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第一部份:手法治療(2)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吳大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掌握一個穴位,換來一生健康
  
  中午我去食堂吃飯,食堂的大師傅一邊活動腰一邊對我說:“我這是 怎麼搞的,左右活動時腰不痛,向後彎腰也不痛,就是向前彎腰時腰很痛。”他說的痛點在後腰兩側,我問他是不是腰扭傷過,他說沒有。我在他痛的部位摸了摸, 好像腰兩側的肌肉有點硬,而且痛的部位正是膀胱經經過的地方。
  
  中醫有“腰背委中求”之說,而委中穴正是膀胱經上的一個穴位。我先 取右側的委中穴點按,他立馬叫痛,然後在左側委中穴點按,其痛更甚。我只要聽到誰叫痛,心裡就高興,不是我幸災樂禍,而是慶幸自己找到了治病的關鍵點。這 個人和我聊的時候是站立的,我就順勢在他身後蹲下來,用兩手拇指同時點按他兩腿的委中穴,當然我不會用剛才那樣的力度去點按,那樣他會很難受,一定不會讓 我繼續點按他的穴位。
  
  有一種痛,是很舒服的痛。我給這位廚師點穴時,所用的力度就是讓他處於能耐受的力度下,感受這種痛的樂趣。 這位廚師在享受著疼痛的過程中,慢慢地,他委中穴的痛感就輕了一些。於是我再加了點力度點按,讓他始終處在享受痛感的過程中。又過一會兒,他兩側的委中穴 就不痛了,前後大約不足兩分鍾。
  
  我想點穴的火候應該夠了。我就說,你再彎彎腰試試,看看腰現在還痛不痛。他彎了彎腰,驚詫地說:“咦,咦,怎麼不痛了。”他邊扭動腰部,邊連連說:“怎麼就不痛了呢?不會來得這麼快吧,就這麼簡單?這也太神奇了,腰這樣子就不痛了?”
  
   我對他笑了笑,拿起吃的就悄然而去。他還在那裡扭動著腰,一臉莫名其妙地在那裡嘀咕著。有時一個穴位就是一味妙藥,這有點像電腦上的一個按鍵,我們只要 點擊了它,就可能是激活了人體某部分的自控程序,人體通過超智慧的運作,自動調動體內氣血,攻克病灶,從而達到自愈的目的,使身體處於一種康樂的最高境 界。
  
  我有世上最簡單的取穴法
  
  有朋友看我寫的文章,覺得中醫經絡很神奇、手法治療很奇妙,也想學個一招半式。可是一到實際應用時卻無從下手,面對具體病症,不知該取哪條經、哪個穴。
  
  如果我們掌握了五髒所主之病,就能尋找到哪條經與之有關,找穴就可迎刃而解了。有一位朋友有全身瘙癢的毛病,尤其是風癢最煩人,看過不少中西醫,也沒治好他的病。如果從經絡入手治療,該選哪條經呢?
  
   在中醫經典裡對肺有這樣的描述,肺屬金,應時於秋;開竅於鼻,主氣,司呼吸;主宣發,主肅降,能通調水道;主皮毛。這麼說,皮膚和毛發的問題應該找 “肺”!皮膚瘙癢是“肺”的功能出了問題。如果從經絡入手,這個朋友的毛病就應該找手太陰肺經。當然我們也不要忽略了與之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這是因為 表裡經的病症是可以互治的。還有與之同名的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這四條經之間都有連接的通道,都具有互治性。這是最基本的選經方法,如果其他髒腑出了 狀況,也同樣是先找本經,再找表裡經,接著找它們的同名經,這樣我們尋經就有了方向。
  
  所以我先在他的肺經上尋找,在尺澤穴上點按時,他有強烈的痛感,而且在他的大腸經上也發現曲池穴有反應,這兩個穴就成了我點按的重點。隨後我又點按了他後背的膈俞穴、大腿脾經上的血海穴,再用刮痧板在他的肺經和大腸經上刮痧,這樣處理幾次後,他的癢就止住了。
  
   你可能會問,穴位應該如何取呢?我這裡告訴大家的只是我的一家之說,僅供朋友們參考。取穴不要受那些經絡書上穴位主病的干擾,書上說的只是一般意義上的 主治,只說了“病”,沒有說“證”。而真取對穴,取到確有療效的穴,我們一定要關注這個“證”。同一種病會有不同的“證”,同一種“證”會有不同的病。 “證”才是中醫的精髓,所以取穴不要拘泥於書本,活用才是硬道理。
  
  要說到“證”又有點復雜了,你先別管它,我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幫你找到“證”的對應穴位。
  
  我的方法是在相關經絡的小臂和小腿處循經按壓,找出反應強烈的穴位,這個穴位就是治你病的關鍵穴位,是治你病的大藥!為什麼一定在小臂和小腿處按壓呢?因為這些部位是五輸穴(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集中的部位,用五輸穴治病,其效最顯!
  
   其實,我們的老祖先在發現經絡穴位時只是憑一種直覺。我們為什麼不來個返璞歸真,擺脫現有經絡理論的約束,還原到最初的那種簡單和直覺?將簡單的問題復 雜化,是世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卻要有擺脫成規的勇氣。當你明了五髒所主之病,就可以在選好的經絡上,憑直覺尋找到你健康真正需要的大 穴!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看點 第2頁:書評一
第3頁:書評二 第4頁:序言 健康養生,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5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 第6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1)
第7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 第8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1)
第9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2) 第10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
第11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1) 第12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2)
第13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3) 第14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
第15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1) 第16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
第17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1) 第18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
第19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1) 第20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2)
第21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 第22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1)
第23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2) 第24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3)
第25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4) 第26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5)
第27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 第28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1)
第29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2) 第30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
第31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