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貧苦的生活,給予我日後心志的磨練、生活的淡薄,有很大的助益。譬如台灣盛產水 果,許多人飯後有吃水果的習慣。我雖然知道水果香甜可口,由於過去叢林的生活,不曾聽人提過水果這個字眼,沒看過水果這樣東西,當然更沒有吃過水果的經 驗,因此在我的生活裡,養成沒有吃水果乃至一切零食的習慣。現在有時信徒送我一些吃的東西,我總是轉送給大家結緣。我這種食但求充飢,不必蜂漿玉液,甚至 不得飲食也泰然的性格,得力於從貧苦的參學生活中,養成了不好吃的良好習慣。俗話說:病從口入。現在有些人的疾病,起因於過度的營養。不好吃的習慣,維護 了我的身體健康:不好吃的習慣,使我節省精力、時間的浪費,而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
叢林參學的生活,三餐已經難以溫飽,更沒有餘錢可存放身邊,由於沒有錢,因此也就沒有 購買的習慣。我不購買東西,並不是著意持戒、矯枉過正故意不買,而是身無分文,自然養成習慣。即使現在接受一些供養,也沒有儲蓄的習慣,我認為弘人儲蓄金 錢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只要身邊有一點錢,並不想把它儲存起來,而是趕快用出去,用在興建佛教事業的用途上。因此假如我對佛教能夠提供微薄的貢獻的話,我 想是貧苦的參學生活,使我養成個人不蓄錢財、佛教需要淨財的認識。
我在參學中,有一次受到某一位師長的責怪,家師知道我受了委屈,心想我是否承受得了難堪?有一天差人叫我去見他,開導了我一番之後,問起我的狀況,然後端起桌上的茗茶說:
『你以為沒有錢,向我訴說,我就會給你。明白告訴你,我把喝茶的茶葉錢省下來給你花用,你也用不完。但是我就是不給你,什麼道理?現在你不懂,不過,將來有一天你會瞭解我的心意!』
我當時聽了,表面上不敢反駁,內心卻不以為然的嘀咕著:『幾年來我窮得身無分文,您也 不給我就算了,何必說些冠冕堂皇的話呢?……』隨著年歲的增長,現在我終於懂了,我覺得師父是真正愛護我的,如果他給我錢財的話,我可以過得舒服一點,他 內心一定很歡喜,但是他不希望我養成『富歲子弟子多懶』的揮霍惡習,他為了訓練我在艱苦歲月裡也能夠堅持下去,培養我吃苦耐貧的精神,忍受著內心的痛苦, 以看似無情卻是有情的大慈悲來調教我,養成我日後對物質生活不知希求的性情。我常常覺得和顏色悅色愛護一個人容易,而疾顏厲色教誨一個人,如果沒有強大的 力量、深廣的愛心,是很困難的。
回憶者六十年前的情景,星雲大師說:「從前大陸的寺廟雖然比不上今天的台灣寺廟,有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卻因為嚴苟的規矩,培養了無私的態度、磨練了入道的信念,使整個生活與思維都是修行。」
這是為什麼大師常說:「寧可在大廟裡睡覺,不在小廟裡辦道;寧可吃萬家飯,不願吃一家飯。」出家人經過嚴格的叢林訓練,吃飯睡覺都能無所罣礙,吃飯睡覺也就無不是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