養膀胱? 第38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易患的病
第39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易患的病(1) 第40頁:第五部分:冬 冬天的衣、住、行、食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