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宣化上人著

弔民伐罪──周武王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前一一三四 ~ 一一一五年

名 發,文王次子,嗣為西伯。殷紂王無道,為拯救水深火熱中黎民,故率諸侯,弔民伐罪。以姜尚為軍師,周公旦為輔相,於牧野一戰,殷軍大敗,紂王自焚。即帝 位,國號曰周,建都鎬京,仁政愛民,百姓奉公守法,其樂融融。封姜尚於齊,周公於魯,殷紂王之子武庚於宋,以三監(管叔、蔡叔、霍叔)防其叛變。在位十九 年崩,其子成王立,年幼多病。周公旦攝政,盡職盡忠,不辭辛勞,有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善待天下士,恐失一賢人,奠定周朝國運八百載。


贊曰

大志大仁 為國救民 誅一獨夫 凡百殷勤
水深火熱 置腹推心 除暴安良 德冠古今

又說偈曰

弔民伐罪周武王 亂極思治救饑荒
伯夷叔齊併馬諫 飛虎子牙共商量
義旗高舉平天下 仁政普施化頑氓
功蓋天地澤流廣 岐山子孫壽綿長


白話解

周武王姓姬,名發,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二個兒子。殷紂王封姬昌為西伯侯,那時殷紂王寵信妲己,妲 己妖言惑眾,害死很多人。殷紂王拿人命當兒戲,斫朝涉之脛,砸骨驗髓;剖孕婦之腹,破腹驗胎;有種種暴虐的行為。所以老百姓都不佩服,很多地方起叛亂,反 對殷紂王。當時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仍然服從殷紂王,沒有造反。等到武王的時候,實在忍不了暴君的行為了,所以他弔民伐罪──哀弔受殘害的人民,討 伐暴虐的罪人,救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他以姜尚為軍師,做軍中的指揮人,以周公旦做輔相,處理國內政事。在牧野一戰,大敗殷紂王。紂王的軍隊雖然聲勢浩大,可是沒有鬥志,全軍潰敗。紂王知道自己天下不保,所以用火把自己燒死,殷朝從此滅亡。嗣為西伯的姬發即帝位,國號周,是為周武王。

周武王即帝位後,封姜子牙於齊國,做齊國的諸侯;封周公於魯國,做魯國的諸侯;封殷紂王的兒子 武庚於宋國,也就是在商朝原來的首都附近,但是又怕他會造反,所以在附近又封了管叔、蔡叔、霍叔來監視他。想不到要是沒有他們三位,武庚還不會造反,有了 他們三個人串弄,他反而在成王時造反。

武王在位十九年而崩(皇帝死就好像山崩了一樣,所以說是崩),他的兒子成王立。成王年紀很小,身體不太健康,一切政事都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管理。周公旦攝政時,善於禮賢下士,無論誰有事想要見他,他一定會接見,所以他忙的程度是無法形容的,從兩個例子可見一斑。

「一飯三吐哺」,他忙到吃一頓飯時,要把口裏的飯吐到碗裏,整冠束帶出去接見客人,因為口裏含著飯不好見客,見完客再回來吃飯;曾經在一頓飯的時間,三次把飯吐到碗裏去接見客人。

「一沐三握髮」,古人都是留頭髮的,男女都有長髮;他沐浴,正在洗頭的時候,客人來了,他來不 及把頭髮梳好,就把它挽起來,戴上帽子去見客人;曾經在洗一次頭髮時,三次挽起頭髮去見客人。忙得這樣!這是為什麼?就因為恐怕把天下的賢人埋沒了。因為 他能這樣禮賢下士,所以奠定了周朝的國基,周朝的國運有八百多年那麼長。

贊曰

大志大仁,為國救民:周武王有大的志願要救老百姓,有大的仁心來為民除害。他弔民伐罪,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問題,為了救老百姓。

誅一獨夫,凡百殷勤:他殺一個害人的獨夫,也就是殷紂王。他對一切事情都是殷殷勤勤的,不因循苟且,所以忙得不得了。

水深火熱,置腹推心:因為不忍心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裏,所以他推心置腹地要救老百姓。推心置腹,就是用他的真誠心。

除暴安良,德冠古今:他這是為了除暴安良。他的道德存心,不是像一般人的;一般人只想爭權奪利,爭奪皇帝的位置。

又說偈曰

弔民伐罪周武王:周武王弔民伐罪。

亂極思治救饑荒:當時老百姓沒有飯吃,甚至於連水都沒得喝。所以武王弔民伐罪,就是為了除暴安良,救老百姓的饑苦,令老百姓都安居樂業。

伯夷叔齊併馬諫:伯 夷和叔齊是兩位賢人,他們是孤竹君的兒子。孤竹君把國家傳給第三個兒子叔齊,伯夷認為父親既然傳位給弟弟,為了讓弟弟安心繼位,於是就先逃走;叔齊認為國 位應該由哥哥伯夷繼承,所以也跟著逃走,也不做國君。他們兩位都不要作君主擁有天下,能把天下看得這麼平常,視天下不如一雙破鞋那麼值錢,所以他們都是有 德之士。他們知道武王要伐紂,於是兩兄弟騎著馬,攔住武王的坐騎,對武王說不應該以臣弒君。

後來天下歸周朝,他們認為自己是商朝的遺臣,所以引以為恥,義不食周粟──不吃周朝土地所產的 糧食,於是隱居到首陽山,採薇而食。有人又告訴他們:「你們採薇而食,這個薇也是周朝的土地所生出來的。」以後他們兩個人就什麼都不吃,餓死在首陽山。所 以孔子說:「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飛虎子牙共商量:飛虎是黃飛虎,是紂王朝廷的一個功臣、大將軍,以後因為覺得紂王暴虐無道,就去投奔周武王,幫著周武王興兵伐紂。子牙就是姜子牙,他們兩個一文一武,一起商量國事。

義旗高舉平天下:周武王用仁義之師,高舉義旗,天下都響應,很容易就把天下平定,於是天下就太平了。

仁政普施化頑氓:他用仁慈的政策教化老百姓,令頑固不化的老百姓也不頑固了,令不守規矩的流氓也都找到適當的職業,而循規蹈矩。

功蓋天地澤流廣:雖然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是以臣伐君,但是他的功勞是很大的,他是為了除去一個殘暴的人,而救整個國家的老百姓,所以他的功勞可以和天地相比擬,和天地一樣大;他的恩澤也流傳得特別廣。

岐山子孫壽綿長:岐山就是周朝的發源地。周朝的國運和它的子孫,壽命都是很綿長的,有八百多年那麼長。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中國之始祖──黃帝
第3頁:禪讓傳賢──唐堯 第4頁:孝感動天──虞舜
第5頁:平治洪水──夏禹王 第6頁:夏朝末代昏君──夏桀王
第7頁:商朝開國明君──商湯王 第8頁:殷朝無道暴君──殷紂王
第9頁:至德施仁──周文王 第10頁:弔民伐罪──周武王
第11頁:王室凋零──周昭王 第12頁:烽火戲諸侯──周幽王
第13頁:專制獨裁暴君──秦始皇 第14頁:佛教大護法──阿育王
第15頁:北傳大乘經藏之始──迦膩色迦王 第16頁:佛法東來──漢明帝
第17頁:餓死臺城──梁武帝 第18頁:弒父敗國──隋煬帝
第19頁:貞觀之治──唐太宗 第20頁: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第21頁:棒喝不悟──唐宣宗 第22頁:杯酒釋兵權──宋太祖
第23頁:脫卻龍袍換袈裟──清世祖 第24頁:傀儡皇帝──清德宗
第25頁:編記 第26頁:讀者感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3 12:17:38
又或者,這件事根本就不是發生在周昭王時期,而是發生在與佛陀出生年代較為相輔合的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

以上是我對於此事的疑問.

PS:以上從2012/5/12 19:00:09的第一篇至本篇評論皆由同一人所寫,由於字數有限,所以分不同時段發表出來。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3 11:39:49
況且兩者在千年後,卻都有佛法東傳的事實,也就是說,佛法在千年後當傳到中國的預言,意外地吻合了.

所以我的疑問是,由於周昭王在世的時期,佛陀還尚未誕生,那當時的這個預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後人為了取悅皇帝而編造的歷史?還是其實周昭王他們看到的只是佛陀在誕生之前所示現的瑞相,並且因此而誤以為是佛誕?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2 21:08:53
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並於雒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若以佛陀出生的年代開始計算,千年後大約是達摩祖師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4]。其登岸處立有「西來初地」一碑(即今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北側的西來正街一帶,古爲港口)。

所以,周昭王時期預言佛陀的誕生,和佛陀真正出生的年代,這中間的落差很大,況且兩者在千年後,卻都有佛法東傳的事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2 19:00:09
關於: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王室凋零──周昭王

佛陀出生的年代大約是公元前五世紀(維基百科上寫:約公元前563年或前623年)
,與這裡所寫“周書異記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日云:「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四月初八日”,於年代上有很大的落差.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95年至前977年,但果真過千年的時間,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夢見金人,其名曰佛,於是派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