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十一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上一次禮拜三我們講到六十頁,六十頁這一段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最重要的,就是佛要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色身,不要執著這個 身體為整個的生命。就是說,我們的本心本性的自體,盡法界、遍虛空,整個是一體的。現有這個肉體這個生命,大海上一個小水泡而已,不要以這個小水泡當成了 全體,這就是大顛倒。

今天我們開始繼續下去,現在是六十七頁原文的開始。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這一段,述說的文字與請求的要點歸合在一起的。那麼其他的零碎文字,諸位青年同學們多讀一下,學習寫作的能力、寫文章的能力。那麼這個文字很美,述說的很清楚。但是我們關於文學方面簡單地過去了,要諸位自己去留意。

就 是說,阿難聽了佛跟波斯匿王講到,不要顛倒、不要認這個小生命為整體這個道理,所以自己感覺到很悲痛,過去的錯誤。現在聽到佛的教誨,一邊在哭,一邊合 掌,「垂泣叉手」,一邊在哭,一邊合掌。這個哭不是痛苦的哭;高興的哭。那麼,向佛提出來請求,他說我現在雖然聽了佛說這樣好的妙音,這是讚歎之辭;悟到 了,理上悟到了「妙明心」,我們這個心性之體那麼玄妙、那麼明白——不一定是光明——那麼明白這個心;「元所圓滿」,本來就圓滿的,不要你去造一個圓滿, 元所圓滿的。「常住心地」,這個心本來就在這裡,沒有變動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所以常常永恆在此地,這個心地。他說這個道理我悟到了,是 理上悟到了。

「而我悟佛現說法音」,但是我怎麼樣悟到呢?他說我現在悟到佛所講的,「現說」現在所講的說法的聲音,我懂了這個理。所以因佛 說法,因聲而懂理,稱為「聲聞眾」。聲聞就靠由善知識的引導而進來的,不是大乘菩薩靠自己的智慧上證悟的。他說我現在雖然悟到佛現在「現說法音」,現在說 法我懂了。但是(古文裡頭沒有「但是」哦,以白話就要加「但是」,把它這個觀念理路搞清楚),「現以緣心,允所瞻仰,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

他 說,但是啊,我現在聽懂了這一個作用是攀緣心,佛學有個名詞「緣心」,就是攀緣心,妄想、思想。這個心是一下想這樣、想那樣,想東、想西,像猴子一樣的在 變動,總要抓一個東西,所以佛學名詞叫做「攀緣心」,總要抓一樣東西。就是同我們現在思想一樣的,所謂妄想、攀緣心。他說我現在雖然懂了,是推理來的,拿 現在觀念講;推理在唯識的道理就是意識的比量,比較上、思想上推理來;不是現量,不是現證量,不是身心投進那一個光明清淨的境界,沒有現在證到。證到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現證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些理、這些道理都不需要了,這些經典都不需要了。

他說我現在聽啊,你看這一句話, 「現以緣心」,拿現在文法來寫清楚:但是我現在聽懂這個道理,這個心理作用是攀緣心的作用,還是分別、比量來的。「允所瞻仰」,思想分別這個心也沒有錯, 它是起的作用、心的用。所以,他說我用攀緣心來看到你,聽到你講的,懂了這個理;「徒獲此心」,有什麼用?「徒」就是白白地、空的,沒有用啊!他說「徒獲 此心」,理懂了這個心本來在這裡,悟了這個心;但是,「未敢認為本元心地。」同我們大家一樣,他說我不敢!認為現在這個講話的思想的心就是我的本來心,他 說我不敢。

阿難講的老實話。懂是懂了,懂了這個,懂了是攀緣心啊,思想來的啊!思想是不定的啊!他說我不敢認為現在懂了道理、認為自己是真 正悟道了,他說我不敢。沒有現證量,沒有證入進去,所謂沒有現證的那個量,沒有那個境界。他說「未敢認為本元心地」,他說我不敢!他說理是懂了,我沒有證 到,沒有悟道。

「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他說我希望佛再慈悲慈悲可憐我們,再明白地講一講。「宣示圓音」,這是讚歎之 詞;「拔我疑根。」注意哦!我們之所以不能成道,一切眾生根本以來,從生命來,所謂見思惑上五個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理上不能認識自己,信不 過。這個多疑的心理,是無始以來的習氣。就是偶然到達了某一個境界,等一下你又覺得自己不對了,很多問題就來了,這就是懷疑的心理。懷疑的心理是無始以來 與生命俱來的一個根本的習氣,這個根根沒有去掉,無法成道。所以他提出來,要求佛「拔我疑根,歸無上道」。把我那個多疑信不過自己的這一個根根拿掉,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菩提,無上大覺,大徹大悟),歸到無上道。這是他的要求。那麼下面就是佛答覆的話: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那麼下面我們暫時切斷,在文章氣勢上沒有切斷;我們怕多了,大家看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就接不上了。

現 在佛開始答話。他說你講的對(等於我們加一句),「汝等尚以緣心聽法」,如果你們學佛法,以攀緣心來聽佛法,就是用我們這個思想、妄想心:哎呀,這個對、 這個不對!嗯,這個差不多,佛說的同我的意思差不多了!很多人:「嗯,你說的很合我的意思。」好像我們說的還要他認證一番。很多人都是以主觀的心理來跟人 家學的。所以,學佛第一個條件,自己要構成為法器。所謂法器是空器,空的一個東西,等於我們這個杯子要裝水的時候,必須要把它原來的水要把它倒光,去承受 它。至於裝滿了以後,你說不對,我再把它倒了,可以。千萬不要以自己半罐水來接受人家的東西。那麼,不變成法器,你新的水就加不進去了。所以,自己先要構 成法器,把自己的主觀成見先要把它統統拿掉。換句話說,在我們中國文字裡頭有一個習慣的成語,不要「先入為主」。譬如我們學了別的東西先學過了,那個觀念 攀緣心已經很牢固了,然後拿那個立場來聽另外一種東西,接受不了了,因為同我原來的相反。這就是先入為主,這個毛病,自己不變成法器。

其 實,學任何的東西,不但是學佛法,都是一樣,聽人家的話也一樣,當我開始接受,自己腦子心裡頭先要把它清理乾淨,才把人家的意見聽進來了。不要一邊想—— 我們常常發現跟人家談話,你跟他講「你聽到沒有?」「聽到了、聽到了。」他沒有聽,他還是想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意見;你講了半天,他都沒有聽。這是我們一 般人做事也好、求學也好,都有這個毛病。尤其是學佛法,這個毛病是根本不可以的。這就是佛說的:「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他說你假使用攀緣心、分 別心來聽學佛法,那麼好,真正的佛法也變成妄想了、變成攀緣了,這個佛法也不過是思想而已了。佛法不是思想,要求證的。所以說,換句話說,你假使用現在能 思想的普通這個心理狀況來聽這個佛法,那麼你所接受的佛法變成一種另外的思想而已,沒有用;他說「此法亦緣」,最好的佛法也變成攀緣心了。「非得法性」, 換句話說,你永遠得不到那個真正佛法後面所講的形而上道,那個根根你抓不住了。你只曉得抓現象,不曉得抓根本了。

佛作了一個比方,他說等於一個人用手,你問人家月亮在哪裡?「月亮在那邊。」以前有個老歌的,「月亮在哪裡?月亮在那邊。」那麼把手一指,「月亮在那裡。」他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 人因指,當應看月。」他說那你就不要看指頭,跟著指頭的方向去看月亮就對了。假使「若復觀指以為月體」,你只看指頭當月亮了;「此人豈唯亡失月輪」,那麼 這個人不但看不見月亮,同時也搞錯了這個指頭。這幾句話文字非常美!這是出在佛經《楞嚴經》上,因此禪宗有一本語錄,總集的語錄,根據這個道理,書名叫做 《指月錄》,就是《楞嚴經》上這個地方來的。《指月錄》就是叫你不要看指頭,要看月亮。可是自從《指月錄》出來以後,一般人學禪的,專看指頭,不看月亮 了,拿到《指月錄》讀熟了,「我會禪了」,那就是專看指頭,不看月亮了。

佛作了這個比方,下面,佛要申述理由。

「何以故?」他說什麼道理呢?「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他說假使拿指頭當月亮的話,「豈唯亡指」,不但搞錯了這個指頭,同時也根本忘記了月亮本身,黑暗與光明都搞不清楚了。

「何以故?」這就是佛經的文學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種。那麼「何以故」三個字佛經裡頭最多了,就是我們現在講「什麼理由?」他說,什麼理由呢?

「即 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他說什麼理由呢?等於指頭指月亮給你看,你不照指頭的方向去看月亮,抓到那個指頭當月亮;「即以指體為月 明性」,以為月亮的光明,指頭上有光明、月亮的光明出來。所以,你對於光明與黑暗的一體的兩面,根本搞不清楚了,「無所了故」,你就不明瞭了。

「汝亦如是。」所以他說你聽佛法也是這樣,聽了那麼多年,都是拿到指頭當月亮。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這個「分別」注意了,就是分別心,就是我們能夠思想、能夠起感覺知覺這個作用的是分別心。他說你假使拿這個分別心來聽我的說法,你覺得「嗯!我現在懂了。」你認為這樣叫明心見性,絕對錯了!

他說你要瞭解,分別心只是它的用,不是它的體,要你去找那個體。假定你認為分別心就是這個心的話,分別心是意識作用,不是心的體。如果你認為分別心就是心的體,「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應該離開我們現在思想作用,另外有它的性能,有它的本性擺在那裡。

佛 又作了個比方,「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上面上兩次已經講過,佛給憍陳那五個人就講到客塵煩惱,因此他們 悟道,現在他又提起來。他說譬如在外面旅行的客人,「寄宿旅亭」,住旅館。亭,古代所謂「驛亭」,「亭」我們講過的,旅館、驛站。他說這個外面旅行的人偶 然到旅館住一下,「暫止便去」,暫時住一下,住一天也只一天、半個月也只半個月,他就走掉了。「終不常住。」因為是旅館,不是我的家,他不會常住的。「而 掌亭人」,旅館的老闆呢,「都無所去」,他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這個旅館裡頭,他要管事,他不會離開這個本位。那麼,這個老闆所以叫做旅館的主人。

換 句話說,「此亦如是。」我們心性能夠思想、能夠知覺、能夠感覺這個分別心也是這個道理。「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如果我們現在聽說話這 個能夠感覺、能夠知覺這個作用,如果你認為就是真心的話,那麼這個真心就不會變動了,「則無所去」。譬如我現在說話,說了一句話,你心裡頭聽了有這句話; 不說了,說過了沒有啊,也沒有了。為什麼?離開這個聲音,那個能分別之性好像就沒有了。

所以因明的道理告訴你,聲是無常的,一切音聲是無常的,不永恆、變去了,聲是無常的。所以一切法如音聲一樣,說過了就沒有。譬如我們大家現在聽話這個作用,每一句話都聽到,就是分別心,所以這個無常的。那麼對方沒有聲音發出來,你聽到的這個作用就沒有了,就是分別心。

「斯 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斯則」是古文,拿白話講「斯則」的意思就是「這個」。我現在這個講到聲音,豈但是能聽聲音是一個分別 心的作用;再進一步說,「分別我容」,因為上一次跟波斯匿王倆講到身體這個生命衰老的問題,「分別我容」,他說你拿思想來看看我們自己的相貌,這個肉體, 這個容貌;「離諸色相」,離開物質生理作用以外,離開「色」,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有形相的東西,「無分別性。」假使沒有肉體、沒有形相了,我那個分別心 也沒有作用。

譬如你現在能夠思想的,靠有肉體啊,靠有腦神經活著的,心臟還在、腦神經還在,腦神經氧氣還沒有停掉,腦的細胞還在活動、腦的 電波還在動,所以你有思想;腦電波、這個細胞是因為有這個肉體在呀!沒有肉體呢,你那個思想也沒有了,這個分別心也沒有了。所以你認為現在這個心「哎呀清 清淨淨,這個就是我的道!」你個什麼道啊?這個一停擺了以後,你「道」到哪裡去了?一停擺了就沒有道了,那何必修道啊?!那不是很冤枉!每一天還來《楞嚴 經》,那叫做「愣頭經」,愣頭愣腦了!這個學他幹嘛啊?這個《楞嚴經》把它改一個字叫「愣頭經」了嘛!所以這個他說不是。

「如是」,「如 是」是古文,白話就是「這樣」;「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捨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雲何為主?」剛才講到,佛說你不要 認為自己閉著眼睛,在那裡清清淨淨打坐,「你講的話我都聽見,嗯!這個好清淨,就是我的心,得道了!」沒有這個腦神經、沒有這個肉體,你什麼聽見啊?你 「道」到哪裡去啦?他說這個是大大的錯誤。他說,「如是」再進一步說,乃至外道(印度的外道)「分別都無」,等於得了無想定,就是活著,思想一切停掉了, 眼睛看東西見而不見,耳朵聽聲音聽到都沒有分別了,一切分別、感覺、蚊子咬也不知道,你就是拿刀來割我也沒有關係,我入定了,分別心不起了;「非色非 空」,到達了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也不是生理、物質的作用,也不是完全沒有。

「拘捨離」,印度這一個外道一派的祖師們;「昧為冥 諦。」就是有些印度來的,現在還存在,所謂超覺靜坐啊,所謂靠一個咒語就進入那個「冥諦」,空空靈靈,叫做超越這個身體了、超越物理了,「超覺靜坐」,名 稱很好聽。哎,你怎麼會唸咒子的啊?「我感覺到啊!」那可見沒有超覺嘛!然後念到後來什麼都不知道了,認為自己是超覺了、超越「冥諦」;乃至日本有些學禪 的,叫做「默照」,認為就是禪,「默照」就是「冥諦」;眼睛閉著,心裡照到,清清淨淨的,以為這個是禪——這是默照邪禪!不是我講的哦,這都是禪宗祖師 們、佛說的哦!他說乃至進一步有些外道,把分別心都停止了,「非色非空」,也沒有境界,也不是空的,也知道。像外道祖師拘捨離等,「昧為冥諦」,認為是最 高的境界,這個叫「冥諦」。印度的哲學名詞,這個不多加解釋了,免得耽誤了《楞嚴經》。要解釋這個又要講印度哲學,又要拖一大節的時間了。

他說,「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其實你那個清淨也好、冥諦也好、默照也好,默默然的、很清淨,這還是意識境界、攀緣心。所以,離開了意識這個法塵緣影[ 錄音中斷。下面一段原文:「則汝心性各有所還,雲何為主?」]

……那個信仰是你的分別心、意識來的啊!信仰心是糊塗可土啊!你糊里糊塗去信仰可以呀!

你要真找我那個信仰心是怎麼來的,你要找出來啊!

這一段他答覆阿難,阿難又挨了一頓罵了。

「阿 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雲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你看阿難挨罵,他替我們,阿難的境界很慈悲!尤其他對於女性很慈悲,所以你們 比丘尼要供阿難尊者了。佛本來不准女的出家的,後來還是阿難死死哀求,拿佛的姨媽(佛是姨媽帶大的)來威脅、壓迫了佛,說:哥哥啊!姨媽要出家,你不准女 人出家不行啊!後來佛給他搞得沒有辦法,才准女人出家。他說:阿難,都是你造的業,使佛教早五百年滅掉。呵,有那麼嚴重!所以女性比丘尼應該對阿難……

阿難並不是真的不懂哦!在這裡假裝的,都是替我們問啊。他現在說,他抓到一點了,佛剛才說到,照科學的分析,我們心理、思想、每一個作用,照分析起來,各有本位可以歸還的,不是真正能夠做主的全體。

阿 難就講了,「若我心性各有所還」,他說假使我們本心本性也有一個也有個本位可以歸還的;「則如來說」,那麼佛你現在講,「妙明元心,雲何無還?」這個明心 見性、我們這個本心本性,也總要有一個本位可以歸還的啊!為什麼自己這個心性之體我看不見呢,悟不到?這個「還」在什麼地方呢?這個話問得很中肯、很厲害 呦,問到中心去了。你說一切東西可以還,牆壁嘛還給水泥、還給磚頭;我們現在房間裡這個燈啊,還給電力公司,只要把那個開關一閉就看不見了,沒有亮光了, 它有個來處可以歸還的。他說生我們這個生命的本心本性,應該也有所歸還的啊!這個「妙明元心雲何無還」呢?怎麼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個歸還之處 呢?「惟垂哀愍,為我宣說。」他打蛇一樣,跟著棍子就纏上來了,他把佛又纏住了,他說你老人家要大慈大悲,給我們講清楚。

「佛告阿難」,佛答覆了。「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特別要注意呦!現在就是八還辨見來了,是明心見性的重點,特別注意這個經典原文!

佛 同阿難講,「且汝見我」,第一句話,他說你現在看到我,就是你現在眼睛張開不是看到我嗎?等於我們眼睛張開看到書上的字啊,這個能夠看的。「且汝見我」, 他說你現在能夠張開眼睛就看到我這個看見的,這個看見的「見精」,眼睛張開能夠看東西,這個是精神作用哦!這個「見精明元」,這個精神作用、眼睛張開,只 要眼睛好,看東西是明白的;這個根根、這個功能哪裡來?

他說你現在眼睛張開能夠看到我,張開能看到書,這個是什麼字就看見了。「此見雖非妙精明心」,這個眼睛張開能夠看見這個見的作用,眼見這個見的作用,雖然不是根本上最玄妙、最精純的那個本來的心;但是你要知道,我們能夠思想、能夠眼睛張開看東西、耳朵能夠聽聲音,這個六根的作用,都是我們自己本心本性第二重的投影,「如第二月。」

第二月我們看到過沒有?諸位都有經驗了,天上一個月亮照到水裡頭,看看水裡也有個月亮;這個月亮同天上月亮一模一樣哦!水裡的月影就是第二月,是那一個月亮的投影。

豈 止第二月!天上有一個月亮,照到人世間,古人的詩:「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是我們中國唐人的名詩、名句子,同佛經佛的境界也一樣的。只要 有水的地方,月亮一出來,有一個水塘,你拿個洗臉盆擺在月亮下面,洗臉盆裡邊也有個月亮。所以,第二月是千千萬萬、妙用無窮啊!這個月亮出來,你打一個洗 臉盆擺在月亮下面,洗臉盆裡頭有個月亮;你拿個杯子來,在洗臉盆舀出來一杯水,再看看杯子裡也有一個月亮。大家要悟道哦,從這裡悟去哦!所以你們打坐,這 樣境界、那樣境界,以為得道了;尤其是學道家、學密宗的,最喜歡說夢話:昨天做個夢,菩薩有感應!就是……一聽就懶得聽了!昨天做個夢,你今天還在說;你 究竟在做夢說夢話還是說醒話?以夢為真,「第二月」。所有的東西都是第二月。

注意呦!佛法明心見性,找那一個月亮,不要看第二月,第二月多 得很哦!「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呦!「千江有水千江月」,那萬江有水就萬江月呢!這都是它的投影,我們的本心本性就有這樣妙!佛在這裡說秘密呦!你不 要認為這個不是秘密呦!好像佛把阿難批駁了,第二月就不對,那你就糊塗哩!第二月雖然是影子,縱然是影也不錯啊!「縱然是夢也風流」啊!這是古人的詩哦, 這個古詩你知道嗎?你們恐怕有些人聽過,我們現在插過來。

我們道家講呂純陽(指南宮那位老兄,有鬍子的呂純陽),去考功名、聯考,就是暑假 去聯考,忽然把准考證丟了,在酒店喝醉了,看到一個老頭子在那裡做飯,他就靠著睡覺。老頭子米下鍋,他在睡覺,他就做夢了。夢到聯考考取了,從此出去留 學,得博士回來,一下就出將入相,當了宰相。然後皇帝女兒(公主)還下嫁給他,然後啊生了兒子,孫子都有了,四十年來功名富貴,最後犯了罪拉出去殺頭,一 刀「呯」一砍,醒了。醒了一看老頭子啊,旁邊飯還沒有熟。那個老頭子做什麼飯?「黃粱飯」,不是蓬萊米的,不是蓬萊米,不算數——黃粱飯,沒有熟。

這個老頭子看到他醒了,就對他笑笑:「四十年功名富貴,味道不錯吧?」

呂純陽一聽:哎呀!這個怪了!我夢中這四十年,他怎麼知道?是神仙!就跪下來拜了,跟著他走了。這個就是他師父,八仙裡頭那個鐘離權,漢朝人,得道了。

呂純陽這個故事,中國文化叫做「黃粱一夢」。我們文學上常常形容人生,四十年功名富貴;你們二十歲大學畢業,四十年功名富貴,六十幾歲退休了,然後在這裡《楞嚴經》啊……這個也是黃粱一夢。所以叫「黃粱夢」,講人生是空的,夢是空的。

到了清朝有一個人,一個青年,很聰明。每次聯考考不取,很氣,所以作了一首詩,他說:

「四十年來功與侯,」呂純陽做一個夢,四十年來富貴功名那麼高。

「縱然是夢也風流」哦!格老子做這樣一個夢也好嘛,他說我夢都沒有。「四十年來功與侯,縱然是夢也風流!」

「我今落魄邯鄲道」,呂純陽做這個夢在邯鄲,河南、山西那邊。他說我現在落魄了,功名也考不取,沒有臉回家去,在這裡流浪、打工,「我今落魄邯鄲道。」

「要向先生借枕頭。」要向呂純陽借那個枕頭:給我做一個夢也好嘛!(一笑)哈哈,這個人生!

你說啊,呂純陽拿「黃粱夢」勸世界上人,做夢要醒。哎,但是這個人也更比呂純陽還要聰明,夢又何必醒呢?去做一個夢也好嘛!

所以剛才引用到這一句,第二月並不壞呦!「縱然是夢也風流」哦!哎,這是《楞嚴經》的密宗就在這裡呦!你們去參參看哦!果然要明心見性,你抓到月影也差不多了嘿,就怕你月影還抓不住。

抓不到真的了,月影也不錯嘛,月影也很亮哦!有一千個月影把它集中攏來,是個大亮光哦,台灣電力公司就不要用了,你就有亮光了。這個裡頭是個秘密!《楞嚴經》很多都是秘密。秘密我已經交代完了,「縱然是夢也風流」。

現 在再回轉來原文,佛說的:「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你看佛比我說的還清楚了,你不要認為第二個月亮是影子哦!影子也是它的化身作用。沒 有那個本身的東西,哪裡有影子呢?況且我們現在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的,他說雖然是第二月、第二重作用,但是,不是虛無飄渺的影子哦!

注意佛的這個話!所以剛才說請你們留意《楞嚴經》的原文。他說這個作用,「非是月影」哦!

佛講到這裡為止,下文沒有了,只告訴你「非是月影」。什麼理由?你去找了。

下 面佛說,「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他說好!他(阿難)叫佛拿出證據來。世界上有形象的東西都可以歸還的,譬如說這一杯茶,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把 它歸還了,用藥物下去,水歸水、茶的成分歸茶,茶葉歸茶葉、茶杯歸茶杯,每個東西都是可以歸還的。你說我們自己生命的本心本性歸還到哪裡呢?

阿難問的這個問題很厲害哦!佛這一次沒有罵他,他問的太厲害了!

佛 首先告訴他,我們大家注意這一段原文,就是諸位自己的,「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雖然不是那個體,但是等於(就是月亮的比方) 這是第二月,不是月亮的影子哦!他說你現在要問我自己本心本性這個作用;「諦聽」,佛經經常用:你仔細呦!就是說你精神意志集中哦,仔細研究、仔細聽哦! 「諦聽」就是很小心、很仔細,不要亂想了。「汝應諦聽,今當示汝(我告訴你)無所還地。」本心本性無所在、無所不在,到處都在,沒有辦法還得了的。只要你 生命在這裡,它就在你那裡,你還都還不掉。

我們的骨頭可以還給爸爸,我們的血肉可以還給媽媽;換句話,我們死了以後,這個身體可以還給這個 物質世界,化成灰了。血干了變成膿,膿也干了,還給液體還給水大;骨頭化成灰了,這些還給地大;呼吸不來了,死了停掉了,這個呼吸還給風大;身體死了就冰 了,熱能也沒有了,熱能還給太陽火大;地水火風都可以歸還了,你那個自性功能到哪裡去呢?自性功能還在哦!沒有變動過。

他說我現在告訴你「無所還地」,無所在、無所不在,都在;盡法界、遍虛空。這叫「八還辨見」。那麼他現在論辯了,「八還辨見」來了。

「阿 難」,他說,「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耀。」他說你看這個講堂,這個講堂同我們樓上一樣啊,「洞開東方」,你把東方的窗子門都打開。「洞」 不是挖一個洞,這就要認得中文字了,「洞」,大打開叫洞開,就是大開。你以為「洞開」是挖一個圓洞打開,可見中國人都不曉得中國字的用法。所以「洞開」就 是大開,空空洞洞,這樣的「洞」,在這種文句裡頭不是作一個小眼的洞看;空空洞洞的意思。就是我們中國人講:這個地方有什麼?空空洞洞的。所以「洞開東 方」,你把它打空。等到太陽一起來的時候,「則有明耀。」這個講堂裡東方早晨起來陽光進來,這個講堂就亮了,光明來了。

「中夜黑月,雲霧晦 暝,則復昏暗。」他說你看,到了夜裡(中夜,半夜),「黑月」是陰曆的月底、月尾,就是陰曆的二十五以後,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幾天,一點月影 都沒有,黑得很,黑月的時候。「雲霧晦暝」,不但沒有月亮,還加上虛空中還有雲、還有霧,夜裡那麼黑。「則復昏暗」,這個講堂裡就是全體黑的。電燈也不 開,什麼都沒有,黑的。

兩種了,白天來光明,夜裡是黑暗的。

「戶牖之隙,則復見通。牆宇之間,則復觀壅。」戶,房子裡頭的小 門謂之「戶」。牖,就是窗子。有門,有窗,「隙」就是空隙的地方。「則復見通」,那麼同外面有交通的。窗子門一打開呢,這個房間同那個房間交通的,等於我 們的眼睛跟耳朵倆都通的。我們看醫生,耳、鼻、喉是一科的,它這幾個洞都是通的。就同我們這個裡頭一樣,通的。

「牆宇之間,則復觀壅。」這個地方打了一道牆,或者隔一個壁頭,這個本來的空間就隔起了,就不空了。

四個了,注意呦!光明、黑暗,內外交通的,給牆壁一打就隔住了、堵住了的,通與塞(閉塞)。

「分 別之處,則復見緣。空性之中,遍是頑虛。」拿我們意識思想、分別心來一看,前面有些什麼?「則復見緣」,就看到這個房間裡面各種東西,有桌子、有板凳、有 人,有各種東西,「則復見緣」。「空性之中,遍是頑虛。」你看看這個虛空,房間裡虛空裡頭呢,虛空裡頭我們眼睛看到是什麼?是虛空。這個虛空是物理的虛 空,叫做「頑虛」。

「昏塵之象,則紆鬱[ 土+ 孛] 。」空氣有染污的話,那麼眼睛抬頭一看,哦!空氣裡頭昏昏的。就是剛才我同他們講,感覺到你們頭腦有點昏昏了,空氣趕緊叫他交換。「則紆鬱[ 土+ 孛] 」,空氣一不清新了,頭腦又昏起來,看在眼睛裡也不亮了。

「澄 霽斂氛,又觀清淨。」到了天氣好了以後,晴天來了,天一晴了,把空氣上升了、散開了,空氣裡頭澄清了,天也散開了。「斂氛」,空氣裡頭的灰塵染污收斂了。 「又觀清淨」,我們整個看眼睛前面這個虛空,是乾乾淨淨。佛形容,拿這個講堂來比,你注意喲,佛的比方非常高明哦!其實我們的頭腦,前面這個(眼睛)是窗 子,(耳朵)這是收音機,(鼻子)這個是冷氣機、通風的;這個呢,飯鍋(指嘴),也是製造大便的工具,不過在前頭的工具;裡頭是亂七八糟一大堆。他比方 的,注意呦,他就拿自己這個講堂來比方。我們現在自己這個講堂,這裡頭鬧熱得很,你們大家你看裡頭好多人在裡頭開會。看懂?沒有看懂?這個文字是什麼意 思?裡頭很多人在會議。

佛形容完了,他又說了,「阿難,汝鹹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前面我給你講過,他說這個講 堂裡有那麼多現象,各種現象。有牆壁,看不通了;牆壁一打開就看到外面了;要是你不打開,手給你一擋就看不見了。太陽出來有亮光,就看到了;沒有太陽,黑 夜就看不見了。他講了這個講堂裡各種現象,這個現象用不著你起的,自然的。他告訴阿難:你注意喲!你看到這個講堂裡。佛一樣一樣在帶領。這許多變化的現 象,「吾今各還本所因處。」我現在都把你一樣一樣回到它的本位、本來來因,有因才有果嘛,我們在這個電燈下面能夠看書,因為電燈開了嘛,這個是它的果哦, 電能夠發亮的果。那麼為什麼我們能夠看到書?因為電燈光開了照到看到書,它的來因在那個開關哦!那裡把它一按。因一沒有了,這個果就不出來了。就是它的根 源。他說我現在「各還本所因處」,我給你樣樣還回去。所以八還辨見,就在這裡。

「雲何本因?」注意這一段,很重要哦!他說,什麼地方是它的來源呢?

「阿 難。」特別加重他的語氣,叫他名字,阿難!你注意!「此諸變化」,剛才我給你提這個房間裡各種變化。「明還日輪」,光明是因為太陽來的。換句話拿我們現在 講,光明是電燈來的。把電燈開關關了,光明就沒有了,所以光明還給太陽。「何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他說什麼理由呢?光明沒有太陽不亮 嘛,「明因屬日」,所以我們眼睛看到東西,靠這個光明。這個光明因緣怎麼來的?靠太陽放射光明來的。光明是歸於太陽,我們還給了太陽。八還辨見,第一樣還 去了。「是故還日」,這個還給太陽了。

「暗還黑月。」夜裡沒有亮光的時候,我們進來這個房間裡,什麼都看不見;不是我們眼睛看不見哦,是沒有亮光了。這個黑暗呢,還給夜裡。黑暗因為夜的關係,還給夜裡,所以「暗還黑月」。

「通還戶牖。」這個房間能不能同外界、自然界交通呢?靠開門、開窗子,所以內外交通是靠門與窗,這個作用是門窗的作用。假使把我們門窗關起來,我們就同外界通不了。所以他說這個還給門窗。

「壅還牆宇。」他說至於我們抬頭看不見外面,因為牆擋住了。所以並不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出去啊,這個可惡的是牆,還給牆。把牆打了,就看通了。所以擋住我們,不是我們見精的關係,是牆的關係,這個作用歸牆。

「緣還分別。」我們到這個房間裡,什麼都看得見,這個因緣作用——攀緣,是我們意識思想、分別心。如果我們到這裡不想的話,睡著了,管你太陽照來,我還睡了。黑了我也……[ 斷錄] 所以因緣是還給意識分別。

「頑虛還空。」對於房間裡說有九十平,都是空空的,這個虛空歸到物理世界的虛空,也還給虛空。

「郁[ 土+ 孛] 還塵。」至於這個房間裡覺得空氣很悶,那是空氣的染污。染污很簡單,還給染污。我們弄一點化學的藥粉,或者來一個空氣的調節器,就把那個灰塵把它吸收了。那個還給灰塵了。

「清明還霽。」這個空間裡頭,哦!很亮光,空氣新鮮,這個是氣候的關係,是空氣的作用,還給氣象。

這八個地方,這就是八點、八還,這八種都還完了,這叫「八還辨見」。見還沒有來哦!注意啊!剛才講到八還。下面佛說:

「則 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他說你不但要看一個房間,你看整個的社會上,整個世界萬有的現象,離不開這八個現象。等於中國易經講八卦,天還天、地還地, 太陽是離卦,還給太陽;月亮是坎卦,還給月亮;空氣摩擦變雷電,雷電散開了就是空氣;高山下面是海洋,海洋上面是高山——八卦。它這裡也是「八還」,都把 它還完了。他說這個,「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不出這八樣現象。

「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他說我問你,光明來了你看到是光 明,黑暗來了你看到是黑暗;窗子來了你看到窗子外面,窗子關起來你馬上看不見,你看到自己的看不見;空氣不乾淨你就看到不乾淨,空氣乾淨你看到乾淨;什麼 都沒有,你看到什麼都沒有;看到什麼有的,又看到什麼有。你那個能夠,「汝見八種見精明性」,這個能看見的這個精魂的作用、這個明亮光明的自性,當欲誰還 呀?你還給什麼人?你自己能夠見的那個地方還給哪裡去?

佛都給你講嘍,我們看看,我們把眼睛張開、閉著看看!他說一切現象都歸還完了,你那個自性能夠看見那個作用,他說你幫我還還看!還給誰?還是還給華南銀行啊,還是還給中央銀行呢?你還到哪裡去?

注 意這個話,「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他沒有說「還誰」哦!「當欲誰還?」看這個中文之妙!你把它翻譯成白話,他並沒有說「你準備還給誰?」那就不 是佛經的意思了。它這個中文之妙,一顛倒,「當欲誰還?」你交給誰呀?你去還到哪裡去呀?哎,你要懂得寫中文哦,這就懂得古文、白話之差別了。白話假使一 翻譯,「當欲誰還」,你準備還給誰?——狗屁了!中文說「當欲誰還」,兩重意義。這個是什麼東西?誰?這是誰?你還到哪裡去?此所謂中文之妙!

佛 經許多的妙文。現在拚命啊,還有些人發起要把佛經翻譯成白話,都是大專學生來翻,我的外婆啊!我喊「我的媽」都不夠啊!太輕了。所以我有時候喊外婆啊!現 在更要加重,我要喊「我的外外婆啊!」那怎麼得了哦!你古文都不會寫嘛,你還會翻白話?所以你現在看到,他說這個東西你們大家還還看,「當欲誰還」哪?這 個你準備還給誰呀?

他沒有告訴你明心見性怎麼見哦,可是都在其中了,你自己去體會呦!所以這一本經是講得很明白啊!

下面佛又說,「何以故?」他說什麼理由呢?

「若 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你要把看見這個作用,他說因為光明,你把你自己能夠看的這個東西還給光明啊!你還給光明了,好,「則不明時,無復見暗。」 那黑暗來的時候你就看不到黑暗了,因為你把你能夠看的還給光明帶走了嘛。事實上我們沒有給它帶走啊,黑暗來的時候我們看見是黑暗。

「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注意喲!雖然光明、黑暗上面八種現象「種種差別」,這個有差別的,明是明、暗是暗,阻礙是阻礙、交通是交通,這個絕對相對的、不同。現象有差別,你能夠看見這個「見」沒有差別的,而且這個東西還不了。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千萬背來喲!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喲!真的喲,比什麼咒語都厲害哦!佛都告訴我們了。這叫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在這一段。你們聽《楞嚴經》,這一段最重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他 說,「諸可還者,自然非汝。」那些光明還給光明,黑暗還給黑暗。你說身上痛,還給痛,頭痛還給頭。你知道頭痛那個沒有痛啊!你說我大便痾不出來,「嗯! 嗯!」,那個還給那個「嗯!嗯!」;你知道自己在「嗯!」那個東西並沒有痾不出來喲!就是這個道理哦,不是給你說笑哦!你說我老了、身上很酸痛,那還給 老、還給酸痛;你知道酸痛的那個沒有老哦!「諸可還者,自然非汝。」每一個可以歸還的,當然不是你自己。

「不汝還者」,哈!這個又是古文的妙了。「不汝還者」,請問你們諸位同學高手很多,翻譯成白話怎麼翻?你們哪一位同學翻一翻?「不汝還者」,怎麼翻?你怎麼翻?

——「不是你可以歸還誰的。」不是你能夠可以歸還給誰的。換句話,都歸還不了的,沒有歸還之處。「不汝還者」,那個不是你的本性是什麼啊?!

你看,佛講得那麼明白!「不汝還者」,那個就是你的見性,能夠眼睛看見那個見性,眼睛看見那個見性的作用。不是說明心見性,眼睛看見那個見性。那個不是你的見性,「非汝而誰?」佛講這個時候一定拍桌子的,他說這個不是你,還是什麼東西啊?!他說你怎麼那麼笨啊,還不認得!

什麼都可以歸還完了,這個不能歸還的。你從媽媽生你下來、懷胎就懂了;到現在,一直到死。我要死了,那個東西到哪裡去?死是這個死耶!你那個「唉喲!我這……」那個沒有死啊!那個「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呀?他說那個不是你是誰呀?!

阿難要他,你把我的本心本性你給我還出來看;就叫佛,吃了西瓜,你總要還給我西瓜子嘛!佛就還給他西瓜子了。「西瓜我吃了,西瓜子還給你!」他說那個不是你,是什麼啊?

所以有一個禪宗祖師讀《楞嚴經》到這裡悟了,讀《楞嚴經》大徹大悟,在這裡寫了一個偈子:

    不汝還兮復是誰  殘紅落滿釣魚磯

    四下風動無人掃  燕子銜將水際飛

你看這就是中國的佛法了。到了禪宗祖師裡頭,用中國的文學,那麼美一首詩,把見性這個道理用佛的話,就把它用文學境界說出來了。

他說,「不汝還兮復是誰?」佛說的,那個沒有可以歸還之處的,非汝而誰?「殘紅落滿釣魚磯。」然後我們看看這一首詩的文學境界,一幅畫面。第一句我們不管,千古文章一大抄,抄了《楞嚴經》上佛說的話「不汝還兮」,他說那個就是我,本來。

第 二句話,一幅畫面出來,「殘紅落滿釣魚磯。」江南的山水,或者南投縣的風景,台灣的風景最美是南投,山明水秀的** ,春天到了,那個花開落了,下面是流水,一個小山、流水,這裡是稻田,釣魚的地方、那塊石頭上。這個落花,四月間那個落花落滿釣魚磯、這塊石頭上面。這個 畫面很好看。

那麼到了晚間了,這裡有個太陽快要下山了。當然還有個人站在那裡看風景也可以、沒有人也可以。太陽下山了,春天那個燕子飛來飛 去,晚上那個燕子要歸窩了,要回家裡休息了,在那裡做體操、打太極拳運動。這個燕子飛來飛去,嘴裡無聊,到了這個釣魚磯上,把那個落的花嘴裡銜一顆,飛到 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又飛過來,把花又丟下來,在那裡玩。還來還去,還到哪裡去呀?還是這個地方,「殘紅落滿釣魚磯」。

「四下風動無人掃。」自然的境界,都擺在這裡。嘿,只有跑來跑去那幾個燕子,就是我們這個思想。把自己思想啊,燕子銜那顆花一樣,飛過來還是它,飛過去又是它,飛來飛去總是它。

「燕子銜將水際飛。」燕子銜到哪裡去?銜來銜去還在原位不動,「不汝還兮復是誰?」

你看中國禪師很高明啊!這就叫做禪師了。當然不是嘴饞那個饞哦!不要搞錯了啊。

所以他說,「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啊?能知一切、還不了的,那個不是你的本來,是什麼?那麼如果我們把它寫成劇本,佛一定瞪起眼睛問阿難:「現在你懂了沒有?」阿難一定講台語:「莫宰樣啊!」呵!所以佛下面講: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佛說到這裡。

他 說,現在我不是八還辨見,把這都還給你了?那麼你就可以瞭解,知道你的心,你的本心啊「本妙明淨」,本來很玄妙、本來光明、本來清淨,不要你去修它的;修 它多不出來,不修也少不了,不增不減的,本妙明淨。「汝自迷悶」,為什麼要去求一個悟啊?你本來也沒有迷過啊!迷也是你自己迷啊!自己悶住了。所以因為大 家這個生命本來有的,自己悶住了;佛在哪裡?佛明明就在你那裡,不在西方。你偏要去找一個佛、去找一個道,為什麼跑到這個十一樓來?已經上了大當了!不是 我給你上,你要上,我也跟著你們上當啊!因為你們要聽《楞嚴經》,我只好講哎,我也是被你們迷糊了!你也被我迷糊了。所以都是自己在騙自己,所以在生死輪 回中,跳不出來的。所以佛說,看來一切眾生真可憐哪!

誰迷了你了?為什麼要求悟呢?

好,這一段,「八還辨見」最重要!我們有個討論了。

現 在講到這裡,《楞嚴經》第一卷的最精彩地方講過了,七處征心、八還辨見。那麼,佛提出來講的本心本性,心性的作用,很明白給我們指出來,直指人心,見性成 佛。你的心在哪裡?就在這裡。你打起坐來何必找自己的心呢?你那個想打坐、想找的,他說那個你就在這裡嘛!還去找一個道,「哦呦!我的心在哪裡?」你瘋了 你!你想找心的那個不是你的心嗎?

所以你坐起來這裡很舒服嘛,坐到就坐到了,坐就是坐嘛!坐到了想成佛——你是瘋子!那你說坐起來不成佛 ——你是笨蛋!那你說我坐起來既不成佛、又要成佛——那你是「嗡倫」!(反正我台語講不好,也差不多了。)那究竟是什麼東西?那個東西不叫東西,也不叫做 道、也不叫做佛;你叫它是佛也可以、叫它是道也可以。所以古來祖師告訴你,這個東西在哪裡?西方極樂淨土就在這裡,唯心淨土。所以古人說:「不移一步到西 天,端坐西方在眼前。」就在這裡嘛!淨土就在這裡。心淨則國土淨,《維摩經》上佛告訴你,心淨,你的國土就淨了,淨土在你自己心中啊!

所 以,你看道家的(我們隨便引用他家,沒有關係,我這裡沒有忌諱的,管他哪一家,張家李家都可以,只要合於真理的),道家的經上有兩句話:「佛在靈山莫遠 求」,靈山,中國人講就是心。「靈山只在汝心頭」,靈山在哪裡?靈山就在你心中啊!所以「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你自己找自己的心就是真修行 了。「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修行就是這樣。佛也告訴你,你自己找自己。

好了!我們曉得七處征心、八還辨見。可是很嚴重哦,佛這樣一講,明心見性那麼容易呀?

好,我們現在七處征心、八還辨見要討論。

照 《楞嚴經》上這樣一講,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你看我們多容易啊!但是有一點,所以人家有許多法師、有許多什麼研究佛學,攻擊《楞嚴經》是假的、外道思 想。佛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是中觀般若境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沒有說一個常住真心。所以這種常住真心在佛學裡頭就叫做「真常唯心論」。「真常唯 心論」是印度外道的一種理論。但是佛在《楞嚴經》裡頭所講的「常住真心」,他說我們這個心本來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死的。他說這個是「真常唯心論」的說法、 是外道的說法,他根據《楞嚴經》的上面什麼「妙真圓明、圓淨明妙、圓妙湛淨、淨妙湛然……」,(認為)統統的這個是外道。這個著作很多哦。那麼,你整個佛 法系統講起來,這個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他不知道,佛講的「不汝還者」(不是「不可還者」,這個字一個字都不能錯的;「不汝還者」),不是你可以還得了 的。

譬如我們這個心,自己想還給誰呀?還給眼睛啊、還給耳朵啊?還不了的。他說這就是你的常住真心。佛自己也講啊,常住真心,這個是外道之見。

其 實啊,你把《楞嚴經》「七處征心、八還辨見」看清楚了,他完全講是緣起性空啊!那個「不汝還者,非汝而誰」?那就是你自己。他沒有講這個就是心的體呦!你 注意呦!這個就是空性,緣起性空的;空者,無相、無為、無住,這三大法印。你要真有個相、有個境界就不是嘍!無住,住而不住,它自性本空的,無住。那麼這 是第一點所要注意的。

第二點,大家今天特別要注意的,我報頁數,我們研究幾次《楞嚴經》,最大的寶貝不要丟了,你趕緊把它自己書上勾起來,最重要的地方。

首先,四十二頁第六行,佛告訴我們,修行第一步,先要懂得這個理,先要見到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都不瞭解,修行是心去修啊!心不瞭解,光是去念佛、光是去修道、打坐、做工夫沒有用哦!那就是走外道了。所以第六行告訴你,「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啊!就是剛才講到「冥諦」,閉起眼睛在那裡打坐,他說你就是修到了九次第定,四禪八定修成功了,沒有悟道啊!那還是外道境界啊!你裡頭閉著眼睛,守著這個。

那麼最後我們剛才講「不汝還者」,除了還不了那個就是我,那閉起眼睛那個空空洞洞是還不了,「內守幽閒」,好不好呢?大家研究研究看,參參看!

這 就是個大問題,這就是佛的一大秘密。把這個地方搞通了,諸位啊!你的學問馬上進步了,真的呦!我的經驗告訴你,書不要讀哦!這個地方你搞通了,你看什麼書 都看懂了。絕對真的哦!我說了假話,將來下拔舌地獄。真的呦!可是你真要悟道哦!一切學問豁然而貫通。可是你沒有悟道不要怪我,我的舌頭比牛舌頭還可貴 喲!不是隨便賣的哦!這是第一個地方。

第二個地方,五十三頁,《楞嚴經》的原文,佛告訴我們,他說一切眾生顛倒啊!五十三頁的第二行,「雲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唸唸生滅,遺失真性。性心失真,顛倒行事,認物為己,認悟中迷,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我們千萬注意呦!不要「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哦!一切境界不可以取呦!認為境界就是道,你搞錯了!所以古人說「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頂後有光 猶是幻,」你坐在那裡頭頂上放光,還是幻境,那還是以動為境呢!「雲生足下未為仙」哪!你就是說身體得了神足通,在虛空中可以走路,還不是得道哦!那只能 算你有通、有神通,不是道哦!你沒有得道哦!神通不是道哦!「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哪!這兩句跟上兩句連起來的哦!「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 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你沒有得道哦!

所以,千萬不要「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如果這樣的話,你學佛修道永遠沒有希望,終歸在輪迴中跳不出來。這是第二個地方要大家注意的。

那麼第三個地方,就是六十頁這一段,六十頁倒數第四行開始,這一段我們再念一道……[ 斷錄]

到 最後死的時候斷氣,想它一下,絕不再墮輪迴!天上人間任意寄居!我開支票給你,不兌現,將來你碰到我,都把我擰刀碎剮。我發的咒語很大哦!擰刀碎剮,很痛 苦的啊!慢慢來割我的肉,擰刀碎剮。這一段很重要啊!「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佛說:)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色心諸緣」就是說我們有肉體的生命,乃至心裡頭思想。「諸所緣法,唯心所現。」都是唯心所現。「汝身汝心」,你的身體、你的心、思想的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就是那個東西;這個「物」不是指物質哦!心物一元。「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啊!個個本來悟了,為什麼自己迷了?因為迷了,「晦昧為空。」閉起眼睛來,自己裡頭空空洞洞,把這個當成空,錯了!「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這個空空洞洞是陰面,把陰的面搞久了,所以五陰就變成物質世界了,「結暗為色」,心物一元是這樣來的。「色雜妄想」,有了物質構成以後,加上自己分別妄想。「想相為身。」那麼就有思想在這個肉體裡頭。「聚緣內搖。」這就是上一個禮拜三講的,那麼有了思想、有個肉體,在這個裡頭以後,腦筋啊、血液的循環哪,所以你們講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血液循環轉來轉去,就是「聚緣內搖」,打豆漿機一樣在裡頭搖,做豆漿,在裡頭搖,「聚緣內搖」。「趣外奔逸。」裡面像一個豆漿機器一樣在攪,血液流通;外邊,眼睛看外面、耳朵聽聲音。「昏擾擾相,以為心性。」閉起眼睛在那裡打坐,昏頭昏腦,「哦呦,我在修禪哦!」他以為自己這個是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所以閉到眼睛,空洞洞的,以為這個是自己在做工夫明心見性,把這個認為是自己心的話,好,被這個肉體限制了,守到這個色殼子了。

下面,佛的最重要的話來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他說你們不曉得要拋掉這個身體不管哪!我們這個真心啊,整個的宇宙世界,上自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盡法界、遍虛空,整個的就是我們的一心!不要認這個,不要守著這個(色身)以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統統是)妙明真心中(的)物。」

「譬 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他說你們可憐哪!我們心性之大,整個的宇宙,無量無邊,都在我們心的體以內;他說為什麼自己不承認,把它拋掉?「唯認一浮漚 體」,「浮漚」是海面上的一個水泡。我們整個的生命是大海水,現在這個肉體顯的生命現象是大海水上一個小水泡,為什麼你把自己這個水泡拚命地抓到當自己 啊?「目為全潮,窮盡瀛渤。」你為什麼抓到這個小水泡這個生命,以為自己這個就是全體,以為自己這個就是同大海的邊緣,他說完全搞錯了!所以叫「顛倒」。 你只要放開了這個身體,跳出三界外。此心包含了三界哦!三界都在我們心中哦!

所以呀,「汝等即是迷中倍人。」他說所以你們顛倒,不認識自己,已經迷了,又加上昏頭,迷中的倍人,迷了還加一倍。「如我垂手等無差別。」等於我手拿上、拿下,顛倒眾生。「如來說為可憐愍者。」所以佛認為你們一切眾生不懂這個道理,真正的可憐!冤枉地學佛!這是這一段。

那麼這個重要完了,就是今天這個重要了:「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就是這一段。這幾個都是要點,千萬記到!「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我們今天到這裡。

(第11 集完。玉樹臨風錄,二校完。妙音校三稿)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3 13:37:34
請問哪裡可以請購: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書本裝訂版本的?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