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般來說,引補可在冬至前1個月進行,可選用芡實燉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以調整脾胃功能。還可以燉些羊肉,加生姜成羊肉大棗湯,也有同樣功效。做好引補,接下來就可以滋補了。
  
  按照中醫理論,滋補通常可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和補陽。
  
  補氣是針對氣虛體質。像行動後冒虛汗、說話無力、精神疲乏、女性子宮脫垂等,這時候要多食用些有益氣健脾功效的補氣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紅棗、胡蘿卜、豆漿、雞肉等。飲食上也可添加紅參、白術、黃芪和五味子等中藥材。
  
   補血是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月經量少且色淡等體征,可選用對血虛證者有補益作用的食物,如動物肝髒、動物血制品、 龍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海參、魚類等。有補血作用的中藥材有當歸、熟地、白芍、阿膠、首烏和十全大補膏等。
  
   補陽是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食用具有補陽助火、溫腎助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蝦類、鹿肉等,適用於老年人腎陽 不足、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無力、夜間尿多、性功能減退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鴿蛋、鱔魚等也有補陽作用。此外,中藥材上可選用鹿茸、杜仲、韭菜 籽、蛤蚧和十全大補酒等調補。
  
  補陰是針對陰虛體質。像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婦女白帶增多等,可食用具有滋養陰液、生津潤燥功效的食物,如銀耳、木耳、梨、牛奶、雞蛋、葡萄、白菜等。中藥材中如白參、沙參、天門冬、鱉甲、龜板、冬蟲夏草、白木耳等對陰虛證都有補益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所說的進補是一種針對“虛”證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補充人體的不足之處。現代人其實不缺營養,真正“虛”的不多,失調更為嚴重,而失調 的調整,一年四季均可。因此冬令進補必須按照“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要視機體的陰陽盛衰而“有的放矢”地進行調補,切 莫多多益善,更不可盲目進補,否則會造成虛者更虛,實者更實,使人體內平衡失調,出現許多不良反應。最好請有經驗的中醫指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對於無疾病且身體強壯的人,如果超量服用補藥,會產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滋補綜合征。此外,像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的人建議先不要進補,以免加重病 情。特別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如果攝入太多,會免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建議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這些對血脂影響都不 大,還可增強體質。
  
  還有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容易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這是因為冬天是蔬菜生產的淡季,人 體會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便容易導致上述症狀的發生。所以在冬季,應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因為它們均富含維生素。除此之外,冬季 應該多吃大白菜,俗話講“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在冬季吃最好,不僅是時令菜,而且大白菜是溫性的,不寒不熱,當飯吃也沒事,最重要的是可以補充冬季維生 素不足。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菜維生素含量都比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對健康更好。
  
  除此之外,由於地理環境各異,生活方式不同,南北進補要有差異。與此同時,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溫補、平補或清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一般來說,北方因氣候寒冷,進補應以溫補為主。溫補即是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注重補腎養精助陽,以預防寒症,適用於陽虛或氣陽虧損,如肢冷、畏寒、乏 力、疲倦、小便清長而頻或水腫等症患者。常用的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豬肝、鱔魚、海蝦,或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長江以南地區因冬季氣溫溫和得多,所以進補應以平補為主,可是適當增加雞、鴨、魚類。平補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應用不熱不寒、性質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 米、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類、扁豆、白菜、鵪鶉、豬肉、牛奶等。一種是應用既能補氣又能補陰的食物,如山藥、蜂蜜等,以及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 物,如枸杞子。這些食物適用於普通人保健。
  
  此外,南方的氣候特點是濕加熱,因此“舌苔”是最能反映濕與熱的指標,尤其是腸胃方面的症狀,“黃苔”一般代表熱、“厚白苔”則表示濕,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此時身體不宜進補,而應清熱除濕,或者好好運動出一場大汗。
  
  地處高原山區,因雨量少氣候偏燥,所以進補應以清補為主。清補是用性質平和或偏寒涼的食物,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水果、蔬菜、冰糖為宜,如蘿卜、冬瓜、西瓜、小米、蘋果、梨、黃花菜等。
  
  對於食補,應盡量利用當地、當令的特產發揮功效,如延邊的狗肉、寧夏的枸杞、山東的大棗、吉林的山蛙等。食補貴在持久,一次進補量不可過大,更不應急於求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進步得當,補出真正的好身體。
  
  膏方是最好的進補藥:慢性病要量身定做滋補膏
  
  從中醫進補養生角度來看,進補可選擇食補,亦可選擇藥補,藥補首推膏方。
  
   中醫膏方最早可見於《黃帝內經》,是中醫劑型的一種,屬復方、大方。膏方是一門高深學問:首先就診者要向醫師提供籍貫、年齡、民族、近期自我感覺、精神 與睡眠情況、飲食與排便狀況、日常生活習慣、職業情況、特殊生理階段、服用藥物情況以及病史等資料;然後醫師經望舌、切脈,整體辨證後,根據患者的情況量 體裁衣開出膏方,最後再將中藥飲片反復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濃縮後,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一種膏狀物質。其加工相當講究,比如藥材要道地,細料要分開煎, 入膠時要認真掌握火候,入糖時要注意是否黏鍋或燒焦……制作一料膏方要花費相當多的工夫。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