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我們這個時代的病:關於人性真相的心理解析 作者:孫未

我們這個時代的病:關於人性真相的心理解析 作者:孫未

第四部份:公眾文化現象析(2)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孫未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像貝克漢姆,觀眾需要他踢球的時候,他就勇猛。媒體需要他上鏡的時候,他還懂得塗指甲油。太太需要他溫存的時候,他沒準描眉描得勝過維多利亞的化妝師。
  
  沒有人願意三頭六臂,生存壓力使之然,就像女人早就被要求在職場幹練果敢,男人早就被要求在人際關係中迎合溝通,至於兩性關係之間的訓練,倒還屈居其次了。
  
  榮格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人格。如果執著於僵化的性別觀念,就會讓我們無法達到完滿的自我,這個觀點與佛教相通。成佛之路何其不易,要修成亦男亦女,現代社會的要求還真夠高的。
  
   當我們快要模糊了性別時,值得回憶一下,性別從何處始。進化論人格心理學指出,我們之所以要尋找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是基於祖先的天性。非但如 此,繁殖的生物信號指示,富有的男人意味著能保障後代的養育,年輕的女人意味著能生育更健康的後代,這都是異性的首選。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似乎是進化得更好了,模糊的性別,姐弟戀,甚至同性戀,都在昭示著我們正擺脫繁殖指令的桎梏。
  
  但是,是什麼推動我們走向了雙性化?是榮格的修煉,是實用主義的兩性相處之道,抑或是現代社會替代了原始森林對人類基因的另一種鞭策?
  
  據說貝克漢姆塗了粉紅色的指甲油後,英國的指甲油櫃檯,男性顧客爆滿。鑒於各品牌已紛紛推出男用化妝品,為了GDP的上升,我們也應該把貝克漢姆列為優質基因,進行大規模推廣。
  
  延伸閱讀
  
  對「雙性化人格」的通俗理解
  
  所謂雙性化人格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較多的男性氣質和較多的女性氣質的人格和心理特徵。這是一種超越傳統性別分類,更具有積極潛能的理想類型,而絕非一般帶有否定和扭曲含義的所謂「不男不女」的同義語。
  
  從女性方面來講,脆弱、無助、缺少自信心和競爭力,只是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女性氣質無法使女性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而某些「超常」的婦女則同時具有獨立、自信、理性等一貫被定性化為男性所有的特質,比如《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就具有雙性化人格。
  
  關於人性真相的心理解析
  
  一個獨立得讓女人覺得自己不被需要的男人,
  
  反而很難讓女人獲得安全感。
  
  一個在事業上攻城略地,
  
  卻把這種攻擊性也帶進兩性關係中且不懂得妥協的男人,
  
  更無法給女人提供愛情的樂趣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書稿簡介
第3頁:引言 第4頁:第一部份:中國娛樂界人物析(1)
第5頁:第一部份:中國娛樂界人物析(2) 第6頁:第一部份:現實假扮夢想(1)
第7頁:第一部份:現實假扮夢想(2) 第8頁:第一部份:謊言有毒(1)
第9頁:第一部份:謊言有毒(2) 第10頁:第一部份:越老越難成嫁娶(1)
第11頁:第一部份:越老越難成嫁娶(2) 第12頁:第一部份:謝謝你曾用心讀我(1)
第13頁:第一部份:謝謝你曾用心讀我(2) 第14頁:第一部份:越老越難成嫁娶(1)
第15頁:第一部份:越老越難成嫁娶(2) 第16頁:第一部份:謝謝你曾用心讀我(1)
第17頁:第一部份:謝謝你曾用心讀我(2) 第18頁:第二部份:愛是一種修煉
第19頁:第二部份:對「自戀障礙」的通俗理解 第20頁:第二部份:為什麼我總遇到這種事(1)
第21頁:第二部份:為什麼我總遇到這種事(2) 第22頁:第二部份:女兒,男人生命中的最愛(1)
第23頁:第二部份:女兒,男人生命中的最愛(2) 第24頁:第二部份:當心理學擁抱達爾文(1)
第25頁:第二部份:當心理學擁抱達爾文(2) 第26頁:第三部份:電影大片及熱書析(1)
第27頁:第三部份:電影大片及熱書析(2) 第28頁:第三部份:並非黑暗童話
第29頁:第三部份:孱弱的英雄(1) 第30頁:第三部份:孱弱的英雄(2)
第31頁:第三部份:人類共同的記憶謊言(1) 第32頁:第三部份:人類共同的記憶謊言(2)
第33頁:第三部份:不知死活是幸福的(1) 第34頁:第三部份:不知死活是幸福的(2)
第35頁:第四部份:公眾文化現象析(1) 第36頁:第四部份:公眾文化現象析(2)
第37頁:第四部份:濫性網絡寫作的悖論 第38頁:第四部份:看假人秀「真人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