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星雲大師自豪的並不是佛光山的建築,而是透過佛光山實現了人間佛教生老病死的人 生理念。佛光山裡有托兒所、育幼院、普門中學、佛學院、佛光診所、養老病、萬壽園,可以說是人生歷程無所不包。佛光山的創建,也確力師父日後創建道場的宗 旨——「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服務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到後來,佛光山台北道場落成,師父在開光典禮上,又加了幾個佛光山道場的宗旨:「僧眾與信眾共有、傳統與現代融合、佛教與藝術文結合、修持與慧解並重」。今天我們走到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都有共同的內涵與宗風,就是當年在佛光山奠定的。
師父說:「我希望把佛光山建為一個理想的佛教世界,因此一開始命名就非常注意,像佛光 山的馬路叫慈悲路、菩提路、光明路、智慧路……佛殿叫地藏殿、大悲殿、文殊殿、普賢殿,體現了悲智行願的菩薩精神……男眾佛學院的教室是用八大宗的菩薩命 名,像玄奘堂、賢首堂、善導堂……女眾佛學院則是一聖堂、二慈堂、三皈堂、四忍堂、五福堂、六和堂、七賢堂、八乘堂、九品堂、十願堂……有許多建築,我則 刻意仿西方極東世界,像七重欄楯、七重行樹、金沙鋪地……我希望一般人走進佛光山,不只看到建築的莊嚴,也能走入一個清淨的佛教世界。」
「我希望把佛光山建成一個賓至如歸的地方、吃飯、睡覺都很樸素舒適,不管任何時間到山 上都有飯吃、住的客房有現代設備。像我們認可夫妻可以同住,不像有些佛教徒見識淺陋,夫妻到了佛寺,丈夫帶到一邊,妻子帶到另一邊。佛光山不拆散夫妻,佛 陀在世的時候都允許夫妻同修,我們又何必拆散呢?」
我希望來佛光山的人都能歡喜自在,只要能令眾生歡喜,有些不妨善巧方便。像每年過年佛光山都有燈會、佛誕日有浴佛法會、七月有盂蘭盆會,經過數十年已成為傳統,來山參加的人都心生歡喜,有很多成為佛教的信徒護法。」
在師父的努力開創、弟子信眾的共襄盛舉,佛光山早就不只是一個寺廟叢林,而是一個信仰中心、一個人間佛法的實踐與驗證的地方。佛光山日益興盛、影響力日增,有許多歷史名剎都樂於成為佛光山的派下,可見人間佛法的推動是非常成功的。
星雲大師舉了兩個例子。
「基隆極樂寺的修慧老法師,把寺廟捐給佛光山,一次辦清所有手續,並捐出所有的財產,自己只想做個快樂的佛光人。
嘉義的圓福寺,在管理人陳斗淵的呼籲奔走,促使地方一一簽名,把圓福寺無條件捐給佛光山管理,現在已成為嘉義地區佛教徒的信仰中心。」
「人間佛教」最重要的精神,應該是讓人樂於親近佛法,在短暫的人間生活中,能不斷提升自我心靈,進入更清淨的法界。星雲大師奉行數十年,無怨無悔,追隨他的人,也無怨無悔,這種精神,使我想起盛唐的叢林,現代化的佛光山,其實是頗有古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