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第一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今天,我們《楞嚴經》的研究第一天開始,《楞嚴經》在佛經裡頭以及整個的中國文化裡頭,是最有名的一部經典,但是,它的爭論也很多。

在 好的方面,從唐代以後,《楞嚴經》與中國的佛教、佛法尤其禪宗,是不可分開的一部經典。所謂中國的叢林下,就是禪宗的影響之下,有一個流行的名言,《法 華》、《楞嚴》,《法華經》同《楞嚴經》這兩部經,抱本參禪,要想明心見性、學佛而悟道,必須以《法華經》、《楞嚴經》為標準,印證自己修行的必行之路。

同 時,到明代的時候,中國的理學,就是儒家受禪宗的影響所產生的宋明理學家,曾經也有一句名言:「自從一讀楞嚴後」,所謂讀過《楞嚴經》以後,「不看人間糟 粕書。」對於人世間所有的學問都不喜歡看了,都認為是渣子。那麼推崇《楞嚴》到了極點。「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那麼,這些推崇《楞嚴經》是 至高無上的一部經典。這是從好的方面。

所以我們這個佛法裡頭《楞嚴經》與《金剛經》,幾乎從唐宋以來,變成中國人研究心性之學,所謂學佛、修道、參禪,人手一冊,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這一部經典。這是推崇它的價值有如此之廣、之大。

同 時,佛教也有個說是釋迦牟尼佛當時自己的預言:《楞嚴經》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出世,尤其在中國,《楞嚴經》最後傳到中國;將來末法的時候,整個世界沒有佛法 那個時候,世界上所謂佛教佛法只流行兩宗:一個是淨土、一個是密宗,其它正法沒有了。並不是說這兩宗不是正法,我講錯了啊!其它的佛法差不多就沒落了,到 末法時只有這兩宗特別流行。那麼《楞嚴經》是最後到中國;到了末法的時候,《楞嚴經》最先離開了中國,沒有了。那麼將來的佛經喪失在人類那個末劫的時候, 這些東西都看不見了。相傳如此,等到幾千萬年以後,慢慢求證吧。

《楞嚴經》是給人家的重視,有如此的價值,也有如此的威力,但是,這一本經 典它來的確實果然很遲。出來以後,宋代、宋元之間,已經有人起懷疑了,認為這一本佛經是翻譯得太好了,太好太好!不是印度來的,不是佛說的。因為所有的佛 經啊,翻譯的文學、佛經文學沒有那麼高明,這一本經是太高明!在中國的佛教文學、在文學的價值裡頭是第一等。假定我們對於中國文化學到《楞嚴經》的文章的 寫法筆法,不但是古文寫得好,可以說現代的白話文字也會寫成第一等。文字實在太美了!太好了!為什麼呢?

因為佛的說法,多半偏重在論辯,論 辯必須要用到邏輯;一個邏輯哲學的東西、很深的思考,用言語文字把它講出來、變成很美的一種文字,非常困難!等於我們現在研究科學的書,化學啊、物理啊, 沒有辦法作小說看,沒有辦法當文學看。假設一個科學的書變成文學化、變成藝術化或者是小說化,那我想每一個人,十分之八九都會變成科學家了。因為看科學的 書啊,太枯燥了,而且光記那些公式很麻煩。

佛法幾乎有同樣的一個情形。但是,佛法變成像《楞嚴經》、《金剛經》一樣的文學呢?那大家就願意 接受了。尤其是我們的老輩子,一千年左右,這些知識分子,所謂學者、文人,文學的境界都很高,要求也很高,普通的經典文字的境界不高啊,別人就不肯接受 的。而《楞嚴經》的文字境界非常高。我也常常給外教的這些朋友,天主教啊、基督教啊這些朋友們講笑話,我說你們真要為你們的教要發個心(發心是佛教的 話),要想個辦法。你怎麼樣把那個《聖經》文字寫好一點、漂亮一點。那一個白話文,我都看不上的,看到就討厭!說「生來就有罪」,我說我媽媽爸爸生我我絕 沒有罪!不要亂講!第一句話我就不相信。哎,那佛說呢?並沒有說人生來有罪,——有「業」,哎,這個我相信啊!因為「業」不一定是「罪」啊!我說你硬說我 有罪,我不相信!但是啊,中文裡頭,你說生來就有「業」,這個好啊!可是佛用過了,你《聖經》不能用啊!你只好講有罪啊!有罪我不承認,我沒有犯過罪啊! 還有,很多的文字方面都不通,不懂白話文。看起來很美,有問題。

要想一個宗教、哲學、好的東西弘揚開,首先注重文學,文學是很重要。所以 《楞嚴經》在中國的這個文學的境界陪襯了高深的佛法,所以各界都願意接受它。尤其它包括了顯教所謂禪宗、天台宗、淨土宗、華嚴宗,沒有哪一宗對佛法不向這 個地方歸納的。同時,最重要,它修證的秘法、秘密的法門有很多,中間講到修行的方法,尤其二十五位大菩薩起來提出自己的修行的經驗、心得的報告,這非常震 撼人,因此,《楞嚴經》的好處又太多了。

可是因為太好了,世界上的人,太好了就有人想辦法總要挖它一點角啊!「哎?這個普通人沒有這樣好的 境界!」到了民國以來,尤其是梁啟超,梁啟超是學佛的呦!他是一個居士、楊仁山居士的徒孫,也就是歐陽竟無先生的弟子。他也跟歐陽竟無先生學佛學的。不過 老實講,梁先生其它的學問當然很好,影響了一個時代,不但影響了我們八十年代,恐怕還要影響一百多年以後。所謂康梁的(康有為、梁啟超)這個師生學術思想 影響中國的文化、現在的文化非常非常的大。但是,梁啟超的佛學在我個人乃至一般學佛的人看來,不敢領教!那很粗淺。可是呢,他走了清末一般學者的路線,也 就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因為我們從清末到民國初年一直到現在,走的自己學術文化的路線,都是走疑古的、懷疑古人。表面好聽,說注重考證、考據;一注重考 據、一考證,自然對任何一點都懷疑。

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外國的學者、日本的學者有意地污蔑了中國文化的傳統,認為許多都是假的。那 麼尤其日本人很厲害,譬如說,認為我們的老祖宗堯、舜、禹,這些歷史上的聖帝,說聖人的皇帝、明王他根本沒有這個人。堯是個什麼?堯是個香爐,你看拿土做 的那個香爐,那個香爐兩個腳翹起來,把這個字、中國字。舜是個什麼?舜是個蠟燭台、插蠟燭的,廟子上不是有些蠟燭支著、立起來的嗎?禹,大禹王治水,說那 不是個人,那是個大爬蟲,在地上爬啊爬,所以把黃河啊、長江爬出來的。

人家有意污蔑我們的文化,好想侵略。然後講孔子呢?孔子——日本人! 蘇格拉底——日本人!好的都是日本人。這些都是。可是我們八十年代以前,很可憐的,中國一般學者包括梁啟超先生在內,都受了這個傳染病,都走疑古的路線; 凡是我們祖宗都不對,最後我們祖宗不是人,然後呢跟著達爾文的思想,人類是猴子變的。我常說,達爾文的祖宗是猴子變的,我的祖宗是人變的!這個(是)莫名 其妙的思想!哈!

可是這樣一來呀,產生一個問題了,所以梁啟超提出《楞嚴經》(是)偽經、假的、後人造的,誰造的呢?梁啟超也講不出來,他 說大概是中國人造的,學問很深的造的。因為中間也講到神仙,《楞嚴經》也講到神仙。梁啟超當時認為這個神仙他是印度沒有的,神仙之道、這種長生不老之道印 度沒有的,《楞嚴經》釋迦牟尼佛怎麼樣會提到神仙呢?可見是中國人偽造的。他舉出了三點證據,都是不準確的。

那過去有位羅香林先生(這位先 生現在過世了,也是過去「中大」的校長)寫了一篇文章(《唐相國房融在光孝寺筆受< 首楞嚴經> 翻譯問題》。文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三十五冊三二一—— 三四二頁),批駁梁啟超先生這個觀念。他反證《楞嚴經》是真的,而且是唐代這位宰相(所謂講宰相是好聽一點、等於一個部長)房融先生親自執筆的。翻譯不是 他翻譯。古代的譯經、翻譯東西不是現在呦,我們現在一個人大學畢業,努力一點,學了幾年英文,就會翻譯經了。其實英文也沒有通,中文也沒有通,兩頭不通, 中間落空。所以翻譯的東西莫名其「土地堂」!不是莫名其妙,「妙(廟)」還大一點——「土地堂」太小了!就是說是沒有通的東西。

要想真正一 個翻譯,兩種文字必須要「通」,通很難哦!會寫文章不叫做通噢!我們以前小的時候中國人讀書,問:「哎,你這個孩子讀書讀通了沒有?」通,不是呆呆板板的 呦!戴了一千度的眼鏡,只看前面一點路,其它都看不見;講一個問題、問答題、考試第一等,做人做事草紙(還)是公文、公文(還)是草紙都搞不清楚的,那就 是讀書不通。讀書要通達。等於古人說,當然這兩句原文是《紅樓夢》小說上的話,可(它)是真正的名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世界上一切事情、古今中外知識 都要俱備;「人情練達即文章」,做人做事都很高明,就是學問、就是文學。這樣呢,就是讀書讀通了,不是變成書獃子了。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像我們小的時候讀 書碰到老輩子就問:你這個孩子讀通了沒有?「不敢!」當然自己不敢承認通啊!所以,「通人」是很難的!

翻譯的東西,是兩方面的學問到了頂尖 了、通了,下筆翻譯才差不多;還只能差不多,不是百分百呦!譬如我們翻譯的佛經,最高明的是鳩摩羅什法師,不是中國人哦,他是印度人,那個時候北印度人, 住於天山以南的。他到中國來,他當然本身不但是印度文、梵文好,中文沒有幾年也是絕頂的好!所以他的門下有四大弟子(中國的和尚),這四大弟子中國文學都 是最高的,尤其有一部著作流傳、影響中國文化與哲學思想最大的,是僧肇,鳩摩羅什法師的弟子,是中國和尚,年輕、青年才俊,和尚裡頭青年才俊,叫僧肇。那 麼他著的一部書、一篇文章叫《肇論》,非常有名的,影響中國的哲學、文化思想最大的。他的學問融合了中國儒釋道三家,深通般若,所以著作文字又好,思想又 高。那麼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的弟子。

所以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當然很通,而且通的很高明。譬如我們平常念的《金剛經》,大家最流行的《金剛 經》有七種翻譯,我們平常流行的所念的是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那麼還有幾種翻譯就不會流通。因為還有些人覺得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還不太滿意,怕翻譯不准 確,重新又加翻譯、又加翻譯。到了宋代,義淨法師,跟鳩摩羅什法師倆距離了七、八百年,八、九百年,他又翻譯一道,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覺得更准 確,但是還是不流行。為什麼呢?因為佛經翻譯的文學沒有鳩摩羅什法師那麼有才氣、文字的流暢、簡要、明白,在過去是很高明。

譬如第二個翻譯好的呢?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經典很老實,非常非常的老實。六百卷《大般若經》給鳩摩羅什法師來翻,大概算不定八十卷就完了。玄奘法師六百卷。這個六百卷就長得長文了,那真是長文!為什麼呢?他翻譯得很忠實。

因為翻譯文章、翻譯文字,三個要點,所謂:「信」,就是真誠的、一點都沒有假、不能加以自己的思想;「達」,文字寫出來很明暢;「雅」,文學境界很高。所謂古人講翻譯經典是「信、達、雅」。

但 是鳩摩羅什法師講過一句話,無論如何,要做到翻譯佛經百分百的準確他說做不到。說這個事情上像什麼樣子呢?像我們媽媽喂孩子吃飯一樣。諸位年輕同學大概沒 有吃過,像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母親餵我就是這樣喂的。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牛奶呀、煉乳啊,這是外國貨、洋貨,很難看到;什麼現代的奶粉啊,奶塊都看不見,什 麼奶粉啊!而且牛奶可以人吃的?很稀奇呀!人怎麼拿牛來喂自己呀?很反對。那麼我們那個時候小的時候、嬰兒的時候,米漿啊、把這個營養的東西呀,都弄碎, 母親啊拿來嘴裡咬咬咬,都變成漿了,然後抱著孩子,嘴對嘴吐進來的。同鳥喂孩子一樣。真的!像我小時候這種就吃過好多,也吃過奶媽的,也吃過媽媽的。那 麼,古人都是如此喲!所以鳩摩羅什法師講,翻譯的東西呀,等於母親喂孩子,把最好的東西在嘴裡嚼碎、嚼碎、嚼爛了,餵給孩子吃;他說自己拚命想盡量所有的 營養、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實際上做不到,一邊咬的時候那個真正好的營養啊,他說十分之四已經流到自己肚子去了,所以吐給孩子的那個營養只有十分之六。他說 做到絕頂的翻譯不過到這個樣子。所以鳩摩羅什法師之高明,他說不過是盡心做就是了。所以翻譯的東西你說百分百的好,做不到的啊!所以現在人想把中國的詩翻 成英文,我說怎麼「撕」嘛!你把它撕爛了,都沒有那個味道!把外國的詩翻成中文也不是那個味道啊!莎士比亞的詩在英文有他的味道,也有音韻、也可以唱念、 也很美,一變成中文了,有時候就不美啦!這個沒得辦法的。

所以玄奘法師翻譯經典呢,他本來回來以後,所謂「唐僧取經」,回來以後,也想照鳩 摩羅什法師的那麼翻譯,可是他不敢:「這樣一來啊,恐怕違背了佛的意思。」關於翻譯的三個重點:「信」,他自信不夠。因此啊,他試試看。第一天試了,照鳩 摩羅什法師那個翻譯,就是媽媽餵給孩子吃一樣,把東西拿到嘴裡先嚼爛,自己到了那個境界了,再寫出來。他試了一下,夜裡就做惡夢,啊!夢得不得了啊!這些 鬼神啊都來找他。他第二天起來:阿彌陀佛!不敢!我還是照老實翻譯。所以一老實翻譯啊,《般若經》六百卷。

譬如我們念的《心經》也有五種翻 譯,我們念的這個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有些人考證是玄奘法師——不是的。我們念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那 麼,譬如念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字念完了;「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同這個一樣,就過了。照老實翻譯怎麼翻啊?我們《心 經》就不止兩百六十個字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 想。……」哎呀我的媽!那個十八空念下來,你念《般若經》啊,只聽到木魚「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自己也不曉得念空了。但是他翻的十八空就是 這樣,大空小空、內空外空,空空,空空也空,最後我們也變成「嗡(ong )嗡」了!呵,台語講起來空空變「嗡嗡」了!(眾笑)

所以他翻譯 的經典「信」是真信啊!確實。大概少吃一點營養的啊,自己少吃一點進去了,多吐一點出來,消化就很難了。我們這些孩子們吃的這個佛的這個奶啊,消化就難 了!所以玄奘法師這位媽媽,老實是老實啊,老實媽媽有時候帶孩子也不大高明!所以唯識學他翻譯得很老實,可是啊,用那麼陳舊的筆調一翻哪,我們研究唯識就 更難懂了。

那麼,我們講翻譯的困難。那麼古人的翻譯困難怎麼翻譯呢?所以譯經,我們中國的講翻譯文化的翻譯,在中國文化史上非常高明,那外 國過去沒有。現在,在文化政治組織上有這麼一回事,但是沒有做到。譬如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是皇帝主持的,古代君王(當然不是全國的皇帝,這個歷史我們不講 了),那麼他組織了一個譯場(古代叫「譯場」,現在等於翻譯院)。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旁邊的副教授數數一千多人,和尚、在家人都有,一千多人。一個人在旁 邊等於兩個檯子擺起來,梵文原經,他照原音怎麼念,那麼翻譯的(當然鳩摩羅什法師自己正在那裡當主席了,坐著)翻譯中文,說這一句話中文是什麼意思?大家 對不對?千把人同意了,說:對了!再把它變成中國文字。中國文字這樣對不對?有時候為了一個字、一句經典、一句話,好幾天都通不過。所以譯場的翻譯是如此 莊嚴、慎重。

就是到了唐代,玄奘法師留學回來,唐太宗還是給他開一個翻譯院,這院長誰兼呢?唐太宗的宰相房玄齡兼。實際上這個宰相、這位副 皇帝(古代宰相其實就是副皇帝)兼這個翻譯院的院長啊,是辦總務的、外辦雜務的。自己然後把翻譯好的書看一道,寫個報告給皇帝送上。等於說通過了、傳過 了。所以玄奘法師的譯場的翻譯當時還有外教徒,譬如景教,這個景教唐代就來了,就是天主教的前身。唐代、唐朝很多宗教啊!還有個祅教——這個「祅」讀 「顯」,祅教,不是妖教哦!不是妖怪的妖,這個字念「顯」,不要念錯。祅教等於說也還不是老的猶太教,這個是波斯一帶的宗教。還有些法術,這些宗教都來 了。景教就是天主教、老基督教,唐太宗也給他在廣州:好,你們來傳教,可以啊!所以我們從古以來中國文化對宗教都是大度包容的,反正你勸人為善,總管好 的。哪一個教理高深、哪一個好壞,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唐太宗給景教在廣州也修了一個廟子,但是景教這些法師是傳教士,在唐代吃不開,唐代那個佛教上 下,等於現在科學時代一樣,全國上下通通在佛學裡頭,其它的宗教想生根發展很困難。那麼景教這些傳教士也是外國來的,怎麼辦呢?那麼玄奘法師一概請,你來 吧!…但是玄奘法師真偉大,你們出家同學們看看,景教的經典要翻我也幫忙你,所以玄奘法師也幫忙過,這就是大法師胸襟器度之大,同時玄奘法師把中國文化 《老子》、《莊子》、他翻譯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印度人不珍惜,掉了,找不到影子了,多可惜啊,玄奘法師把佛經翻過來,把中國的名經《老子》、《莊 子》、《大學》、《中庸》翻成梵文送到印度,印度當時流行,後來沒有了。

所以講到這個翻譯有如此之難!但是那麼難的工作,所有佛經翻譯的高 明,除了鳩摩羅什法師以外很少,很少有高明的。兩本經文學很高的,一個是《圓覺經》,一個是《楞嚴經》,文學境界都很高。可是梁啟超他們因為文學境界太高 了,都懷疑是偽書。那麼,我們如果站在一個宗教徒的立場,只能說:「阿彌陀佛!罪過啊!罪過啊!」哈,只能如此了!有什麼辦法呢!

那麼,這 是介紹這一本經典被人推崇、被人懷疑的一面。那麼,這本經典不管它被人推崇或被人懷疑,我們要想真正求證佛法的修行的法門,要想真達到淨土念佛而如何證得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何證到花開見佛境界,也非研究《楞嚴經》不可!要想參禪明心見性,非研究《楞嚴經》不可!要想成就密宗的什麼各種成就法門,也非研究 它不可!這一部經典所包含之偉大,實在是無比!

可是因為大家有譭謗它的,所以這部經現在受了一點點影響。不過不會受大影響。譬如像我個人來 講,我很不服氣這些人啊,隨便講考據,因為我這個人啊,頭腦昏聵,不大喜歡考據。認為考據是很重要,但是考據出來絕對是這樣嗎?我不相信。尤其現在的考據 靠古人的骨頭啊,拿古代的剩下來的死人的一點資料拿來,就斷定幾千年前的人就是這個樣子,太靠不住了!我們的考據我們自己看,去年的事情我們自己還記得記 不得?你在哪裡說過一句什麼話,你做一個什麼動作?自己都考據不出來。不要說去年,前一個月、昨天的事我們想想,自己還要考據呢!還要去讀一下考據學,這 一回考據到我昨天究竟睡了多久?昨天起來先穿哪一件衣服?刷牙齒先刷左邊啊、右邊啊?考據考據看, 還是先刷我的假牙齒呢,還是先刷我的真牙齒啊?所以,考據是重要,(但)絕對說拿考據來斷定古人就是這樣、那樣,靠不住!說夢話!所以中國的學問分三種: 「義理」,所謂義理就是哲學的,研究道理、學問的道理;「辭章」,就是文學,譬如唐朝考進士,唐宋元明清考進士考文章就是考辭章;「考據」,就是考證。當 然,義理、辭章都需要經過考據。但是現在八十年代變成現在做學問,考據才是學問;辭章呢?中國人現在不會寫中文,白話也不通(也許我不會寫白話);文言也 不通(當然我的文言也不好)。哎呀,現在我不曉得怎麼辦!自己天天講中國文化——沒有文化!自己文字都沒有寫通的。

我常常說同學們學問很 好,寫信都寫不通,「南老師」下面兩點,我一看看錯了,看成「南老二」,「南老二」不曉得寫給誰去了!像有些人寫信,寫「老師」——老師寫給我啊?叫老師 的很多耶!你究竟寫給哪個老師?都搞不清楚。說:南老師啊!我想寫給你「南老師」,你罵我不對;寫「老師」,又不對,那怎麼寫啊?我說,「親愛的南懷瑾」 就算了吧!我說你究竟怎麼寫,你研究研究看!你是中國人嘛,總要懂得中國的寫信嘛!我說學校裡究竟教了沒有?我們小的時候教育第一步就是先學會這個啊!那 個時候讀小學的如果信都不會寫,老師說你:「信都不會寫,你還讀個什麼書啊!」就那麼困難。

現在真的呀,白話信都不會寫,要了命!只講信這 個例子,什麼都不會寫,連一張條子也不會寫。不過不能那麼看法。我現在告訴老一輩子人,要跟著青年人學,我現在的文章拚命跟你們年輕人學。你覺得不通啊, 我現在看看年輕人文章,越來越通;因為他不通的通啊,也是一個邏輯,叫做積非就成是了!把那個錯的堆積下來就變成對了。你不能不跟著他對。你老頭子們說 「我的對,他的不對」;你對?眼睛對著鼻子只一個啊;他們對的是很多眼睛對鼻子都是那麼對的呀!那只好跟著這樣對,這是真話!所以我現在常常寫文章,我自 己覺得自己沒有寫通;不過我看看年輕人那麼寫法,我也這樣用。

譬如說,「我心中有煩惱、苦悶、討厭。」煩惱一點(頓號),苦悶一點,討厭一 點,很通啦!「我心中有煩惱、苦悶、討厭」,而且還可以變成白話詩,朗誦起來:「我心中——有煩惱、苦悶、討厭——!」哈,這還是朗誦得很好的白話詩!假 設照我們古文的寫法,那就打手心了,給老師罵死了:煩惱、苦悶、討厭?苦悶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苦悶;既然不管煩惱苦悶,中間自然有厭惡在內。那麼下面就給 你批:「衍文」 ——多餘的文字。然後打幾個XX,第二天還來:信都不會寫!文字都不會寫!手拿來!打三板!打手心三下。萬一你要用了:「我心中有許多煩惱」,那麼寫詩詞 體呢,可以。

所以我剛才吃飯也講,我說這個同學,我在跟一個同學開玩笑,我說最近怎麼老是看你生病啊?感冒,這個氣候是不好。不過,這個在 古文形容,我就給另外一個同學啊,跟老古出版社負責的那一位同學說,我說古文很妙啊!這個人常常生病啊,這多可憐呢!在中國這樣講,白話就講:這個人常常 生病,多可憐!古文只有兩個字:「善病」。這多妙啊!善,就等於擅長;常常生病嘛——善病。生病,又常常生病,身體不好,一肚子的煩惱,一天到晚皺著眉 頭、痛苦,下面兩個字:「工愁」。這個愁就已經痛苦了,他說這個人啊,愁到已經變專家了!「工」,工夫到家了。所以你看看,一個人啊一天到晚生病、一肚子 的煩惱,在古文寫成那麼美:某某人是「善病工愁」啊!四個字。現在說這個人、某某人一天到晚煩惱、痛苦、討厭,而且煩燥、病氣,隨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 病,各種病都有,白話文這一大堆,不是講笑話哦!

所以講,我們從白話教育入手,要想來談中國文化,我常常引用一句上海話(多年不講,也不會 講了):「談也不要談了(講也不要講了)!」你沒有資格講嘛!因為你中文看不懂嘛。所以看佛經,我常常鼓勵出家同學,我說,第一步,英文固然也重要,你不 要想變成文學家。你只要上了飛機,你說「我要菜」,叫得來就好了。不要光曉得說「咖啡、咖啡」,喝了一肚子咖啡,那就不對了!你總要會講幾句,夠了,到那 裡慢慢學。可是你要以佛學為基礎,中國古文先要學好。

這是因為講到《楞嚴經》翻譯文字之美,講到這個地方來。

現在我們講到本 經。首先,今天我們研究的方法,因為這一本經啊,我憤慨了,把梁啟超他們推翻,所以我啊,發了瘋!三十年前啊,當時我一個老朋友楊管北先生(現在過世 了),他就跟我講:南老師啊!我們兩個做個好事。《楞嚴經》你講了,我們聽了懂了;究竟懂了多少不知道;哎!把它翻譯成白話!我說這個事情不能幹。中文古 文翻白話?我們這本經是當時媽媽這麼咬了餵給我們,現在又把胃裡吐出來再咬一道變成白話吐出來,那不曉得是什麼東西了!而且很難哪!一個古文翻譯,你看 「善病工愁」,剛才講,這是古文。諸位你們很多文學家,白話怎麼翻法?只能說「這個人最會生病,而且最會發脾氣。」——不對啊!不是「工愁」這個意思。說 這個人最會愁?這個話白話不通嘛!怎麼叫最會愁呢?這不通嘛!那怎麼辦呢?所以「善病工愁」這四個字你把它很準確地翻譯成白話就很難。這個句子很美啊! ——「善病工愁」。

那麼痛苦的一個人,看中國文字寫得那麼美!「善病工愁」你說翻譯成白話怎麼翻?所以我說我不能幹。後來他說:你干吧!我 說我干了、這個書翻了,當時我說我也窮,哪個人肯印呢?「哎哎哎!錢都歸我出!不管印多少,我來印,只要你翻。」我說真的啊?你肯出錢印書啊?那個時候開 始我不主張賣,後來我主張賣了。因為老是要把佛經送,送了以後啊,人家不要的也送,送去了包油條,幹什麼?賣回來的錢再印別的佛經不是很好嗎?何必一定說 求功德,光叫人家出錢印經,印完了亂送,送完了以後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乾脆,你要的就來買,再貴的也來買;不要的送給你也不要。我賣回來的錢再印別的經不 是蠻好?所以,當時就坐下來翻。翻完了,《楞嚴經》我看也不敢看,我現在自己的東西看也不敢看。假設我再投個胎來,我看到非罵他不可!一定罵這個姓南的這 個傢伙:「你這個混蛋!這個東西可以把它翻的啊!」翻成白話完全變了樣了,所以我不敢看。現在我假設看看,我一定想重新翻過。但是我如果再把它翻譯完了, 後天再一看,我又覺得昨天翻譯不對了!又要翻了。文字你看到是個小道,古人說文學是「彫蟲小技」,彫蟲就是雕刻家帶一個放大鏡,在那個核桃的核子裡刻一隻 船,船裡頭還有人,那麼小、那麼細,小小的一個技術。你不要看文字是個彫蟲小技呦!你真在那個最細最小的藝術境界雕到最高明的,很難!非常難!難到不得了 的難哦!

所以有時候把一個文言翻譯成白話,一句經典把你礙住了,沒有辦法,只好上去打坐了,什麼都不想了!求求佛菩薩幫忙,分一點智慧來。一下靈感一來,管他睡覺都要起來趕快寫下來。再躺下來就忘了!睡醒就不能考據了,那就要考古系去了!

所 以這個文字啊,這一本經在這裡講過,當時講在開封街,我們這裡老朋友像蕭先生當時還在座的。蕭太太還不算在內,那個影子大概還反對的!現在最近有人提出 來,我一算哪,三十年我沒有再講過這一本經了。所以三十年來,一世了,中國人三十年叫一世,十二年叫一紀,世紀兩個字在舊文化裡頭是這個道理。十二年叫做 一紀,三十年叫做一世。你看我三十年再也沒有搞《楞嚴經》了,碰都不敢碰它了,自己碰到會臉紅!結果三十年後重講《楞嚴》,也是未免有隔世之感哪!拿古文 來講——隔世之感,好像自己又投過一次胎了一樣,又換了一朝人了!今天有機緣向諸位報告研究這個《楞嚴經》的內義,先把我所想到的前面這些因緣講一下。

再我向諸位年輕同學推薦,《楞嚴經》好好研究!不一定為了學佛,為了學中國文學就值得研究了。那文學實在太高明!老實講,我自從讀了《楞嚴經》、《傳燈錄》、《指月錄》以後,我的文章才進步起來。這是真話,很坦然地告訴你。

所 以我當年在峨嵋山閉關的時候看《大藏經》啊,有幾本經我不看的:《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地藏經》這些我不看,把它抽出來。因為我要很快的 時間,一兩年當中,(我只預算閉關三年)一兩年當中要把全部《大藏經》都要看完。那麼時間就是很匆促,晝夜坐在這個位置上看,一個青油燈、三根燈草,點的 油燈,燈下看;不是這個電燈下面看哦!晝夜在看,一天看二十卷經哦!二十卷經典要坐下,晝夜坐到,山上又冷,生著一個火盆,也就是青油燈底下這樣看,一天 要看二十卷,要趕完哦!還要寫筆記呦!所以把這幾部經抽出來了,為什麼?《大藏經》有些經看不到的呀!現在有錢可以買一部《大藏經》,當年全國也沒有幾部 啊!峨嵋山、五台山只有一部兩部啊!字當然大了,字是大一點了;那很稀奇啊!那麼我如果把《楞嚴經》、《法華經》就在閉關要閱藏的時候看,不是耽擱時間 嗎?這些經典反正到處有流通、看得見的,下山以後再看。是這個心情。

所以下來以後《楞嚴經》始終帶在身邊的。因為天天覺得要看它,就天天沒 有時間翻了。人就是這樣,生在峨嵋山腳的人,一輩子沒有上過峨嵋山;生在杭州西湖邊上的老頭子、老太太,一輩子沒有玩過西湖。太多了!譬如人家說我在台灣 三十多年了,假設人家問我到過日月潭沒有?我說對不起!我到現在還沒有去過。有一個潭我去過,碧潭。那我去過。日月潭?因為我也不想談了。這叫做什麼?倒 不是懶,「五嶽歸來不看山」了!我說那是個洗腳盆一樣,有什麼看頭!硬是很多地方不想看了,就是五嶽歸來就不看山哦!不想看山了,就是這個道理。

那 麼現在就講,這一本經典所以從開始講,我向大家特別推薦,好啊!那真好。那麼我說,閉關以後下來,翻開《楞嚴》一讀,文學境界提高了,自然會提高。尤其翻 開禪宗的語錄,《傳燈錄》、《指月錄》一讀,那個心境空靈,文學的境界更提高了。所以要想提高文學境界,還是看空靈的東西,《楞嚴經》有如此的好處。

現 在,我們首先介紹《楞嚴》,我們普通稱為《楞嚴經》,今天首先我們介紹經題。但是經題,我們研究的方法,我不是法師啊!居士,居士也夠不上;連個佛教徒都 不夠。佛教徒要很莊嚴、神聖的,行為好;像我這個亂七八糟人啊,勉勉強強算是個讀書人,還不夠資格,讀書人都不夠資格!所以一定說會講經——不會!只是把 我研究心得的報告,諸位都是考試委員,我在講的時候我的心情,我是被諸位考的學生,做一個心得的報告。不是謙虛話,的確如此!是這樣一個心情。我所研究 到、所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個報告。

那麼古人講經呢?尤其法師們講經(居士是很少講經的,居士講經,根本不能升座。不過今天我沒有升座,我 不是法師。後有佛、前有佛,我夾在中間的;跟在佛屁股後面,替他當個傳話、翻譯的,如此而已!我不是升座啊!)法師們升座講經就很嚴重了!像我們現在到美 國去了那位大法師——顯明法師,正統的受這個講經法師的教育出來的。不過,他老人家已經變了一下,因為他講經不准我來聽,他就跟我講:不准你上來聽哦!我 說師兄這為什麼啊?「你一上來,我講不出來啊!」我說我講你也不要上來,你一上來我也講不出來!我說我們兩個有約。但是,你說我不上來,我在下面打開擴音 器聽,這個總是我的自由了!他說那我就管不到你嘍!呵!我說我們各管各的。所以我一聽,好啊,叫好!我叫大家聽啊!你們好好去啊!我說他一過世了以後,就 沒有人會講經了。

講經有一套規矩,而且講成——顯明法師已經現代化了——把傳統的規矩變成現代化。你不曉得那個老派的那個法師講經坐在那 裡。我也以前年輕學佛,跟你們諸位一樣,到處趕廟子哦,凡是廟子有佛必跑哦!有山、有和尚、尼姑就磕頭哦!有法師講經就聽哦!因為說聽經是功德,為了求功 德,所以聽得進、聽不進我總要聽啊!其實坐在那裡打嗑睡,一點都聽不進。不是經不好,也不是他講不好,我聽不進。為什麼啊?都是很莊嚴了,唱啊、敲啊, 「叮叮噹」,敲完了以後,拈香,然後:「大——佛頂——,如來——密因——」唱京戲一樣的;然後,「大——,何以謂之大?大者,大也;大小之大也!大而 ——無外,小而——無內,此所謂大也!」我一聽,你下一句沒有講,下面我都曉得了,我還有心聽啊?只好閉起眼睛求功德呀!求功德就到昏沉那邊去了!只好睡 覺。這是老套的講法。那真是!結果啊,那個聽經的人啊,都是老太太,有經必聽、有講必到。聽完了,老太太你聽懂了?講一點給我聽聽看?「唉喲!深得很 耶!」當然深得很!她沒有聽懂,講些什麼她也不知道。這是講過去的法師們講經。

現在不同了,像顯明法師就合於現代了。他現在到美國去,這兩天大概開始在美國要去演講,好像五月二號大概有演講了。

可 是我們今天研究呢,還不是這個路線。也可以做學術性的,也非學術(因為我這個人就不是學術人,我是個普通人,不是學術人),那是專家。那麼我們把它變成一 個極普通、極平凡。我們讀經的目的,就是為吃飯一樣:肚子餓了,我要吃飯;營養不夠了,我要吃營養進來,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給自己學佛、修持,對身心是 有利益的,這樣研究的方法。

那麼今天我們用這個方法研究,當然,還是要走一點老路子。《楞嚴經》是普通的叫法,所謂簡稱也,簡者簡也!就是 簡單的簡。把它簡稱叫做《楞嚴經》。它的全稱不是這樣。經題全稱是《大佛頂(應該有句點,「大佛頂」是個句點)、如來(又是一個點)、密因(又是一點)、 修證了義(又是一點)、諸菩薩萬行(又是一點)、首(一點)、楞嚴經》。那麼多的內容兜攏來,是這一本經的觀念、內容。所以這一本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 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樣就是叫《楞嚴經》。所以剛才我提出來這個經題,每三個字、兩個字一個句點,都包括了全部佛法的內容。不是理上 的;修證上與理上的內容都在其內。

那麼,古代、我們小的時候聽講小說,北方人叫說評書,茶館裡聽評書:聽我慢慢道來!慢慢地說。現在,我們首先研究介紹的「楞嚴」,什麼叫「楞嚴」?

譬 如佛經有兩本經,我很有幸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傻事,傻瓜北方人叫做「愣子」;笨一點,就是小孩子的傻瓜,叫「二愣子」。所以我的筆名就是自己叫自己「二愣 子」,因為我真是傻瓜,做了二愣子!《楞伽經》同《楞嚴經》這二楞,我都把它古文翻成白話翻過的,所以我有資格自稱是「二愣子」! 「二愣子」是北方人罵人,就是傻瓜蛋!所以我是個二愣子。

所以這個佛經裡頭啊,「楞伽」是山名,梵音,楞伽山,在錫蘭,就是現在的錫蘭,印 度南方的錫蘭、錫蘭島,錫蘭島中心那個山是楞伽山。據說佛說《楞伽經》,釋迦牟尼佛曾經到過南印度,在錫蘭島,在這個海島山頂上說的,所以記錄下來是《楞 伽經》。「楞嚴」可不是島哦!楞者愣也,就是愣頭愣腦那個愣。嚴呢是莊嚴的嚴。一個愣頭愣腦還很莊嚴,這就講不通嘍!「楞嚴」的意思啊,一半是翻梵文的音 的意義——楞;一半是把中文的意義湊上去。等於我們講「禪定」,這個翻譯現在變成佛教的術語了,這是翻譯過來的。「禪」,現在叫禪,我們國語的讀音;我小 的時候不念禪哦!念「*」 」(無曰切),日本人也叫「*」(無曰切),唐音,「*」(無曰切)。「*」(無曰切)閩南話叫什麼?(同學答)哦,對!大概閩南話、客家話差不多啦!現 在叫「禪」,我好幾十年把它彆扭過來,開始我很不習慣,我說我不「饞」哪,決不饞哪!饞個什麼?因為誰要饞哪!現在也講慣了,禪就禪吧!積非為是,大家都 那麼說黑的是白的,你不要硬——那就變成二愣子了!所以我這個還不是真正的二愣子,是跟著時代走的二愣子!譬如「禪」是梵音,「*」(無曰切)。那麼,原 始的呢?「然諾」,也不是「然諾」——「耶落」。對不對還不知道哦!中古音「耶落」,這個「耶落」就是「禪那」,現在翻譯叫禪那。這個意思是梵文。你說打 坐入定不是這個意思,有沒有打坐入定的意思?有。觀想、禪定、清淨、寂滅、圓滿,都有,這個境界叫做「*」(無曰切),就是禪。那麼到了中國翻譯成這樣叫 「然諾」,誰懂啊?什麼叫「然諾」啊?麻煩!嘿,把中國文化,孔子的學生曾子著的《大學》……

禪定,大家懂了。這就是翻譯的高明。所以中國 的佛經翻譯得高明!譬如說,我們講現在你到外國去講佛學,他問你學小乘啊、大乘啊?「馬哈亞」(Mahayana )是大乘。我說什麼是「馬哈亞」?——「布大」,我還聽成「布袋」了!「布大」就是佛陀了,我們原來叫「布大」,現在英文是「Buddha 」,是後期的梵文翻過去的,不是我們古代的佛經、古代的梵文翻過來的。印度分五個,中印度、南印度、北印度、東印度、西印度,音都不同,所以現代人說研究 梵文,我覺得很好玩。拿現代的梵文來研究古代的佛經,也等於我們拿臭鞋子考證商朝周文王是穿的什麼鞋子、他那個腳丫子有沒有香港腳一樣的可笑!你曉得吧? 有這樣的困難!

那麼,「馬哈亞」我們古代翻音是「摩訶衍」,就是「摩訶衍」。所以年輕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馬哈般若波羅蜜多」;那麼日本人念的般若是「巴扎」。我們那邊唐代土音念的接近的是「波惹」。哪個音相近?都不知道了。你去考證吧!慢慢去考據去吧!

「馬 哈亞」(大乘)是什麼?大車。「馬哈」就是大,「亞」就是車子。大乘,佛經、佛法的原意是大車;小乘是小車、是羊車,《法華經》上形容是羊車,羊拖的拉的 車,力量最小;中乘緣覺是鹿車,頭上有角那個鹿拖的,力氣大一點;大乘是大力白牛車,牛拖的,力氣大。那麼我們中國呢,大乘「馬哈亞」過來不像翻英文一樣 翻成「大車」,大車是十輪卡車啊?還是福特車?還是觀光的遊覽車?還是火車啊?哪個車才是大車?所以中國人不那麼翻,——笨蛋!翻譯得不好!中國人翻譯成 什麼?「大乘」。車子的意思是幹什麼?車子是載人,把你這個東西裝載上去,到達一個很遠的里程、一個目標,這樣叫做乘車。所以我們中國人說,你有乘車證 吧?就上去就乘。所以坐船過海叫乘船,坐車過海叫乘車;騎馬到了叫乘馬,騎牛到了叫乘牛;萬一我人把你背過去,也可以叫乘人——乘。所以「大乘」、「小 乘」,就漂亮了,就美了!意義就對了。可是外國人呢?翻譯得很老實,根據梵文翻:「馬哈亞」——「大車」;現在我們在這裡是講大車的佛法。你注意啊,回去 不要坐公共汽車了,大家都要「大車」走。——就是這麼老實!

所以真正佛的佛法到了中國,受了中國文化的洗煉以後,更高、光華了!所以,像 「禪那」經過中國文化一翻譯「禪定」,就懂了。「楞嚴」,所以取它那個「楞」,這個翻音;莊嚴的。就是一個本來顛撲不破的那個境界,打不爛,水泡不化,火 燒不掉,用力量撕也撕不開,就是顛撲不破的,怎麼樣它都不會毀壞的;永遠不會毀滅的、堅固的這個定力、定境。本來很堅固的,不是你造出來的,這個是「楞 嚴」的境界,所以叫「楞嚴大定」。這個定不是你修得來的,你修行也修不來的。你不修,它少不了;你修了,它多不起來;可是一切眾生本來都在這個定境中,你 不認得。這是「楞嚴大定」。

「楞嚴大定」光是定嗎?不是的,不是楞嚴大定。這個「楞嚴」是形容,一個佛法明心見性那個境界;真理是永遠顛撲 不破的,萬世不變的;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上這三句話十二個字是「楞嚴」這個道理,這個境界的形容。所以它是個顛撲不破的東西; 定慧等持,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我們可以借用《心經》來形容它。本來如此,不假修證,不是借用你修證了所到達的。

「楞嚴」這個 名稱先瞭解了。《楞嚴經》全部講的是永遠至高無上的。現在我們拿現在觀念也可以寫白話文章,假設我們現在人問你:哎,你是個青年學生,你也研究過《楞嚴 經》,什麼是《楞嚴經》啊?那麼你為了拍馬屁、對於現代人的觀念拍馬屁,說:那一本佛說的經典,是講一個至高無上、永遠不變的真理,它就叫做《楞嚴經》。 「楞嚴」是個名稱。

「經」,所有我們的文化裡頭,對於古聖先賢的言語文字所記錄的文章,尊重它,稱它為「經」,經典的經。經者,直到的,一直;經者,永遠是一條直路,凡是人要想做人,要想成佛,這一條路一直去、不彎曲的,這是「經」。「楞嚴經」是這個意思。

那麼,把「楞嚴經」這個問題我們先解決了,這是倒轉來解釋。

那 麼現在先講全經的題目,叫「大佛頂」,這個「大佛頂」,這個不要解釋了。不過台灣有沒有?哦,好像彰化有個大佛,好像大佛的頭頂!大家有沒有去過啊?那個 裡頭我倒去過,裡面有個鐵的樓梯,到了那裡,摸不見他頭頂,因為在裡面。呵,「大佛頂」就是大佛的頂——如果那麼一講啊,沒有道理了!

「大佛頂」就是佛法最偉大、至高無上的一個法門、佛法的頂尖的法門,就是「大佛頂」。佛法裡頭的佛法、修行裡頭的修行、佛學裡頭的佛學,偉大得很!就是佛法至高無上、頂尖的、第一等的佛法。所以用白話翻譯就是這樣。

這 樣的意思、這樣白話翻了就懂了「大佛頂」啊?還是不懂,還是不夠的。什麼叫「大佛頂」呢?根據佛說,一個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了佛的人,本身不但證得修 道的法身,這個肉體身、報身也轉了;所以得道成佛的人不是我們這個相貌,我們的相貌太不好了!每一個功德圓滿、智慧圓滿、得道的人,具備三十二相,三十二 種同普通人(普通人在中文就叫凡夫,凡夫的意思是最平凡的人、最普通的人;「凡」這個意思就是最普通、最平凡,所以叫做凡夫。夫就是指一個人。凡夫是這個 意思,就是一般普通人,中國的佛學佛教裡頭講的凡夫,翻譯成白話就是一般普通人。一般普通人所沒有的,佛有三十二種特別的相。

有八十種隨形 好。跟著這三十二種特別相來,他有特別的好處。譬如因為佛是成道的人,一天到晚面孔面門皮膚都放光的!因為他皮膚細嫩,他自然就放光華了。因為他光華,他 光焰照人,使被他這個光所照到的人,自己心境都會得到特殊一種感受。這就是他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很多,講不完,這個將來慢慢說,以後會提到的。

那 麼三十二相裡有一個佛相就完了——「不見頂相」。佛經上說佛還有一相叫「不見頂相」。那麼我們當年看佛經就完了!世界上哪裡找這樣一個怪人啊?佛者,非人 也,拿中國字講正好,人字旁邊加一個「弗」字,不是人;不是人,就是佛。當然不要搞錯了,不要認成英文一樣:人要拿到錢的標記($),那個才叫佛,那就錯 啦!那不是人,超人,叫做佛。佛有「不見頂相」,那不是個怪人啊?這個人在下面看他看不到頭頂的,你說這個人頭頂下雨來怎麼辦?雨不是落到腦髓裡頭去了? 怎麼叫做「不見頂相」?看不到佛的頭頂。那麼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的頭頂,都看得見啊!你看我們塑的佛像頭上黑黑的,一個一個一點一點那是什麼東西知道嗎? 所以大家出家人只好拿黑毛線編起來一點一點戴頭上,以為是學佛。你們學不了的呀!佛不像你們,半個月剃一次頭,變成青鴨蛋一樣,不是的。他老人家修頭陀 行,很難得剪髮,他的頭髮是右旋的;歐洲人、印度人頭髮都是右轉,不像我們中國人頭髮是青湯掛面,新竹的米粉直直的——中國人的頭髮。他的頭髮是轉起來 的、轉的。所以很久沒有剃,轉攏的一球一球。他打坐那很久,動都沒有動。還說半個月:哎呀!打坐,我快到了,出定了,要理髮了——那還叫修定啊!他一定了 就不管了,不管了頭髮就長起來,轉成球了,所以頭上就是這樣。頭髮一點一點轉;不是頭上長包包。所以這也是佛的一相,是這個。他也看見頂啊,怎麼叫「不見 頂」呢?這不是一個秘密嗎?

這個「大」,佛法的境界是非常大,無所不在!哪裡有佛?無所不在,到處都在。《楞嚴經》上說,十方虛空都不能容 納,將來我們馬上講明心見性這一段就提到了。這個經典裡頭說:「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這是《楞嚴經》上的原文哦!我還幸而背得來,大概沒有 錯。萬一錯了一個字,請諸位原諒,不要打我手心就好了!「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他說,我們一切人,不只佛哦!我們每一個人這個心量之大,大到 包含了這個太空。整個的宇宙、太空在我們的心體以內,等於像我們看天上滿天青天裡頭一點白雲一樣。整個的十方虛空,包括銀河系統所有的外星球的外星球,整 個天上的星星、明點都看得見的,那都是星星、都是一個世界。把那麼大的宇宙放在我們這個心的體裡頭,不過一點塵渣子而已!心量之大!我們現在沒有成佛,很 可憐!都把自己這個身體守著,以為這個就是心,搞錯了!

所以真正的佛法,大而無邊無際。你說大有多大?大得比虛空還大,那有邊了,虛空就有邊,虛空這個觀念就是「邊」了嘛!

所謂佛的「不見頂相」,就是「大佛頂」。「不見頂相」就是心之體,無量無邊。真正的佛法有沒有頂尖呢?有沒有邊際呢?沒有邊際。就是「大佛頂」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佛的頭沒有腦蓋、沒有天靈蓋的,那觀念就錯了。

「如 來」,這是一個觀念。所謂佛學叫如來,所有十方三世一切成佛了的人一個總稱,都叫「如來」。比方我們讀歷史,「皇帝」這個名稱是統稱,「總統」這個名稱也 是統稱,國家元首的一個代號、統稱。所以如來這個名詞,凡是悟道了、證得菩提成佛了,都稱「如來」。至於說「釋迦牟尼如來」,那是特稱。那是指釋迦牟尼這 一位菩薩現在成佛了,叫做「釋迦牟尼如來」。釋迦牟尼是他本人的名字,「如來」是成就至高無上的大佛頂境界的統稱。所以如來兩個字,所有成佛都稱「如 來」。假使我們在座的王先生、張先生將來成就了,就是「王某人如來」、「張某人如來」,等於是這個道理。如來者,成就佛法之中心 。

那麼, 我們中文翻譯成「如來」就高明得很了!你要知道,這個「如來」怎麼樣解釋叫「如來」啊?我們平常念的大般若部《金剛經》自己有解釋、佛有解釋,佛說什麼叫 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來從哪裡來?無所從來,來處你找不到。等於我們的思想念頭,譬如早晨睡醒了,你第一個念頭想什麼?自己都沒有把 握,莫名其妙就來了,無所從來。我們再想,這個思想念頭跑了,到哪裡去了?跑了,找不到影子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拿我們的思念、念頭來做比方,來 無蹤、去無影,「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你說走了?沒有走,再一想又來了。我們這個思想前一個觀念、前一句話,我講的,沒有了;諸位聽到的,也沒有了。你 說沒有了就不會再講了?我們不是唯物論者,不是斷見;我重複一道,又來了,你又聽見了。所以這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是」是古文,現在白 話文這個「是」就是「這個、這樣」(白話文「是」這個字就要變成兩個字了),這樣叫做如來,如來就是「是名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如 果我們翻譯成白話:「來,莫名其妙地來,去是莫名其妙地跑掉,這個樣子叫做如來。」我就不信佛教了,一點意思都沒有!這個經我也決不會敲起木魚念:來,莫 名其妙地來;邦邦邦!去,莫名其妙地滾蛋!邦邦邦!邦邦邦……這樣叫有個什麼意思啊?所以佛經這個東西叫什麼呢?叫「文字般若」,般若裡頭的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不好就沒有佛法了。所以我常常告訴同學們,釋迦牟尼佛在中國名稱叫「釋迦文佛」哦!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老師、過去七佛之師、這一生是釋迦牟尼佛 大乘菩薩裡頭首座大弟子是「文殊師利菩薩」,處處離不開「文」的境界哦!文化、文學。沒有「文」,還談個什麼啊?!

你看這個《金剛經》佛學 的文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好啊!那個木魚我就敲得下去了,一個字一敲。是境界好!意思是這個意思啊,可是它到文字般若境界就高了!所以 文字般若之重要。大家要注意啊!中國人本來是文章華國,我們過年時寫的對子:「文章華國,詩禮傳家。」中華民族家家認為值得驕傲的地方。現在呢,文章 「污」國,污染那個污;詩禮「穢」家,沒有詩禮了,而且這個詩還不能夠寫成作詩的詩,要撕雞腿那個「撕」、撕掉那個撕,撕掉了禮了,沒得禮義了!「撕禮穢 家」了!

過去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到每一個家裡呀,同學家裡一看,他的大廳上祖宗牌位前面,一看這八個字,哦!肅然起敬!曉得是世家,書香後代,他才敢寫這八個字:「文章華國,詩禮傳家。」不是書香後代,普通人還不敢亂掛起來,不敢寫,謙虛嘛!所以這個文之重要。

再 說如來呢?中文翻得好!「如來」呦!不曉得用了多少腦筋翻譯的。「如來」,你看看,怎麼說?好像來了。對不對?如來,「如」就是好像,好像來了。釋迦牟尼 佛來過沒有?好像來過啊!現在呢?現在回去啦!現在跑了沒有?沒有啊!至少至少他的遺教還在這裡哦!他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滅,所以「如來」。

你 比如還有一個詞翻譯得好:「真如」。當然不是排骨蒸肉那個蒸肉。真如的意思就是倒轉來:「好像是真的」。沒有一個真的;有一個真的這個真的就變成妄念了、 變成假的了。所以它是「真如」,是這個樣子,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你再看,「如如不動」,這是佛經的文學文字,你再想一想看?「如如不動」,好像好像不動。 動了沒有?動了!動了?沒有動!還在在入定了。你說定中完全是定嗎?不動嗎?只能說「如如不動」。動而不動,不動之動,是為不動。那麼一般人讀不懂了。所 以到了顧亭林在《日知錄》上講佛經,他說你們不要讀佛經,佛經沒有什麼讀的我告訴你!它像一桶水裝滿了,這邊一桶是空桶,把這一桶水「咚」倒到這一桶,等 一下再把這一桶水「咚」又倒這一桶,倒來倒去還是這一桶。這個顧亭林講得好像是蠻高明,實際上他佛經都讀不懂的,他是個儒家。

當然了,所謂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所謂佛法者,什麼叫佛法?《金剛經》上說,「即非佛法(一切不是佛法),是名佛法(這就叫佛法)。」那麼顧亭 林一看,這是一個空桶,一桶水「咕咚咚、咚咚咚」,倒來倒去,「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這個不要讀!不要讀!浪費時間!沒有錯。實際上呢?你 懂得邏輯呢,因為他當時不學邏輯。中國有沒有邏輯?你說是西洋傳過來的嗎?不是。中國佛學早就來了——因明,就是邏輯。所以菩薩要學五明,五明就有因明, 因明就是學邏輯、學哲學,都要懂了,哲學、邏輯都懂。所以世界上的文化 爭論說西洋的「邏輯」是印度的「因明」傳過去後的變化,演變成邏輯。站在西洋人的立場,他硬要硬爭,認為是我們希臘的邏輯傳到印度去了,所以印度產生因 明。哎呀,這兩家打官司爭來爭去啊!讓他了,愛怎麼爭。每一個人總要說自己的祖宗偉大,是沒有錯的,情有可原!絕不會罵自己的祖宗是混蛋的,對不對?人家 都講自己:我這個祖宗文化好!這個應該。管他呢!你希臘傳過去印度也好、印度傳過去也好,反正我中國人很老實,沒有因明——中國人有!過去叫做「名學」。 春秋戰國時候的名學,名學就是邏輯。諸子百家裡的名學,沒有印度因明、西洋邏輯那麼完備就是,也有。這個邏輯是必然。

所以你懂了邏輯,拿邏 輯講呢,「所謂佛法者」,肯定一個題目;那麼佛法有個肯定,就不是畢竟空了,不能證到空;「即非佛法」,又把它推翻了。也就是正、反、合。也可以說是肯 定、否定。永遠否定下去也不是佛法,永遠肯定下去都不是佛法。最後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不空不有;有也不有,空也不空;講了半天,到了中國的禪宗,「言 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准說話!就完了,就不能說了。

現在,我們曉得「如來」翻譯得好,是這個境界。注意呦!「大佛頂如來」就是我們現在學 佛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參禪、明心見性,求達到這個境界——「如如不動」,就在這裡。道在哪裡?道就在你那裡,不在佛那裡;更不在我這裡,我 是個什麼也不懂的人。佛有道沒有?佛說在你那裡。等於禪宗的六祖,那個弟子惠明問他說:五祖傳給你了,你說這個以外,還有秘密沒有?六祖說有啊!他說「密 在汝邊」。秘密在你自己那裡,不在我這裡。告訴你就是佛,你找不到這個;告訴你明心見性是佛,哪裡是心、哪裡是性自己不知道!所以秘密在你那裡。如來就在 你心中。所以這個經典是「大佛頂如來」。

第三句講出來了,是「密因」。秘密裡頭的秘密、神妙裡頭的神妙、至高無上的秘密。那麼有人把它打進 密宗去了,日本的《大正藏》的編輯,把《楞嚴經》放到密藏裡頭,也沒有錯。是真秘密。一切眾生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就不曉得自己佛在哪裡!這個是真正的秘 密。世界上的秘密在哪裡?有秘密的地方絕沒有秘密;一切都擺明在那裡,自己不知道,才是大秘密。自己明明是佛,可是自己找不出來。自己心性在哪裡?找不出 來。

我常常問人說,你有沒有把握明天睡醒、夜裡睡醒、明天第一個念頭、思想是什麼?現在曉不曉得有把握?沒有把握。這是大秘密!假設你有把握說,為什麼我睡醒了怎麼先想這一個事呢?這個念頭怎麼來的?找不出來。這是「密因」。

所以,這一本經典是屬於「密因」的法門。不是「密果」哦!不是宜蘭的蜜果哦!它是密因哦!你把這個秘密的因素找出來你就成佛了,個個成佛了。所以它叫「大佛頂如來成佛的秘密的法門」。這個是「密因」。

下 面一句注意呦!「修證了義」。真正大法不修不證,本來是佛,就不要修嘍?要修。不但要修行,還要證到。證哦!你光是理論到了,功夫不到,那不是證哦!你說 我會得定,好,請你盤腿坐在這裡三天!不,三天條件太苛刻了,盤個腿坐在這裡一天都不動,也不吃、也不屙,就在這裡頭,做不做得到?你說我會得定,你定定 看哪!要修證到的。說得到,要做得到的。修證什麼?修證到「了義」,不是不了義。了義、不了義是佛學的名詞。透頂、透底所以這一部經典的法門告訴我們怎麼 樣修行成佛,徹頭徹尾的法門。「修證了義」。

所以這一部經典,你想學大乘道,一個凡夫修大乘道而成佛的。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萬行,一切 修行法門在其內,「萬行」。我們普通守戒,三皈五戒。出了家,兩百多條戒、三百多條戒,那還是小乘戒。大乘戒、菩薩戒多少啊?「萬行」,菩薩戒八萬四千條 戒,你怎麼去守啊?起心動念都是戒。佛說一切眾生一念之間(什麼叫一念?一呼一吸叫一念)—念之間有八萬四千個煩惱。因此,每一個煩惱就有一條戒。所以, 學菩薩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說,「勿以善小而不為」,你不要認為一點小善不肯做哦!大善大功德要造,小功德也做。「萬行門中不捨一法」,叫 萬行莊嚴,所以成了佛叫萬行莊嚴,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他的做人、他的說話,沒有一下不是利人家的,這是萬行莊嚴。所以這一部經典是諸菩薩的萬行。好! 「首楞嚴經」。

好了,我們開始先介紹「楞嚴」是顛撲不破、不生不滅的大定,現在懂了吧?要想真正得大定,好!必須要做人做事、一切行為具備了萬行莊嚴,修證到了義境界,知道成佛的秘密法門,才能達到如來境界,才到達大佛頂。今天先到這裡,謝謝!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