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治所在今山西汾陽)太子院善昭禪師,首山省念禪師之法嗣,俗姓俞,太原人。善昭禪師出家受戒後,即策杖遊方,遍歷禪席,每至一處,稍作停留,隨機叩發,這樣先後共參禮了七十一員善知識。雖然他收獲不小,但是未能徹旨。
善昭禪師後來到河南汝州首山座下。初禮首山省念禪師,善昭禪師便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百丈卷席,指百丈懷海禪師初參馬祖,先因野鴨子公案,被馬祖拽其鼻孔而開悟,第二天馬祖上堂說法,百丈遂上前卻座席。參見“百丈懷海禪師悟道因緣”章。﹞
首山和尚道:“龍袖拂開全體現。”
善昭禪師又問:“師意如何?”
首山和尚道:“象王行處絕狐蹤。”
善昭禪師一聽,言下大悟,當即禮謝首山和尚。
禮拜之後,善昭禪師道:“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lu,捕撈)始應知。”
當時,在場的還有一位參學僧人,那僧問善昭禪師:“見何道理,便爾自肯?”
善昭禪師道:“正是我放身命處。”
善昭禪師悟道後,旋即南下,行腳于衡湘(湖南)與襄沔(湖北)之間。因為他道譽日隆,各地郡守都爭相邀請他住持名剎,先後共有八次,但是,都遭到善昭禪師的婉言謝絕。
首山省念禪師圓寂後,其弟子契聰禪師受西河道俗之託,迎請善昭禪師回汾州住持法席。善昭禪師回汾州後,一度閉關高枕,不與外人往來。
一日,契聰禪師推門而入,責備善昭禪師道:“佛法大事,靖退小節。風穴懼應讖(擔憂預言應驗),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善昭禪師一聽,便驚惶而起,緊握著契聰禪師的手,說道:“非公不聞此語。趣辦嚴(快去置辦行裝),吾行矣。”不久便前往汾州太子院開法。善昭禪師住後,勵精圖治,殷勤接眾,三十餘年足不出山。人稱“汾陽禪師。”
善昭禪師曾上堂雲:“汾陽有三訣,衲僧難辨別。更擬問如何,拄杖驀頭揳(jia,打擊)。”時有僧問:“如何是三訣?”師便打,僧禮拜。師曰:“為汝一時頌出:
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詮,雲綻青天月。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卻眼中楔。
第三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鑌鐵。”
復曰:“還有人會麼?會底出來通個消息。要知遠近,莫只恁麼記言記語,以當平生,有甚麼利益!不用久立,珍重!”
這則上堂法語,可以幫助我們領會善昭禪師的禪風。
汾陽這一帶,冬季極為寒冷,生活艱苦,善昭禪師考慮到大眾的身體,曾一度停止夜參。後來,有一位異比丘振錫而至,告訴善昭禪師道:“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說完便不見了。善昭禪師于是重新恢復夜參,並密記以偈曰:“胡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
龍德府尹李侯與善昭禪師是故交,他騰出承天寺請善昭禪師住持。他派使者三次前往邀請,善昭禪師都沒有答應。李侯怒罰使者,責備他辦事不力,令他再一次邀請善昭禪師。使者哀求善昭禪師道:“必欲得師俱往,不然,有死而已。”善昭禪師笑道:“老病業已不出山,借往,當先後之,何必俱邪(我已年老多病,已經很久不出山了。如果要前往,你我先後而行,何必要一起走呢)?”使者道:“師諾,則先後唯所擇(師父既然答應了,那麼先走後走,由您決定)。”善昭禪師于是令弟子設齋,自己整理好行裝,用齋的過程中,善昭禪師辭眾道:“吾先行矣!”說完,便放下筷子,奄然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