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2)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吳大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然後,右掌翻掌成掌心向外,向正前方推出。右掌與眼同高,目視掌背,略停。左腿伸直,右腿自然彎曲,重心在右腳。手形如同蛇抬頭。(見圖7-14、圖7-15)
  
  “潛龍回宮”主練足陽明胃經,“蟒蛇抬頭”主練足太陰脾經。脾胃屬土,為後天之本,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髒腑。脾和胃既對立又統一,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惡濕,胃喜濕惡燥。它們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是消化食物和運化水液的兩員干將。
  
   “潛龍回宮”“蟒蛇抬頭”這兩個動作就是以健脾強胃為目的而設計的,所以它們能有效提升“脾”“胃”這兩員干將的整體實力,那麼胃痛、胃脹、胃潰瘍、胃 炎、脾虛洩瀉、消化不良、噯氣、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就只管放馬過來。在練這套功法時,重點多練練這兩式動作,你的脾胃自然強健無比,後天之本固若金 湯,何愁身體不日益健康。
  
  另外,脾還有統血的功能。人體元氣生成主要靠脾的健運,脾氣健運就能使元氣充足,就能充分發揮氣能攝血的作用。如果你的脾氣虛弱,這種統血的能力就會削弱,而出現崩漏、慢性出血、便血等病症。這時,你也多練練“蟒蛇抬頭”吧,它就是治療這些病症的最佳良藥。
  
  “牧馬歸廄”,保你神志清明沒煩惱
  
  左足以足跟為軸,向外調整45度,右手掌心隨即對准左腋下極泉穴,左手同時曲臂轉成掌心向下。右腳向前邁進半步至左腳旁,足尖點地。(見圖7-16)
  
  然後右腳向右前方邁進一步,上身前傾,重心移向右腳,右手同時向上旋至掌心向上,沿左手臂內側心經循行至小指,掌心與左手臂保持3~5厘米的距離,左手臂也同時下行至上腹,身體繼續前傾成右弓步。(見圖7-17)
  
   “牧馬歸廄”這個動作主要是練心經。中醫認為,心為五髒之主,在人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髒器。心在中醫學中不僅僅是心髒,它還包括腦的一部分功能,因此有 “心藏神”“心主神明”之說。在正常情況下,心的生理功能表現為神志清晰,精神健旺。一旦這個生理功能出了問題,就可導致神志異常,出現心煩、健忘、失 眠、神情呆滯、嗜睡、精神萎靡、昏迷癲狂等異常表現,中醫稱之為“痰迷心竅”“心神不安”。同時,心主血脈,開竅於舌,它還會引起其他髒腑功能活動紊亂。
  
   這好像有點復雜了,我們先不要去管它,你只需記住,養生必需養心。如何養心呢?《黃帝內經》曾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佛教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專門說如何在心上用功夫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只是像我這些還不願意離開俗世太遠的凡人,做起來就實在有點兒不太容易。那就只謀點 小利吧,搞點實用、見效快的東西,先把這條心經做通。易華養生功裡的“牧馬歸廄”,就是做通這條經脈的。把這條經脈做通了,你自然就神清氣爽,而且與心髒 有關的一切疾患都可通治,包括口舌糜爛、腫痛,舌體強硬等舌頭的毛病。
  
  有神志類、心髒類疾患的朋友,如果喜歡這套功法,在做完全套易華養生功後,再將“牧馬歸廄”單獨多做十幾遍,能快速打通手少陰心經,讓你神志清明,煩惱盡除。心經的“主血脈”功能,不僅讓你氣血通暢,青春常駐,還能為你的人生添福添壽。
  
  “山羊哺乳”,讓你肩臂從此輕松
  
  左腳跟上半步,靠近右腳,呈足尖點地,重心在右腳。兩手同時自然下垂至小腹,兩掌心向內,右掌在外。(見圖7-18)
  
   右掌心對左手背小指,沿左手背上行至左肩後,左腳向外橫跨一步,重心同時移向左腳,左腳呈弓步,右脖頸伸直。同時頭部轉向右邊,略後仰,眼睛看向右上 方,右手掌心自然對向左耳下部(天容穴),左手心隨之對向右手肘部(小海穴)。兩手與身體保持3~5厘米的距離。整體很像乳羊舉頭飲奶。(見圖7-19)
  
   “山羊哺乳”主練手太陽小腸經。小腸經從小指端,經過上肢後外側、肩胛、頸側、面部、眼部,止於耳部。此經如果受到外邪所傷,則經脈所過之處均有可能患 病。如頸項強直、頷部腫痛、肩背疼痛、臂肘不舉、肩胛痛、上肢關節痛、眼病、耳疾等。常練易華養生功,自然可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如果朋友們已有此類病, 那麼在練完全套功法後,還可將“山羊哺乳”左右各式單練5~10次。
  
  小腸經在內屬小腸,絡於心,並與胃相連。小腸經與心經是表裡 關系,如果心髒供血不足,就會造成小腸經氣血虛弱。心火亢盛也會造成小腸經實熱,心煩、小腹拘痛、小便赤澀、尿急、尿頻等毛病,若熱傷血絡還會出現血尿。 如果寒邪內蘊,寒氣凝結於小腸,氣機不利,氣血不暢,也會引起小腹墜痛、腹脹腸鳴、大便洩瀉、小便清長。
  
  有上述症狀的朋友,單練此動作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如能堅持日久,自能得以痊愈。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看點 第2頁:書評一
第3頁:書評二 第4頁:序言 健康養生,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5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 第6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1)
第7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 第8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1)
第9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2) 第10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
第11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1) 第12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2)
第13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3) 第14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
第15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1) 第16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
第17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1) 第18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
第19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1) 第20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2)
第21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 第22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1)
第23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2) 第24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3)
第25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4) 第26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5)
第27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 第28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1)
第29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2) 第30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
第31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