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星雲的人間思想的,像「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的思想萌芽於少年時代。星雲大師說:
「年
少時,每讀到《阿彌陀經》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心中不免生大慚愧。虔誠誦經的功德殊勝,固然不容置疑,但是我
們濫廁僧倫,為什麼要將報恩濟苦的責任推給阿彌陀佛呢?故當下立志傚法阿彌陀佛慈悲喜捨的精神,在娑婆世間散播歡喜、自在,為大地眾生佈施安穩、無畏。
太
虛大師曾在文章中寫道:『……我母之母德罕儔……』我覺得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外婆是最恰當不過了。她一生行善助人,念佛不斷,慈憫有加。在我的記憶裡,她
每天都到佛堂幫忙服務,從來沒有說過別人一句不好。當我在台灣聽到她逝世的消息時,真是悲痛逾恆,然而關山遠隔,且當時兩岸政策又不允許探親奔喪,故未能
立即前往料理後事。儘管大家都說她的修行這麼好,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但我總覺得自己必須略盡心意,所以後來在家鄉建了一座塔堂,安厝她的靈骨。
家師志開上生前對佛教盡心盡力、犧牲奉獻,對我更有親賜法乳、長養慧命的恩德,我除了立誓以此身心奉塵剎之外,更為他修葺墓塔,奉養他現在的家人,以期能報厚恩於萬一。
至
於生養我的母親,我雖然不能經常隨侍在旁,但我購買房舍解決她的居住問題,請人照料她的日常起居,我在生活上讓她不虞匱乏、在精神上讓她安樂自在……她的
一切需求,我都設法滿足。更重要的是,我廣度有情,視天下的眾生如父母,因此凡是她所到之處,普天下的信徒也都待她有加上賓。
雪煩、惠莊、合塵、真禪、圓湛等長老,過去與我有間接師生之緣,我不僅派人時予供養,數年前還接待他們到美國參觀。雖然自愧力有未逮,無法使其親炙彌陀、暢遊淨土,唯願盡已所能,先讓他們享受西方國家的文明設施。
四
十年前,我還是一文不名的時候,承宜蘭雷音寺的妙專老尼師接納,讓我在那兒安住弘法;又蒙圓明寺的覺義老尼師提供安靜房舍給我專心寫作,讓我在那裡完成
《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書,使我得償文字的度眾的宿願。後來他們相繼年老過世,我為其重修寺院,再塑金身,使法脈永存,以為報答。
對
於弟子們,我固然極儘教養之責,當他們的父母壽誕,我也敦促常住準備禮品禮金,讓他們帶回祝賀,聊表心意。每年節慶法會,佛光山都循例替生者消災祈福、替
亡者誦經超度。此外,更定期舉辦『親屬會』,接待徒眾的家人來山一遊,享受『諸上善人共聚一處』的樂趣,凡是年老體衰,未能前來者,我也命有關單位親自送
禮慰問。我衷心的希望藉此微薄心意,代替佛陀感謝這些『佛門親家』、送兒女來山學佛修道、弘法度眾。
過去,經常看見同道規勸信眾趕快念佛,以求往生時極樂聖眾現前迎接。我那時常想:念佛雖好,極樂也妙,但為什麼不趕快解決他們現前的苦惱,讓他們先在心靈上找到一片淨土,在生活上得以少優少惱呢?」
星雲的報恩思想,不只是對自己、對佛教有恩的人,要「湧泉以報」,乃至對一切的有情,不論有緣、無緣,都有這樣的存心。
「佛
教道場往往對發心捐獻的信徒說:『功德無量!將來阿彌陀佛會保佑您。』對於前來貢獻勞力的義工,也總是說:『功德無量!將來阿彌陀佛會接引您。』凡是對佛
教有貢獻的人,寺院的主事者經常都會說:『阿彌陀佛會添福賜慧。』每當聽到這種說法,我心裡就想:『信徒為佛教奉獻佈施,為什麼要麻煩阿彌陀佛來報恩?我
們佛弟子又為佛教做了些什麼?信徒為佛教發心服務,為什麼要勞駕阿彌陀佛來感謝?我們怎能推諉責任、坐享其成?』
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應該由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而應該自我承擔這份感謝的責任。
西方的極樂世界只有一個,並且必須廣修三福、念佛純熟,才能往生彼處,而人間淨土卻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心,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共沐在佛光之下,享受法水的潤澤。我們要將人間建設成佛光淨土,當世就能代替阿彌陀佛來報答眾生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