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七○一年~七六一年‧唐朝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

名 維,字摩詰,因喜誦《維摩詰經》故。唐代山西河東人。生於佛教家,其母篤信佛,持戒坐禪。母卒後,捨莊為寺。居士自幼耳濡目染,虔誠奉佛。九歲能文,善繪 墨山水,分外傳神,近視亂墨一片,遠觀奇峰異谷活現紙上。後人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年喪妻,不續弦。晚年長齋,念佛坐禪。自奉儉樸,常齋供僧。 受神會大師之囑,撰〈六祖碑銘〉,可知對佛法研究如何之深。惜對國未盡忠,待友未盡義。安史之亂,未離京隨駕;摯友孟浩然來投,未能及時引見唐明皇。臨終 時,索筆寫告別親友書,投筆而逝。年六十一,著《輞川集》行世。


贊曰

夙植德本 現宰官身 吟詩作畫 稚齡能文
承母遺訓 捨宅寺門 投筆而逝 古今奇人

又說偈曰

唐代震旦王維摩 佛教家庭修多羅
智慧超人為右相 行解並重駕法舵
能詩善畫悠然樂 文章道德俱灑脫
預知時至別親友 談笑往生覲見佛


白話解

人生在世,好像著棋一樣,有時著贏了,有時不會著,就把棋步輸了。著贏了,表示眾善奉行;著輸了,就是諸惡已作。

王維居士,因為他喜歡《維摩詰經》,所以字「摩詰」。他是唐代山西河東輞川人。他生在一個很好 的家庭──信佛的家庭,所以自小學佛。為什麼他能生在佛教家庭呢?因為他和佛有緣,過去世所種的善根不錯。他的母親篤信佛教,長年持戒坐禪,所以他從小眼 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都是佛教的環境,就成為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甚至母親死後,他上表皇帝,捐出自己的屋宅,作為佛寺。

可惜他有妒嫉心,嫉賢妒能,因此有的時候做事就做得不當然,沒能禮賢下士、選賢與能;因為這樣,所以他才遇到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他也沒有氣節,茍且偷安,委曲求全,這是他沒有智慧的地方。

他很小的時候,就會寫文章,當然這是由於父母的栽培,以及各方面的助緣,才能這樣。他又善於水 墨畫,尤其是潑墨山水,畫得分外傳神。他的畫裏好像有一首詩,每逢作詩也好像有一幅畫,所以他的詩畫分不開;有心的人詳細觀察,就能得到其中傳神的妙理。 他的畫在近處看,只見黑黑一片墨;要是遠觀,就看到奇峰特出,異谷宛然,好像真的一樣,活靈活現,所以一般人對他的畫評論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這種的境界裏邊,他大約也有一點自滿、驕傲。

雖然他的詩畫這麼好,但是他身為國家右相(右相就是宰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沒有把國 家治理得太平無事,因此就發生安祿山和史思明造反之事,擾亂國家治安,足見他是名有餘而智不足──身為國家宰相,這是很大的名譽;可是沒能防患於未然,令 安史之亂消滅於無形,這是智慧不夠。

因為他沒有智慧,就大約有一種拖泥帶水,猶疑不決,優柔寡斷的個性,所以唐明皇從京城逃難到西蜀的時候,他也不知去好,還是不去好,於是就沒有跟著走。沒有跟著走的原因,或者他以為安史會成功,他還能保留現有的地位;或者他想走也來不及了,所以沒有走得脫(註1)。

那麼他對國家沒能盡上忠心,這一步棋是下錯了。又對友人沒有盡義,不能薦賢──把朋友推薦出來治理國家。他的莫逆之交、摯誠之友孟浩然來投他,當時他大概有點妒嫉的心理,或者有不得已的情形,所以沒有藉此良好的機會引薦於唐明皇,這就是他對朋友沒有盡義的地方(註2)。

因為這樣,所以他在晚年的時候長齋念佛,閉門思過。雖然在中年時妻子就已過世了,但一直不曾續 弦,自己過著很儉樸的生活,也常常去供養三寶。大概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很多事,所以要在佛前求懺悔。當他六十一歲臨終的時候,向家人要筆墨,寫了一封信告 別親戚朋友。寫完之後,把筆一放就往生了。可見他臨終時功夫不錯,有一點修行,能預知時至。

因為他有學問,所以神會大師託他作六祖碑銘,將六祖的生平事跡誄碑刻銘流傳於世,由此可知他對佛法研究很深。他的著作有《輞川集》流行於世。

不管他生前所做的對不對,因為他沒有大的過錯,所以也讚歎他幾句。

贊曰

宿植德本,現宰官身:王維在前生修行過,種過善根,所以今生能做到丞相;可是雖然做到丞相,他卻不會做,於是就吟詩作畫,這是現宰官身。

吟詩作畫,稚齡能文:他很小的時候就能作文章,史家稱他「九歲知屬辭」,屬辭即是作文章。文章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他能改過,這是重要的。

承母遺訓,捨宅寺門:他的母親教子有方,令他信佛。所以他繼承母親的遺訓,在母親去世之後,把屋宅捨出來作寺院。

投筆而逝,古今奇人:他能把筆一放就圓寂了,這也是古今少有的奇人。

又說偈曰

唐代震旦王維摩:他生在唐代的時候。「震旦」就是中國,印度稱中國為震旦。這個居士不知慚愧,自稱王摩詰,自比維摩詰居士。至於他是不是維摩詰?夠不夠資格?這不能定論。

佛教家庭修多羅:他生在很好的佛教家庭,所以自小研究佛教,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

智慧超人為右相:他自小學佛,所以養成一種超人的智慧,後來做國家的右丞相。

行解並重駕法舵:他明白佛法,又能實行;能實行,又明白佛法──解行並重。「駕法舵」,他可以說是現宰官身,來為眾生說法的。

能詩善畫悠然樂:他又能作詩,又能畫畫,悠然自得,很快樂的。

文章道德俱灑脫:他的文章和道德都非常可取,也非常可觀,有一點出塵的味道。

預知時至別親友:他預先知道自己死的時候已經到了,所以就寫一封遍告親友的書信;寫完後,就談笑往生。

談笑往生覲見佛:他把筆往下一放,很高興似的就往生了,去見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雖然他做錯一些事,但是他臨終的境界還算不錯,還算迷途知返歸去來。


註1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造反,攻陷長安,王維為賊兵所獲,被拘禁於古寺中,曾作有凝碧詩一章寄其感慨,詩云:「萬戶傷心野生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後來安史之亂平,王維以此詩減罪。王維經此遽變,更篤信奉佛,長齋禪誦。

註2孟浩然,唐湖北襄陽 人,與王維並稱「王孟」,乃山水、田園詩人。天寶年間,王維官拜郎中,一日私邀浩然入其官府內宅,俄而報玄宗臨幸,浩然錯愕伏匿床下;維不敢隱,據實以 報;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浩然遂出。帝命吟近作,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道:「卿不求仕,而朕何嘗棄卿,奈何誣 我!」因命放還南山,王維未及時加以勸諫。浩然仕途不順,抑鬱終生。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編後感言
第3頁:七步成詩──曹子建 第4頁: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第5頁:才高氣傲──謝靈運 第6頁:流連辭賦──蕭昭明
第7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 第8頁:雲橫秦嶺家何在──韓愈
第9頁:松下問道──李翱 第10頁:香山居士──白居易
第11頁: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第12頁:忠烈賢相──文彥博
第13頁:六一居士──歐陽修 第14頁:改頭換面──曾鞏
第15頁:破缸救友──司馬光 第16頁:變法失敗──王安石
第17頁:一屁蹦過江──蘇東坡 第18頁:無盡居士──張商英
第19頁:滌親溺器──黃山谷 第20頁: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21頁:膽大妄為──施耐庵 第22頁:一代經師──宋濂
第23頁:投機崇洋──胡適之 第24頁:國畫第一──張大千
第25頁:孝子教授──臧廣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