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吳大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章養生一定要簡單
  
  養生不必刻意為之,古人雲:“行住坐臥,不忘這個。”那是說,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生活的點滴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健康,人人皆可活到天年。
  
  關注你的“行”,把健康走出來
  
   “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臥則守臍下之珠。”這是道家的一種境界。可是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重要事情都無法 顧及,更何談養生。我們沒有古人那麼多的閒暇,但我們更渴望健康,如果我們能在盡量少花時間,甚至不花時間的情況下,將養生融入日常的生活,我們就一定會 在不知不覺中保住我們的健康,養好我們的生命。
  
  介紹我的經驗吧。我有晨練的習慣,小區的晨練地點離我家有300米左右,這300多米你要隨便走過去,也算不上是浪費時間,可你要是利用起來,那對健康不是錦上添花嗎?
  
  去晨練時,一出家門,我先全身放松,放松到剛好能支撐身體站立的狀態,全身肌肉松到極致,似乎懸掛在骨骼上,然後身體前傾,前腳掌著地。這時身體自然前行,為了維持平衡,兩腳掌也自然交替著重重墜地。
  
  這多少有點像健身功法裡的退步走和墜足功,它們都能很好地刺激湧泉穴,起到補腎的效果。如果你是氣血不能下行,導致腿腳寒涼,那麼只做一次,你就會發現腿腳有明顯轉暖的感覺,然後驚呼它的立竿見影!
  
   這只是一例而已,它的功效遠不止如此,如腰腿病、腿腳痿軟等腎系統的眾多病症,它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由於足三陰經、三陽經都經過前腳掌,它強壯髒腑的 功能也非同一般,其他諸如通經活絡、降氣祛寒、利尿消腫、提升腎陽……可是不勝枚舉。而且它還不用像“退步走”和“墜足功”那樣需要關照身後的道路並需加 意念,而是一切純任自然。
  
  晨練後回家時,我是一邊走,一邊兩手握空拳擊打胸腹部,這樣不僅對胸悶胸痛、腹痛腹脹、便秘腸鳴等毛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而且,對女同胞來說,還有不錯的美容功效。
  
  這麼多健身養生作用都是在你學會將按摩養生融入生活後撿到的,你說是不是一舉兩得?不過,這些方法在晨練時是可行的,而用於一般的出行就顯得有些誇張了。
  
   一般的出行有沒有別的方法呢?當然有,不是說“行則措足於坦途”嗎。“措足於坦途”說的是步履要輕捷,怎麼能輕捷,前輩有一種說法是“虛丹田,提湧 泉”,這多少有點復雜,不像正常的走路,如果你在馬路上這樣走,旁人一定覺得你怪怪的。其實你只要稍稍在湧泉穴上加點意念就行了,你的步履自然會輕捷,走 路就如走坦途。經常如此,你會覺得兩腳暖融融的,當然不會得凍瘡。而且這也是補腎的妙法,醫書上說腎可常補,並可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最佳狀態, 能治療許多慢性疾患。等你習慣養成了,你會有意無意地關照你的湧泉穴。這時你照樣可以左顧右盼,照樣可以與朋友邊逛邊聊天,誰也看不出你是在養生。這樣的 方法你不覺得很過癮、很有魅力嗎?
  
  關注你的“住”,馬桶上也有養生經
  
  “住則凝神於太虛”,這是何等超然物外的感覺,我是凡夫俗子,這種境界我還望塵莫及,但是凡人有凡人的打算,俗子有俗子的追求,做不到“住則凝神於太虛”,只將養生融入生活中的“住”還是可行的。
  
  “住”是相對於“行”而言的,我們完全可以將出行以外的靜止活動都歸於這個范圍,如上廁所、與人聊天、看電視、上網、唱KTV……
  
   有人一去廁所,就會隨手拿一份報紙或雜志來打發時間。大便的那幾分鍾是每天免不了的,浪費了實在可惜,如果你有頭痛、頭暈目眩、腦血管方面的病,或者有 脫發現象,可以用十指指肚擊打頭部,也可以用指梳頭,對上述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有脫肛病症的朋友,點按百會穴,也會有很好的療效。擊打和按摩 面部,不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且還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有朋友會問,上廁所那幾分鍾夠用嗎?你別看不起這點時間,如果根據你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其中一項肯定夠用,只要將它作為每天的功課,堅持下來,效果肯定是看得見的。
  
  手部按摩也可在如廁時完成。手部穴位很多,肺經、大腸經、心經、心包經、三焦經、小腸經都經過手部,手部還有身體的全息反應點,差不多全身的疾病都可以在手上找到治療點。如果你明了健康所需要的穴位和反應點,那麼你就可在廁所裡輕松解決。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看點 第2頁:書評一
第3頁:書評二 第4頁:序言 健康養生,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5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 第6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1)
第7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 第8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1)
第9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2) 第10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
第11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1) 第12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2)
第13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3) 第14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
第15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1) 第16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
第17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1) 第18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
第19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1) 第20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2)
第21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 第22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1)
第23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2) 第24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3)
第25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4) 第26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5)
第27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 第28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1)
第29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2) 第30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
第31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