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百病不生Ⅱ:極簡經絡養生法  作者:吳大馨

第一部份:手法治療(1)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吳大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學會點穴,隨手除病邪
  
  說到點穴,朋友們一定會馬上想到武俠小說,小說裡面武林高手們的點穴術,尤其是定身法,常常看得人眼花繚亂。不過這種定身法純是藝術誇張,現實生活中的點穴是沒有這麼神奇的。
  
   我這裡要說的點穴,區別於內家功夫中的運氣點穴,而是一種有益於治病強身的穴位點按,是一種全綠色的治療術。點穴的方法很簡單,人人都能學會。主要是用 拇指,偶爾也用食指或中指,需要很大力氣點按時用指關節。力度由輕而重,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為避免傷及皮膚,指甲要常修剪。
  
  有一 位老年朋友在我家聊天時突然覺得心下難受,我急忙點按了幾下他左手小臂內側的卻門穴,只一分鍾的光景,不等救護車來,他心裡難受的症狀就緩解了。老人甚為 驚異,我告訴他,這個穴位是心包經上的卻穴,中醫認為卻穴最善治急病,對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平常多點揉還能預防發作。他一聽說這個 穴位這麼神奇,就非要我教給他。其實取穴很簡單,在手臂內側掌橫紋上一橫掌處的正中即是,也可在掌橫紋至肘橫紋的連線中點下一寸處取。我告訴他心包經兩手 都有,但因為心髒在左邊,所以治療時多以左手為佳,平常多在心包經上刮刮痧也挺不錯。
  
  這下他更有興趣了,我又告訴他,也不要忽略 心包經上的其他穴位,如間使、內關、大陵、勞宮。就單拿這個內關穴來說,它的作用就神奇得不得了,它不但能治心悸、心痛、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和過緩都可以 找它,而且血壓高、血壓低,它也管。點穴時,發現哪個穴位有壓痛就多做哪個穴,只要你認真做,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就都能很快好起來。
  
  老人還愛刨根問底,一定要我告訴他這幾個穴的位置,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全掌握了。他高興地說,穴位他也能懂一點了。
  
   還有一次,我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其中一位朋友郁郁寡歡,也不吃飯,只是一手扶按著腹部。問他,才知是胃痛。吃飯人多,我沒法給他點穴。於是教他在臍上一 橫掌處的中脘穴自己點揉,沒過多久,他又談笑風生了。還有一位朋友,我們坐車途中,他突然面色蒼白,一臉痛苦狀,痛得臉上汗珠直往下滾。同行的朋友看了有 些害怕,要車趕緊停在路邊,車上的人看他的樣子都嚷著馬上送醫院。我俯身一看,他用手緊壓著腹部,說是胃痛得不得了。我只重重點了幾下他的足三裡和梁丘 穴,他的疼痛隨即緩解,接下來一路太平無事。再有一位朋友,胃部有些隱隱作痛,我在她手上第二掌骨側的脾胃反應點用力點了一下,她痛得亂叫,於是我用她能 耐受且稍強一點的力又點了一分鍾左右,她突然說,不疼了,不疼了。另有一朋友也是胃部不適,有腹痛感多天,我讓他用一手的食指關節點按在另一手掌的胃腸反 應點,這個反應點在掌心至掌橫紋中點連線的中間,他用後覺得非常有效。這幾例都是胃脘不適,然而取穴不一,這就是中醫的同病異治法,有的是因症不同,有的 是治法上的變通。
  
  一提到經絡穴位,許多人都是頭大的。我們不是為了寫論文或是研究新課題,用不著那麼系統地去了解經穴,了解那麼 多難懂的中醫理論。中醫理論的難懂其實是在它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古人生活在他們那種特有的文化圈子裡,在他們那裡傳播中醫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過去的讀書 人,只要看幾本醫書,就能治病救人。中醫文化是和傳統文學、傳統藝術、傳統哲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們的思維方式是一致的,所以能很好地融通。現在人接觸 的西方科學、西方文化較多,思維方式有了很大的變革,在外國人看來好像很中國,而實際已經有了太多的西方元素,以至於我們對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有些看不懂 了。我這樣說,不是說我就懂了,我也同樣很無知,對很多傳統的文化看不懂,但我在知其皮毛後萌發了興趣,並且樂此不疲。
  
  有朋友會 問,中西傳統思維方式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裡?我也說不好,舉幾個例子吧。古人寫詩,煉字很精到,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裡說了一個故事,唐朝詩人賈島得了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詩,對用“推”還是“敲”猶豫不決,在用手做推敲的動作思考時,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兩人最後認為“敲”字最好。
  
   一個字真的這麼重要嗎?他們不是著眼於一個字,而是在追求詩外、字外的東西,那是一種意境,一種神韻,一種氣度。再看書法繪畫,書法的載體是什麼,不就 是“字”嗎?古人將之提升到藝術的高度,也是因為他們從中找到了“字”外的東西。在《芥子園畫譜》裡,繪畫被分為四品,分別是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 中逸品最高。逸品是什麼?就是齊白石大師說的“在似與不似之間”,也是追求的一種意境,一種氣韻,一種畫外的東西。而中醫在對人體的觀察中,血管、神經都 不管,只關心看不到的經絡。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區別。
  
  西方文化著眼於具體的、微觀的東西,中國文化著眼於功能的、宏觀的東西。我們看不懂我們的傳統,只因我們離開傳統太遠了。中國人應該是最有優勢的,我們有了西方的微觀認識,再來點中醫的宏觀思辨,養生這一塊,還有什麼難的?
  
  話題有點扯遠了,其實我們只是為了自身的健康,為了實用,學習經絡穴位完全可以來得更輕松。掌握幾個穴位,再加上這簡單的點穴術,你真的可以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隨手除病邪。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看點 第2頁:書評一
第3頁:書評二 第4頁:序言 健康養生,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5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 第6頁:第一部份:感受人體大智慧(1)
第7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 第8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1)
第9頁:第一部份:養生一定要簡單(2) 第10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
第11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1) 第12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2)
第13頁:第一部份:手法治療(3) 第14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
第15頁:第二部份:從頭到腳,手法來醫(1) 第16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
第17頁:第二部份:那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法寶(1) 第18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
第19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1) 第20頁:第二部份:極簡食物養生法(2)
第21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 第22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1)
第23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2) 第24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3)
第25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4) 第26頁:第三部份:易華養生功(5)
第27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 第28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1)
第29頁:第三部份: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長大(2) 第30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
第31頁:第三部份:和諧是健康的硬道理(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