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 作者:胡維勤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 作者:胡維勤

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2)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胡維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葉天士是清代著名神醫,他虛懷若谷,誰在治病方面有特長,他就拜誰為師。他發現一位高僧醫術精湛,便削髮為僧向高僧學 習醫術,三年學滿後,高僧對他說:「你現在醫術很高了,恐怕已經趕上了江南名醫葉天士了。」葉天士告訴高僧:「我就是葉天士。」高僧驚訝萬分,感歎不已。
  
   就是這位葉天士在治難產時頗具創造性。當時,一位婦女難產,很多醫生都去會診,開的藥方卻沒有任何效果,於是把葉天士請來。葉天士把完脈,看了看眾醫生 開的藥方後,只在藥方上加了梧桐葉一片。那天正好是立秋,產婦喝完加了梧桐葉的藥後,立刻產下嬰兒。這就是中醫的畫龍點睛,有了這一筆,整服藥的功效就能 發揮出來,缺少這一筆則萬萬不行。
  
  西醫是一門技術,因為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直接對抗疾病,它採用的是鯀治水的方法。中醫是 一門藝術,因為中醫常常圍魏救趙,四兩撥千斤,它採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缺鈣補鈣,這是西醫的方法。而中醫的思維則是補腎,因為「腎主水、主骨」,骨頭 出了問題,自然應該從腎上解決。西醫不能理解,骨質疏鬆與腎有什麼關係?問這種問題就相當於問:「你把魏國圍住了,怎麼能救趙國呢?你應該直接派兵進攻趙 國。」
  
  有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病人曾找我看病,她說自己患了一種怪病,時不時會眩暈一兩秒鐘,平時卻一切正常。她去天壇醫院做過腦 血流檢查,一切正常。有的大夫說可能是心臟早搏,於是她又將心臟檢查了一遍,仍然什麼問題也沒有。她去找大夫,大夫有些不耐煩了,對她說:「你看,這些檢 查都正常,你就是沒病嘛,你一定是心理有問題,要不去看一看精神科?」女病人無可奈何,便來找我。我替她把脈,發現她的肝有火,我問她最近是不是口苦,她 說:「是呀!就是口苦。」我說沒什麼大問題,只是有些肝風,買一些天麻泡水喝,一兩個星期就好了。女病人喝了一星期的天麻水,頭暈的症狀果然消失了。
  
   大家一定會奇怪,頭暈與肝有什麼關係呢?頭暈,西醫就去檢查頭部的供血情況,最多再檢查一下心臟,這一切檢查都沒問題,仍然頭暈,西醫便沒有辦法了。然 而,中醫則會另闢蹊徑,《內經》上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短暫的暈眩就是因為肝上有問題,肝與膽相連,肝熱轉移到膽,膽熱上升,病人就會感覺口苦。 天麻具有平息肝風的作用,用天麻泡水喝,肝風熄了,膽清了,頭自然就不暈了。這就是中醫「圍魏救趙」的治病藝術!
  
  一天,來了一位 哮喘病患者,她患哮喘已經五年了,一直吃西藥,我把了脈,詳細詢問了她的情況。她告訴我,每次西醫治療後都會有所好轉,可是不久哮喘又會復發。我問她: 「是不是哮喘病好轉的時候,皮膚會有反應?」她十分驚訝地說:「胡教授,您怎麼知道的呢?您不提醒,我還真忘了,每次病情好轉的時候,我都會全身發癢,甚 至出現小紅點。這時我就會吃一些治療皮膚的藥物。」我問她:「是不是皮膚病好了,哮喘病就又發作了!」她回憶了一會兒:「對呀,每次都是這樣。」於是,我 給她講中醫的道理。《內經》上說「肺主皮毛」,皮膚是人體的第二個肺,皮膚有了疾病一定要從肺上去尋找答案;反過來呢,肺上的疾病也可以從皮膚上尋找解決 方案。這也是為什麼患有皮膚炎症的兒童成年後更容易患上哮喘的原因。吃西藥使哮喘病有了明顯的好轉,就證明肺功能正在恢復,而這時皮膚上出現的輕微症狀恰 恰是肺功能恢復的徵兆。這位病人不懂這個道理,用一些西藥來治療皮膚病,這就阻止了肺功能的恢復。因而,她的哮喘病總是反反覆覆。病人聽後,佩服得五體投 地,連聲稱謝。她遵循了我的建議,不去刻意治療皮膚發癢,沒過多久,哮喘病就得到了控制。
  
  前面提到的那位洋中醫拜訪我時,給我講 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再次證明了中醫是一門藝術。這位洋中醫是美國整骨醫學博士。一次,他去一個中醫診所拜訪。正巧碰上了一位七十歲左右的老先生,他的右 手無法緊握成拳,這個毛病已經困擾了他十年之久,他曾求助過無數醫生和醫療中心,但沒有任何幫助,今天他來這個中醫診所想碰碰運氣。診所裡的威克斯教授只 用了一根針紮在他的左腳上,老人沒有任何疼痛的反應。十幾秒鐘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這位老人十年沒握成拳的右手真的握成了拳頭。洋中醫被這件事震撼 了,從此便放棄了以前的專業,一門心思地鑽研中醫。現在,他的中醫造詣已相當深厚,令人敬佩。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中醫能手眼通天(1) 第2頁:第一部份:中醫是第五大發明
第3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1) 第4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2)
第5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科學,中醫是一門哲學 第6頁:第一部份:中醫是一門人生哲學
第7頁:第二部份:瞭解經絡,上工守神(1) 第8頁:第二部份:瞭解經絡,上工守神(2)
第9頁:第二部份:肺與大腸相表裡 第10頁:第二部份:脾經和胃經
第11頁:第二部份:心腹之患 第12頁:第二部份:腎與膀胱相表裡
第13頁:第二部份:千萬不要病入膏肓 第14頁:第二部份:肝膽相照
第15頁:第二部份:任督二脈 第16頁:第三部份:鼻為「面診之王」
第17頁:第三部份:舌為「心」之苗 第18頁:第三部份:眼睛,透視疾病的窗口
第19頁:第三部份:心臟有疾病,耳朵露馬腳 第20頁:第三部份:察顏觀色知健康
第21頁:第三部份:眉毛,不是個擺設 第22頁:第三部份:口中有異味,責在臟腑
第23頁:第三部份:口水過多,病在脾腎 第24頁:第三部份:鼻涕眼淚多了也是病
第25頁:第三部份:鼻出血,不要盲目清火 第26頁:第三部份:汗臭腳,「脾氣」大
第27頁:第三部份:手腳冰冷,不可盲目溫補 第28頁:第三部份:白帶,女人的另一位老朋友
第29頁:第三部份:遺精,不僅僅是腎虛 第30頁:第三部份:夢是身體有話要說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