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間佛教的性格,鑒真與星雲還有一相同之處,他們的人間佛教,並不是將佛法世俗化,而是「非佛不做」,以佛法用到生活中,指導生活、點化生活,由於戒行清淨、悲智無礙,使他們能在法的範圍內,堅毅、自在、果敢而博大,永遠保持著向前的姿勢。
鑒真精神的影響十分長遠,但他的範圍限於中日兩地,遠遠不及星雲。我站在鑒真大師像前想到:鑒真如果生於今世,憑藉舟車之奇、飛行之速,必然也能大展法幡,飄滿乾坤,範圍更為廣大吧!不論如何,千年一人,日月並明,鑒真與星雲是先後輝映的!
在揚州旅行時,泛舟於瘦西湖上,看著湖岸垂柳、楊花點點,想到揚州我所景仰的鑒真與星 雲大師,正是太虛大師所說的「發達人生,完善人格,由人而佛,人成佛成」。人的完成就是佛的完成,那麼人又如何完成呢?完成的人有一個特質,就是無憾吧! 「洪荒留此山川,缺憾的境界中才有感性的圓滿。
為了這無憾,為了信守對日本弟子榮睿和普照的信諾,鑒真十多年中一再渡海,先後喪生了三十六名弟子,雙目全盲,還是去踐履生命的諾言。
為了這無憾,為了弘揚人間佛法於全球以拯救人類心靈的願望,星雲大師數百次飛行於空中,為法忘軀,去踐履自己的心願。
星雲大師有什麼遺憾嗎?有一次我問師父。
大師露出童真的笑容,說:「有的,而且很多。年輕時處事不圓融,留下許多遺憾,像在宜 蘭念佛會時,永遠坐在廣場中央抽菸的那個軍官,像我在台上講經趕我下台的警察;被我堅拒而啼哭離去的少婦;要拆掉壽山寺的那位上校;不斷整我的中國佛教會 的理事長……這些人如果能請他們來一起吃一次飯就好了,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就減少許多遺憾了。」我知道,這是師父以四兩撥千斤的幽默,但「相逢一笑」應是 大師此時的心境吧!
在大時代的動亂中,星雲倉促渡海,曾留下許多未完成的憾事,特別是師恩與親恩的無法回報。這些無以為報的遺憾,養成了他「及時」的思想,這種思想的特質,可以免除人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