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每次看到大師,都是那麼神采奕奕,一般人會以為師父的身體很好,但師父的身體 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年輕時因為弘法而得了風濕,長年為糖尿病所苦,心臟動過好幾次大手術,每年在地球上繞好幾圈,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師父:「師父是不是有 著超的強意志呢?」師父說:「並不是意志力,只是有著捨我其誰、非我不可的心,知行合一、躬身實踐佛法罷了。」
每次見到師父的種種感動,使我想到一些無知的人對師父的批評,正如麻雀批評孔雀的尾羽太巨大,不知道美麗的尾羽是為了展現法的美好:正如夏蟬批評黃鶯的歌聲太婉轉,不知道黃鶯的好聲音源於自然;正如狐狸批評六牙香象負重渡河,不知道對岸有許多嗷嗷待救的眾生……
師父的舉手投足、一點一滴都是真正的修行呀!
講到修行,依佛教的說法,像星雲大師就是「宿具慧根」、「善根深厚」的。他出生在江蘇北部一個神佛信仰虔誠的家庭,自幼受到濃厚的宗教薰陶。
「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外婆從十八歲就開始茹素唸經,嫁給外祖父之後,依然精進修持。外婆的信仰是神佛混合的,每天清晨就起床做功課,她原本目不識丁,卻能背誦《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等經文,由於身體起了許多奇異的反應,外婆自以為修得神通,更加精進修持。」
星雲大師回憶起童年時期與外婆同住的歲月,他記憶最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從三、四歲就和姊姊比賽持齋,以討外婆的歡心,所以自幼吃素成為習慣。
「還有一件事,每年到半夜三更,外婆就起床靜坐,她打坐的時候,肚了就發出翻江倒海嘩啦嘩啦的巨響,我常從睡夢中被吵醒,就忍不住問:『外婆!外婆!您的肚子叫聲怎麼如此大呢?』外婆總是得意的說:『這是功夫,是修練以後的功夫。』我年紀小,深以為然。」
生長在宗教氣息濃厚的家庭,星雲從小就接觸到普遍流行於民間信仰的巫術、神道、失乩、觀亡靈、走陰司等習俗,心裡雖然半信半疑,卻並不強烈排斥,這使他出家後,對民間信仰抱著一份寬容,對迷信的神道也不失敬重。
一九三七年,星雲的父親到南京經商失蹤,兩年後,十二歲的星雲隨母親由江都到南京尋找父親。
「在前往南京的途中,當時和平軍剛成立,正在一個廣場操練,我感到十分好奇,跟著人群 去看。正看得入神,後面突然來了一個和尚,問我:『願不願意到樓霞山當和尚?』我不假思索說:『願意!』不久,樓霞山寺的住持志開上人派人來找我說:『聽 說你願意出家當和尚,拜我做師父好啦!』當時母親萬般不捨,因為丈夫生死未卜,兒子又出家,一直勸我回家鄉,但是我認為已經承諾師父,絕不能輕易食言,就 上了樓霞山,母親則孤單落寞的返回家鄉。」
如果不是宿世因緣,怎麼可能一句隨意的問話就改變了星雲的一生呢?想到師父在十二歲時 就如此重然諾、講義氣,隱隱有大丈夫志,就令人肅然起敬。而師父人格的養成、修行的體驗,在青少年時期的叢林生活就已經成型了。師父常說:「寧帶一團兵, 不帶一團僧。」優秀的軍人訓練是非常嚴格的,要養成優秀的僧人,訓練猶有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