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兜率從悅禪師,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俗姓熊,贛州人。從悅禪師少時即投本邑普圓院出家,受具足戒後,一度學習經論。後遊方參學,于道吾山充當首座和尚。
一日,從悅禪師率領幾位僧人,前往潭州(今湖南長沙)雲蓋山海會寺禮謁守智和尚(黃龍慧南禪師之法嗣)。
守智和尚剛與從悅禪師交談了幾句,便完全摸清了他的底細,笑道:“觀首座氣質不凡,奈何出言吐氣如醉人邪?”
從悅禪師一聽,面紅耳赤,熱汗如雨下,說道:“願和尚不吝慈悲。”
守智和尚于是又跟他交談,並不斷地用語言逼拶和刺激他。可是從悅禪師仍然是茫然無所知曉,于是他便請求守智和尚允許他入室參請。
守知和尚問:“曾見法昌倚遇和尚否?”
從悅禪師道:“曾看他語錄,自了可也,不願見之。”
守智和尚又問:“曾見洞山文和尚(寶峰克文禪師)否?”
從悅禪師道:“關西子(克文禪師的外號)沒頭腦,拖一條布裙,作尿臭氣,有甚長處?”
守智和尚便道:“你但向尿臭氣處參取。”
從悅禪師于是依教,前往洞山參禮克文禪師,並得其心要。
為了感謝守智和尚的指點,從悅禪師不久又回雲蓋,禮謁守智和尚。
守智和尚一見他,便問:“見關西子後,大事如何?”
從悅禪師道:“若不得和尚指示,洎乎嗟過一生。”
說完便禮謝,尋即又回到克文禪師座下。
不久,從悅禪師即于隆興鹿苑出世弘法。
當時,有一位名叫清素的禪師,曾經久參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道眼明徹,後于鹿苑附近,寓居一室,很少與人交往。
一日,從悅禪師正在吃蜜漬荔枝,清素禪師偶然從門前經過。從悅禪師招呼道:“經老人鄉果也,可同食之。”
清素禪師道:“自先師亡後,不得此食久矣。”
從悅禪師便問:“先師為誰?”
清素禪師道:“慈明也。某忝執侍十三年耳。”
從悅禪師一聽,驚疑不已,說道:“十三年堪忍執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
說完便把剩下的果子贈給了清素禪師,漸漸地兩人的關系變得親近起來。
清素禪師問:“師所見者何人?”
從悅禪師道:“洞山文。”
清素禪師又問:“文見何人?”
從悅禪師道:“黃龍南。”
清素禪師便感嘆道:“南匾頭見先師不久,法道大振如此!”
從悅禪師一聽,更加驚疑,于是便袖子裡藏著香,到清素禪師的住處,向清素禪師作禮。
清素禪師連忙站起來避開,並說道:“吾以福薄,先師授記,不許為人。”
于是,從悅禪師對清素禪師更加恭敬。
清素禪師被從悅禪師虔誠的求法之心所感動,便說道:“憐子之誠,違先師之記。子平生所得,試語我。”
從悅禪師于是便把自己平生所證所見,統統告訴了清素禪師。
清素禪師道:“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
從悅禪師道:“何謂也?”
清素禪師道:“豈不見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就這樣,經過幾個月的鉗鎚,從悅禪師終于得到了清素禪師的印可。清素禪師告誡從悅禪師說:“文(克文禪師)示子者,皆正如正見。然子離文太早,不能盡其妙。吾今為子點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
從悅禪師後于洪州分寧之兜率開法接眾,果然如清素禪師之教,嗣克文真淨禪師之法脈。
從悅禪師平常接人,常設三關以驗學者,猶如黃龍三關:
“一曰撥草瞻風,只圖見性,即今上人性在甚麼處?
二曰識得自性,方脫生死,眼光落地時,作麼生脫?
三曰脫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離,向甚麼處去?
為了更好地理解從悅禪師的禪法,再看他的三則上堂法語--
上堂:“始見新春,又逢初夏。四時若箭,兩曜如梭。不覺紅顏翻成白首。直須努力,別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園,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牽犁拽耙,須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麼處?”良久曰:“叱!叱!”
上堂:“無法亦無心,無心復何舍。要真盡屬真,要假全歸假。平地上行船,虛空裡走馬。九年面壁人,有口還如啞。參!”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諸禪德,大小傅大士,只會抱橋柱澡洗,把纜放船,印板上打將來,模子裡脫將去。豈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門,跳出斷常坑,不依清淨界,都無一物,獨奮雙拳,海上橫行,建家立國。有一般漢,也要向百尺竿頭凝然端坐,洎乎翻身之際,舍命不得。豈不見雲門大師道,知是般事,拈放一邊,直須擺動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薦得,猶是鈍漢。那堪更于他人舌頭上,咂啖滋味,終無了日。諸禪客,要會麼?剔起眉毛有甚難,分明不見一毫端,風吹碧落浮雲盡,月上青山玉一團。”喝一喝,下座。
從悅禪師圓寂于北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謚真寂禪師。有辭眾偈雲:
“四十有八,聖凡盡殺。
不是英雄,龍安路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