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治所在今浙江龍泉)天童滅翁天目文禮禪師,靈隱鬆源崇岳禪師之法嗣,俗姓阮,杭州臨安人。文禮禪師六歲時,有一天,提著籃子,隨母親上山採摘桑葉,忽然心裡生起一個疑問來:“攜之者誰耶(提籃子的是誰)?”他久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問他的母親,母親告訴他,這個問題只有出家人才能解答。從此以後,文禮禪師便有了出家的想法。十六歲時,文禮禪師從本地真相寺智月禪師落發。受戒後,即投育王山佛照禪師座下參學。
初禮育王,德光禪師便問:“恁麼來者,那(哪)個是汝主人公?”
﹝這與六祖在大庾嶺上開示惠明禪師的話,頗為相似。﹞
文禮禪師一聽,便豁然領旨。
為了勘驗文禮禪師,後來有一天,德光禪師問:“是風動,是幡動,老僧如何?”
文禮禪師道:“物見主,眼卓豎。”
德光禪師又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甚處見祖師?”
文禮禪師道:“揭卻腦蓋。”
德光禪師一聽,遂點頭稱可,並令他留在座下,充當書記,負責寺院文案。
過了很久,文禮禪師便回到浙西,于上天竺聽習天台一心三觀之教義。
一天,文禮禪師無意間聽到一位行腳僧人談起崇岳禪師接眾的一段因緣。當時,鬆源崇岳禪師正在饒州薦福寺開法接眾。該因緣是這樣的——
崇岳禪師曾室中問僧:“不是風動,不是幡動。”那僧正要開口擬對,崇岳禪師便拈起拄杖,將他趕出丈室。
文禮禪師一聽到此因緣,當下頓忘知解。于是他便前往薦福,禮謁崇岳禪師。不久即蒙崇岳禪師印可,並盡得其旨。
文禮禪師應浙翁如琰禪師之邀請,于徑山分座接眾。南宋寧宗嘉定五年(1121),又應張镃居士之請,移住臨安慧雲。不久又住淨慈。
文禮禪師精通週易。當時象朱熹、陸九淵等一批大儒,都熱衷于闡揚道學。文禮禪師與他們一起交遊,向他們直示禪宗心法。朱熹曾向文禮禪師請益“毋不敬”之義,文禮禪師便叉手示之。楊慈湖曾問文禮禪師“不欺之力”,文禮禪師以偈答之曰:
“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幾人知。
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階正笏時。”
文禮禪師臨示寂時,告訴侍者說:“誰與我造個無縫塔?”
﹝宗門中,經常用“無縫塔”來比喻自性。自性不可言說,不可描畫,針扎不進,如同一座沒有縫隙的寶塔。﹞
侍者問:“請師塔樣(請師父畫一張無縫塔的圖樣)。”
文禮禪師默然良久,說道:“盡力畫不出。”
說完,便怡然而逝。春秋八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