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歷代名醫養生秘籍 作者:王文源

中國歷代名醫養生秘籍 作者:王文源

第三部份:我命在我不在天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王文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葛洪精通醫術和藥物知識,主張道士同時修習醫術,不僅使自己益壽延年,還能濟世救人,廣積善德。否則一旦「病痛及 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能「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他從不追求名利,一心以延年益壽為目標。「得道成仙」,在古時是道家修行的最高境 界。葛洪雖然也深信道教理論,但更重視養生,並將養生視為「修仙」的一部分。因為修煉成仙,長生不老,始終是一個不老的神話,是不存在的幻想。但益壽延年 卻是可以通過合理的養生方法而實現的。葛洪認為雖然歷來養生的方法很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人的壽命的長短,與鬼神之說沒有任何關係,而生活習性 對壽命的延長或縮短,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這一觀點,他大膽地提出了就當時來說非常先進的思想論斷:我命在我不在天。
  
  1養生以不傷為本
  
   葛洪說「我命在我不在天」,也就是說壽命不取決於天命、富貴,而取決於自身,正確的養生原則,在於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而現代醫學經過研究也證明,只要 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杜絕各種病體侵入到人體中,對健康造成不利。因此,在葛洪看來,詮釋「我命在我」最好的論斷就是「養生以不傷為本」,也就是不 傷身體的意思。人的所有日常生活都應以此為準則,「身體不傷,方可延年」的養生理念的科學性已經被當今研究養生學與醫藥學的專家們多次驗證。
  
  1致人早亡的「十三傷」
  
   葛洪善於從預防的角度來調節日常生活方式。在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同時,他也提出了具體傷身的13個方面。稱為「十三傷」。所謂「十三傷」,用葛洪 的話來說,就是「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 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用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也就是用腦過度、體 力消耗過度、情緒調節不當、起居沒有規律、過喜過悲、房事無節制、酗酒嘔吐、飲食不當等都會傷及身體。以上這十三傷所列舉的,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 題。他也進一步指出,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往往不被人察覺,而一旦時間長久形成規律,就會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健康,甚至「積傷至盡則早亡」。
  
  2「不傷身」的養生法
  
   針對這不知不覺而容易產生的「十三傷」,葛洪經過鑽研製定了「不傷身」的養生法,用以改正人們的不良生葛洪在《抱朴子》中論述了「愛之於微」「成之於 著」的觀點活規律。內容主要包括保存津液,不要過分用眼、耳等器官;坐臥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也容易疲勞;在冬天沒到的時候先穿上厚衣,而在夏天到來之前先 穿薄衣;不要等到飢餓或飢渴難耐的時候才開始飲食,且吃喝都不宜過度,認為吃得過多就會在胃中積聚,而喝得過多就會得痰癖(痰邪癖聚於胸肋之間所引起的病 症);既不可過度勞動,也不能過度安逸;流汗不宜過多;睡眠不宜過多;遠行不宜過多;不宜多吃生冷,也不宜迎風飲酒;冬天不宜過於溫暖,夏天也不宜過於貪 涼;不可露天睡覺,更不宜裸露肩膀而眠;凡是不正常的天氣,如大寒、大熱、大風、大霧都不宜出門等。
  
  這些措施看似細微,卻同樣至 關重要,而執行起來也非常簡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只要稍加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習以為常,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但這些生活瑣事,和前面提 到的「十三傷」一樣,往往又為人們所忽視。所以,葛洪也強調不可以因為對身體的傷害較小而忽視,更不可以對身體的益處相對較小而不為。用他的話說「若能愛 之於微」就必然會「成之於著」,達到延年益壽之目的。
  
  說到底,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只要免疫力 提高了,任何病邪都難以侵襲人體,即使有病邪進入體內,強大的免疫力也會使其對身體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甚至沒有。增強自身免疫力,是每一個追求養生長壽的人 必須做到的。因此葛洪提出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思想。對於健康,藥物只能起到輔助、治癒的作用。想要達到養生的目的,是離不開合理、科學的生活方式 的,因此,人們更應該從平時做起,一點一滴地培養自身的抗病能力,而這也正是葛洪養生理念的精髓所在。
  
  2無憂者壽
  
   葛洪非常重視精神的調節與控制。他說:「無憂者壽,嗇寶不夭,多慘用老,自然之理。」認為無憂無慮的人壽命長,愛惜精、氣、神的人就不會疾病纏身;而經 常在悲傷、鬱悶與恐慌的心態中度過的人衰老得就快,身體也絕沒有心情舒暢的人好。這是自然規律。俗話說:「鳥獸無雜病,窮漢無怪症。」也就是說,保持樂觀 向上的心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和諧
  
  憂慮越少,心就越安靜,身體就越能健康,壽命才能延長。也許人的生活中總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 生,但任何憂愁與慾望都會成為健康的絆腳石。因此,葛洪告誡人們應淡泊名利,不要處處與他人計較,更不要陷入因其所致的煩惱之中。而對於社會與工作中的各 種矛盾,也應該採取超越世俗的態度。
  
  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講,人的情緒確實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養生學特別注意人的心理 健康,始終要求人們保持坦蕩樂觀的情緒。而想要做到無憂,就應以宣洩、化解和忘卻的心態來對待給自己造成煩悶情緒的事物。在心情不暢快的時候,不如將煩惱 向朋友和家人傾訴,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坐下來欣賞一下桌上的盆花,牆上的壁畫,窗外的藍天和白雲。把自己的心情放飛在大自然的和諧之中,享受新鮮與甜美, 保持心態上的平衡。就像古人所說:「一切病在於心,心神安寧,病從何生?」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張仲景身處亂世的養生之術 第2頁:第一部份:別拿健康當兒戲漢代名醫張仲景
第3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1) 第4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2)
第5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3) 第6頁:第一部份:長壽是吃出來的
第7頁:第一部份:名醫故事:最古老的急救術 第8頁:第二部份:皇甫謐久病成醫的養生之術
第9頁:第二部份:久病成醫,自覓養生之路 第10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1)
第11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2) 第12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3)
第13頁:第三部份:葛洪返璞歸真的養生之術部份: 第14頁:第三部份:清心寡慾,但求延年
第15頁:第三部份:我命在我不在天 第16頁:第三部份:內修外養的養生術(1)
第17頁:第三部份:內修外養的養生術(2) 第18頁:第四部份:朱震亨滋陰益壽的養生之術
第19頁:第四部份:人為什麼會生病衰老 第20頁:第四部份:如何才能「養精蓄銳」(1)
第21頁:第四部份:如何才能「養精蓄銳」(2) 第22頁:第四部份:清淡飲食可長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