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自己是最好的醫生:細說24種常見病 作者:洪昭光

自己是最好的醫生:細說24種常見病 作者:洪昭光

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6)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洪昭光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降低:
  
  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性貧血以及出血性疾病、部分出血性中風、肝硬化、尿 毒症等。血漿黏度(SV)正常參考值1.4~1.8臨床意義增高:大於4時,可考慮高黏滯綜合征;達到6~7或以上時,可有明顯的伴隨症狀出現,其餘臨床 意義同全血黏度檢測。紅細胞比積測定(Ht)指一定容積全血中紅細胞所佔的百分比,又稱紅細胞比容、紅細胞壓積。正常參考值男性40%~54%女性 37%~47%新生兒48%~68%臨床意義基本同紅細胞計數或血紅蛋白測定,常作為貧血診斷和分類的指標。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紅細胞增多 症,如肺心病、矽肺、法洛四聯症、高山病等,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脫水、嚴重燒傷等,也可見於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的正常人。降低:各種貧血等,也見於正常孕 婦。紅細胞沉降率測定(ESR)血液加抗凝劑後,置於特製的玻璃管中,測定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降的距離,成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正常參考值(魏氏 法)成人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兒童12mm/h以下臨床意義血沉增快常提示疾病狀態,但沒有特異性。
  
  反之, 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疾病。增快:1風濕熱、結核病活動期、急性細菌性炎症,如肺炎、化膿性膽囊炎、乳突炎、輸卵管炎等。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創傷、 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克山病等。3各種原因所致高球蛋白血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腎炎、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惡性 淋巴瘤等。4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等。5貧血時,血沉可輕度增快。6生理性增快:妊娠3個月至產後1個月、年幼小兒、60歲以上老人。減慢: 一般臨床意義不大。止血與凝血障礙檢測血小板計數(PLT)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數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可保護毛細血管的完整性,參與 機體的凝血過程。血小板計數是診斷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的主要檢測項目。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10萬~30萬/mm3)臨床意 義有助於臨床上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瀰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急性白血病、脾 功能亢進、中毒、放射損傷、化療等。增多: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化膿性感染、缺鐵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大出 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感染、缺氧、創傷、骨折等。血小板黏附試驗(PAdT)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於異物表面,是血小板的一項重要止血功能。通過 檢測黏附於異物表面的血小板數量,可反映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正常參考值(玻璃球法)男性34.9%±6.0%女性39.4%±5.2%臨床意義降低:血小 板無力症、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紅斑狼瘡、異常蛋白增多及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等。增高:心肌梗塞、腦血栓形 成、血栓性靜脈炎、腎小球腎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脂血症及手術後等。
  
  血小板聚集試驗 (PAgT)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間相互黏附,也是血小板的一種重要的止血功能。正常參考值ADP(血小板聚集誘導劑)1.0mol時,最大聚集率為 62.7±16.1%。因方法與誘導劑不同而異。臨床意義降低: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 心內膜炎、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保泰松等)。增高:靜脈血栓、心肌梗塞、腦梗塞、糖尿病等。凝血時間(CT)指離體靜脈血與體外異物表 面接觸後,體內內源性凝血系統被激活,最後生成纖維蛋白而使血液凝固的時間。正常參考值玻璃管法5~10min,塑料管法10~19min,硅管 法:15~32min。臨床意義主要用於檢測內源性凝血系統的凝血因子有無缺陷。延長:1凝血因子Ⅷ、Ⅳ、Ⅺ明顯減少,如甲、乙、丙型血友病。2凝血酶原 或纖維蛋白原嚴重減少,如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纖維蛋白原減少症、嚴重肝病、阻塞性黃疸等。3纖溶亢進,應用抗凝藥物及瀰散性血管內凝血晚期等。 縮短:血栓性疾病、瀰散性血管內凝血早期等。凝血酶原時間(PT)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
  
   正常參考值奎克一期法為12~14s,超過正常對照3s有診斷價值;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B)為1±0.10,相關凝血因子減少時,此比值增大。臨床 意義延長:凝血酶原或V、Ⅶ、X等因子中的一種或多種不足,或者纖維蛋白原明顯減少,或者應用抗凝藥物等。目前PT在臨床上另外一個重要用途是做為口服抗 凝藥(如華法令)的監測指標。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如安裝人工瓣膜、血栓栓塞等,一些病人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但後者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出血,為使抗凝作用 最佳而不出血,需要對口服抗凝劑進行監測,凝血酶原時間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指標。縮短:血液高凝狀態,見於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多發性 骨髓瘤、婦女口服避孕藥等。纖維蛋白原正常參考值2~4g/L(0.2~0.4g/dl)臨床意義增高:1感染及無菌性炎症:如肺炎、肺結核、膽囊炎、腎 炎、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等。2其他:放射治療、脂肪腎。降低:1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症。2重症肝病:急性黃色肝萎縮、肝硬化。3瀰散性血管內凝血。 肝膽功能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也稱谷丙轉氨酶(GP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的胞質中,在心肌、骨骼肌及其他組織中的含量較低,也存在於體液如血 漿(清)、腦脊液、唾液及膽汁中。正常參考值0~40U/L臨床意義人體內肝、心、腎、肌肉等器官和組織內都含有ALT,當這些器官、組織或細胞有炎症或 受損時,ALT就大量地釋放到血液中,使之明顯升高。ALT的活性以肝細胞中最高,是肝細胞受損時最敏感指標之一。
  
  增高常見於急 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膽囊炎、膽管炎、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狀腺 功能能亢進、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瘧疾、流行性感冒、外傷、嚴重燒傷、休克、藥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劇烈運動等。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也稱 谷草轉氨酶(GOT),主要存在於心肌、肝臟、骨骼肌、腎臟、胰腺、脾、肺、紅細胞等組織細胞中,也存在於體液如血漿(清)、腦脊液、唾液及膽汁中。測定 該酶對心肌梗塞、肝病及肌營養不良有很大的臨床價值。正常參考值0~40U/L臨床意義AST在心肌細胞內含量較高,肝臟次之。AST可作為急性心肌梗塞 的敏感指標,在發病6~12h內開始升高,24~48h達高峰,至4~5日降至正常。AST活力升高的水平與急性心肌梗塞的範圍和損傷程度平行。增高:急 性心肌梗塞發病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膽道疾患、內分泌疾病、急性胰腺炎、肺梗死、溶血性疾病、藥物中毒、 白血病。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比值(AST/ALT)正常參考值1.15左右臨床意義在檢測肝功能的酶學實 驗時,最好AST、ALT同時測定,因為兩者比值對肝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病情變化,都有一定價值。1正常人的比值大於1,平均為1.15。2急性肝炎早 期或輕型肝炎時,其比值下降至0.5左右;至恢復期,比值逐漸上升,其恢復正常的時間較轉氨酶絕對值恢復時間為遲。3阻塞性黃疸時常小於1。4慢性活動性 肝炎及肝硬化比值常升高。5肝癌患者病程愈長,比值愈高,很多患者臨終前此比值超過1.5。6有助於鑒別酒精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患者AST活 性常大於ALT活性,而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ST小於ALT。-谷氨酰氨基轉移酶(-GT)舊稱-谷氨酰轉肽酶(-GTP或GGT)。正常參考值 8~50U/L臨床意義-GT在肝臟的活性較高,僅次於腎、胰,在肝臟內廣泛分佈於肝細胞微細膽管和膽管系統。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便秘 第2頁:第一部份:從糞便觀察健康狀況
第3頁:第一部份:順利排便的秘訣 第4頁:第一部份:延伸閱讀:大腸癌
第5頁:第二部份:齲齒 第6頁:第二部份:牙齒的構造
第7頁:第二部份:不同人生階段的齲齒狀況 第8頁:第二部份:正確的刷牙方法
第9頁:第二部份:延伸閱讀:牙周病 第10頁:第二部份:祛除牙石,預防症狀惡化
第11頁:第三部份:感冒 第12頁:第三部份: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的差異
第13頁:第三部份:警惕感冒併發症(1) 第14頁:第三部份:警惕感冒併發症(2)
第15頁:第三部份:預防感冒的10大注意事項 第16頁:第三部份:延伸閱讀:肺炎(1)
第17頁:第三部份:延伸閱讀:肺炎(2) 第18頁:第四部份:胃炎
第19頁:第四部份:胃壁黏膜是指什麼? 第20頁:第四部份:急、慢性胃炎的病因有所不同
第21頁:第四部份:急性外因性胃炎 第22頁:第四部份:急性內因性胃炎
第23頁:第四部份:兒童胃炎 第24頁:第四部份:慢性胃炎與多種因素有關
第25頁:第四部份:慢性胃炎的分類 第26頁:第四部份:引發胃炎的幽門螺旋桿菌
第27頁:第四部份:胃炎的診斷有賴於症狀表現和胃鏡檢查 第28頁:第四部份:胃炎的治療和預防重在調養
第29頁:第四部份:延伸閱讀胃‧十二指腸潰瘍 第30頁:第四部份:潰瘍的發病與胃液分泌有密切關係
第31頁:第四部份:十二指腸潰瘍 第32頁:第四部份:檢查首先要排除癌
第33頁:第四部份:飲食療法與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第34頁:第五部份:貧血(1)
第35頁:第五部份:貧血(2) 第36頁:第五部份:貧血(3)
第37頁:第五部份:延伸閱讀:白血病(1) 第38頁:第五部份:延伸閱讀:白血病(2)
第39頁:第五部份:延伸閱讀:白血病(3) 第40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1)
第41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2) 第42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3)
第43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4) 第44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5)
第45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6) 第46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7)
第47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8) 第48頁:第六部份:附錄一常見化驗參考值及其意義(9)
第49頁:第六部份:附錄二家庭用藥必備常識(1) 第50頁:第六部份:附錄二家庭用藥必備常識(2)
第51頁:第六部份:附錄二家庭用藥必備常識(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