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浩瀚星雲 林清玄著

浩瀚星雲 林清玄著

無憾

[日期:2012-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清玄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000年,我到江蘇省巡迴演講,從南京開始,途經常州、武進、南通、泰洲、鎮江,最後到達揚州。

接待我們的新華書店的朋友,問道:「在揚州,最想去的是什麼地方?」

我說:「最想去的是鑒真紀念堂。」

朋友問我原因。

「因為鑒真大師是歷史上我最崇拜的人之一。

我和妻子就把江蘇省巡迴唯一的一天假期,前去拜訪鑒真大師。

鑒真紀念堂位於揚州城西的大明寺內。大明寺始建於南北朝寧孝寧孝武帝大明年間,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鑒真和尚曾任大明寺住持,傳戒授律,興建寺塔,道風大盛,成為唐代著名的高僧。

到了大明寺,參天的古樹襯著江南的春天,使我們心情十分清爽。走過十八羅漢像的迴廊, 在北邊仰望禪宗六大祖師的塑像,想到這些為法忘軀、不惜身命的祖師,身雖飄逝,卻留下了法的芬芳、道的典型。思及鑒真大師和禪宗的祖師可以並列,中國人怎 麼看待達摩,正是日本人怎麼樣看待鑒真呀!

穿過大明寺的迴廊,走入鑒真紀念堂,使我們心頭一震。比起大明寺的高大巍峨,鑒真紀念堂顯得素樸而雅淨,屋簷的流動像河流,古樸的方窗像雲彩。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托著紀念碑的蓮花彌座上,刻著淺淺的卷葉草,日本人稱此草為「唐草」,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唐朝的路邊之草,曾一次又一次見證了鑒真大師的足跡,記載了佛法盛世時,僧人的偉大與恢弘。

抬頭仰觀,屋頂正脊兩端是一對鴟尾,傳說,鴟尾是龍的九子之一,似龍非龍,似魚非魚,它的習性喜歡遼望,能望盡長空;又愛吞食,能氣吞江海,唐代時常被用作屋脊的構件,為什麼鑒真紀念堂用了這麼大的兩上鴟屋呢?那是有歷史緣由的。

鑒真親手構築的日本奈良招提寺,金堂上有一對鴟尾,那對鴟尾原來是長安崇福寺大殿上的 吉祥物,鑒真到日本不久,安祿山造反,毀了崇福寺,只存一對鴟尾,後來被日本遣唐使小野田守得到,特別帶回日本交給鑒真。當時,招提寺正要建成,鑒真將對 鴟尾放在金堂之上,成為後來的日本國寶,也是吉祥的象徵。

一千兩百年後,建築師梁思成在設計鑒真紀念堂時,刻意的凸顯了那對鴟尾。想到長安崇福寺的鴟尾,千里萬里的流到日本招提寺,又千年百年的回到揚州鑒真紀念堂,正是鑒真精神的象徵,裡面是有深意的。

日本作家井上靖後來根據鑒真的故事寫在了《天平之甍》。甍就是鴟尾,天平則是鑒真到日 本時正是日本的天平時代。其中有一段談到,鑒真到日本時,看到日本佛教界盛行自誓的作法,自我授戒就算完成受戒,鑒真不以為然。他主張正規的戒儀,必須 「三師七證」,由三位戒師受戒、七位戒師臨場作證,才算完成戒儀。

鑒真的主張受到日本僧俗的反對,天皇舉辦了一場辯論,以決定戒儀,井上靖重現了當時的場景。雙目失明的鑒真並未參與辯論,只是坐在旁邊給弟子打氣,由弟子普照參加辯論。普照慷慨激昂的說:

「諸位以為在佛陀面前立誓嚴守戒律就夠了嗎?可是究竟有多少人通讀了經卷、明辯了字 義,為了佛陀的大業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勵精圖治的呢?授戒不應是單純的形式、過場、你們看看為了佛法,不惜生命,現在仍屹立在黑暗中的長老的眼睛吧!你 們想想那些為了濟度眾生,常在黑暗中探求光明的大和尚的眼睛吧!你們想想那些為了到日本傳授佛法而死去的的成千上萬的人們吧!」

普照並不以戒法來辯論,而是拉高層次。為了佛法不惜生命的鑒真,三師七證只是形式,他的一切無不以生命的深度與力量來完成,他主張的戒法必是正確無疑,又有什麼好論說呢?反對的日本僧眾一聽,全部默然無私。

天平寶字元年,鑒真在東大寺盧捨那佛殿前成立戒壇,從聖武太上皇、光明太上皇后、孝謙 天皇、皇后、太子,及公卿四百三十人,在他座下受戒,日本名僧八十餘人棄舊戒,跟隨鑒真受新戒。從此,鑒真成為律宗初祖,道法大開,對日本的宗教、文學、 藝術、醫學、建築、印刷術、藥物學都帶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我們於是繞了鑒真紀念堂一圈,走到鑒真的漆像之前頂禮。這尊塑像與招提寺開山堂裡的塑像完全一樣,優美而沈靜,雙目緊閉卻丰采煥然。

我對大陸的朋友說:「你們揚州出了兩位可以傳揚千古的大師,一位是鑒真大師,一位是星雲大師,因為出了兩位大師,揚州城也可以千年無憾了。」

妻子補充說:「鑒真大師的一生,也因為到日本傳法而無憾了!」

我想到,鑒真從揚州到日本,第一次出海已經五十六歲了,被以「私通海匪之罪逮捕,般只 被沒收。第二次,是第二年春天,遇到風浪,船毀人散,被官船救起。第三次,在衝過峻嶺、澗水、飛雪之後,被官船阻擋,押送回揚州。第四次,他帶著三十五名 弟子同行,遇到風浪,船被飄回海南島。第五次,本想縱廣州出海,因為沒有船支,只好再回揚州,一路上辛苦跋涉,邀他赴日的日僧榮睿死於廣東端州,大徒弟祥 彥死在江西吉安,鑒真染了暑熱,雙目失明,奄奄一息。

五次跟隨的人,死的死,散的散,使人想到第一次鑒真準備東渡,弟子群起反對說:「淼淼滄海,百無一渡。」鑒真肅然的說:「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到第六次上船,鑒真已經六十六歲,雙目全盲,他的志向與勇氣,絲毫無損,終於踏上日本的土地。趙樸初先生曾賦詩一首:

雨邦世代稱盲聖,

六犯風濤誓捨身;

同天風月啟詩情,

招提神境奈良城。

確實,鑒真如果不去日本,生命中就留下了重大的遺憾,因為「離開眾生沒有個人的完成」,度眾之願沒有完成,個人如何有圓滿之境?「離開個人也沒有眾生的完成」,如果沒有鑒真捨身東渡,佛光如何普照東洋呢?因為個人完成了,眾生也完成了,就無憾了。

我凝視著鑒真大師的乾漆夾綾塑像,看到他的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聽說這塑像的原作還保留在奈良招提寺的開山堂上,是他晚年由弟子模造的真影。在鑒真的笑意裡,我的心裡浮現一首偈: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明月不歸,白雲秋色,有情有義,無悔無憾。

那種心情,正是星雲大師所說的:「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不要讓佛菩薩代我們報恩」、「不要把遺憾留給天地」。

一千一百多年後,揚州誕生了星雲,可以與鑒真光輝並美。鑒真使佛法戒儀、文化醫學傳佈東洋:星雲則是東西南北,使佛教文化傳揚於世界。他們的出發點都是這個美麗充滿意趣的揚州小城。

我對揚州朋友說:「你們揚州的兩位高僧,他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就個人而言,鑒真大師與星雲大師都是場州人,證明揚州是地靈人傑、人文薈萃之地。他們 都有百折不撓的勇氣與不畏挫折的毅力,兩人都是六十歲之後,才邁向海外,對一般人已是垂老之齡,他們卻彷彿還在青年時代。鑒真雙目失眠,但在日本的弘法未 曾一日稍歇:星雲帶著心臟病與糖尿病,奔波於五湖四海、五洲七洋,也未曾一日停下腳步。

就弘法來說,在鑒真之前,曾有許多中國僧人赴日傳法,但影響遠不及鑒真,因為從前是個 人東渡,鑒真則是以僧團的組織形式,攜帶了大量的佛、經疏、法器、藥品、香料,甚至還帶著玉工、畫家、雕刻家、刺繡工、石工,使點的弘法變成全面的佛法界 文化的提升。星雲也是如此,是以僧團的形式,帶著大量的佛教文化,到歐、美、亞、非、澳,甚至在當地辦大學。所以,在星雲之前,也有少數僧人弘法到五大 洲,卻不能像他有全面性的影響。

以內涵來看,鑒真雖是南山律宗的傳人,他推展的卻不只是戒儀,而是人間佛法,對於五明 之學;一、聲明——語言、文典之學。二、工巧明——工藝、技術、算歷之學。三、醫方明——醫學、藥學、咒法之學。四、四明——論理之學。五、內明——五乘 因果妙理之學,不僅自己深有研究,也大力的推廣。鑒真是童真入道,但他並不排斥世間的學問,他十四歲拜入大雲寺智滿大師的門下,智滿特別請南山律宗的開祖 師導岸律來為他授戒。道岸精通建築,曾受皇帝中宗的委託,修建長安薦福寺與小雁塔。他把建築與繪畫的畢生心血傳給鑒真,並帶領鑒真主持修建廣陵的龍興寺和 開元寺,又一起到長安重修慈恩寺與大雁塔。在這段期間,鑒真對繪畫、建築、佛像、雕塑、美學都有非凡的造詣。

修建塔寺期間,道岸律師向鑒真引薦了一位弘景禪師,鑒真有一段時間住在長安實際寺,向 弘景學習「五明醫學藥典」,並常出入皇宮的「太醫署」,向大醫請教。又向醫道名僧義盛求教,義盛秘傳他「醫道補心丹的研製真諦」。後來,鑒真精通醫理,洛 陽流行瘟疫時,他行腳洛陽各地布道行醫,不只解救人的身體,也解脫人的心靈,活人無數。

當鑒真從長安回到揚州,住持大明寺,連他的師父道岸也忍不住讚美他:「通究古今,佛陀驚歎!」他對佛學、醫學、美學、五明之學的境界,使他很快成為淮海、江左地區的第一名僧,「獨秀無倫,道俗歸心。」

鑒真人間佛教的全面實踐,是他抵達日本之後。他先以對建築的瞭解,建造了一座中國式的奈良招提寺,採用了中式鴟尾、三層斗拱、腰鼓柱、方欞窗等形制,結構精巧、氣勢恢弘,不僅在當時反映了唐代建築的最高成就,也是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偉大最完美的建築。

接著,他傳授一種「乾漆夾紵雕像法」。這是揚州工藝的古法,先在泥塑上敷麻布,反覆塗漆,漆干之後把內部的泥土去除,成為紵像。這種造像方法,形式準確、重量輕、成本底、永不變形,後來自成一派,稱為「唐招提寺派」。

在文學藝術方面,鑒真赴日時,攜到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真跡多種,大量以王字為經, 使得王羲之的字在日本,成為千年來最流行的字體。他以漢語講學,弟子也都擅長詩文,使唐代的五言、七言在日本盛行至今。他帶去的瓷器、刺繡、漆器、金銀 器,對日本的工藝與生活有巨大的影響。甚至,連日本豆腐都是他研製的,至今日本豆腐作坊內都會供奉鑒真像,把他當成「豆腐之祖」。他還帶去了雕版印刷技 術,大印經咒、刻律三大部,成為日本最古老的開版印刷。

在醫學藥方面,鑒真憑著失明之後的嗅覺與味覺,及往昔行醫的經驗,寫成《鑒上人秘 方》,並醫好光明皇太后的疾病,不僅在當時醫藥界享有盛名,對後來的日本醫學也影響甚鉅。如今,在揚州的鑒真紀念堂中還保存一個唐朝「奇妙丸」的藥袋,上 面蓋有「唐招提寺」的印鑒,印有鑒真畫像。這奇妙丸是鑒真親自調配,至今還是日本民間常備的藥物。

鑒真對日本影響是廣大而深刻的,不只是佛法,而是完全的人間生活。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性格」,遠非一般死守經文的弘法者可比,趙樸初先生在《鑒真頌》中說:

「其施教也,體大規宏,綱目畢具,建戒壇以立僧本,啟後學以開義門,伽藍營構、雕繪工巧之外,兼及於藝文醫藥,此皆盛唐文化精華,中土千年涵育之所成就。大師孜孜矻矻,盡其形壽,一一以傳播於彼邦。」

一千兩百年後,另一位揚州大師星雲,高舉人間佛教的大旗,對五明之學也都深入研究、不排斥世間的學問。

在建築方面,星雲無師自通,他率著弟子一鏟一鍬蓋起了佛光山,成為世間性的道場。不論從結構、設計、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經過無數風雨的洗禮、地震的考驗,依然屹立不搖。

他在一九八八年建成的美國西來寺,被「生活」雜誌形容為「美國的紫禁城」、「西半球第 一大寺」。他於一九九五年在澳洲建成的南天寺,是南半球第一大寺,被稱為「南半球的天堂」。他於一九九六年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南非南華寺,是非洲第一座大乘 佛寺。他於二000年完成荷蘭「佛光山」是歐洲最大的佛寺。自此,在二十世紀未,星雲完成了亞、美、澳、非、歐共一百多座寺院,不論從建築、雕刻、美學, 都臻於完美,影響範圍之廣大深遠,猶勝過揚州前輩鑒真。

在文學藝術方面,星雲大師最早就是以文學著作見長,著俐逾千萬字。他不斷的創辦雜誌、 出版社,並且出刊報紙,所到之處,必設藝術館與圖書館,還不間斷的以電視、廣播私法,他的弟子中能文善藝者更是不計其數。星雲大師還創下許多文化藝術的第 一,出版第一本佛教精裝書《釋迦牟尼傳》、發行第一套佛教唱片、推動第一套佛教的教科書「佛光教科書」……他主持的《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普 門學報》、《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不但早就帶來廣大的影響,勢必會與時俱進,有更長遠的影響。

星雲大師甚至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嘉義南華大學、宜蘭佛光大學,以及籌備中的三峽徒大學和武漢的弘道大學。一般宗教團體數十年之力,能辦一所大學已經很了不起,星雲卻辦了這麼多所,還辦了許多佛學院、高中、高職,在教育上帶上的影響,不遜於歷史上任何上位偉大的宗教師。

在人間生活方面,星雲大師說著作所涉及的範圍之寬廣,令人歎為觀止。不論是佛法世法, 信手拈來都是智慧;不論是衣食住行,或情感心靈,乃至革新創見,彈指而出即是機鋒,是人間佛教真正的實踐者、弘揚者。他這些思想的種子早就散播到全世界, 千百年後,發芽、茁壯、開花、結果,必能使人間佛法與時俱盛,成為人類的主流價值。

當代的歷史學家康德剛曾斬釘截鐵的如此評述:「積數年之深入觀察與普遍訪問,余知肩荷此項天降之大任,為今世佛教開五百年之新運者,『佛光宗』開山之祖星雲大師外,不做第二人想。」

四川大學佛學教授陳兵甚至認為,星雲大師是「正法重輝的曙光」。他說:

「從弘法願力、革新創意、經營才幹、輝煌業績及與時俱進的精神來看,星雲大師起碼可稱佛教史上『千年來一人』。末法蒼茫之際,厄難重重的中國佛教界,能出此等偉人,亦佛法之一大不可思議,乃我等炎黃子孫的一大榮耀。」

千年前,揚州出了鑒真;千年後,揚州出了星雲。鑒真與星雲是揚州人,卻不只屬於揚州,而是屬於世界的。他們豈只是炎黃子孫榮耀而已?人間依然十萬塵,佛光已過三千界,他們的千年接棒,已使整個世界籠罩在佛光之中。

【書籍目錄】
第1頁:序 - 天星元不動,祥雲自去來 第2頁:渡海
第3頁:誰要到台灣?我帶你們去! 第4頁:渡海而來的法船
第5頁:你們怎麼也跑到台灣來? 第6頁:追回大水沖走的布包
第7頁:文章比我更早跨海來台 第8頁:渡化了看守的獄警
第9頁:改變了世界的藍圖 第10頁:星雲登臨斯土,是台灣之福
第11頁:越嶺 第12頁:安靜美好的心靈世界
第13頁:一個理想的佛教世界 第14頁:生趣盎然的宜蘭念佛會
第15頁:創見、活潑、細膩的人間情懷 第16頁: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宜蘭
第17頁:想學星雲,從宜蘭學起 第18頁:開山
第19頁:一念慈悲,買了佛光山的地 第20頁:除了師父自己,誰也不會來
第21頁:折了一段竹枝畫草圖 第22頁:拌著血汗蓋成的殿堂
第23頁:道心與承擔,凡人難及 第24頁:一個理想的佛教世界
第25頁:這不是夢,這是蓮花之國 第26頁:淬煉
第27頁:不該讓大師在路口等候 第28頁:不發一語,已經千言萬語
第29頁:有著非我不可的心 第30頁:棲霞山的早年生活
第31頁:有一天你會瞭解我的心意 第32頁:保持反思與創新的觀點
第33頁:實質上完成了什麼? 第34頁:佛法不能離開生活
第35頁:修行是明心見性的功夫 第36頁:此真吾師也
第37頁:困境 第38頁:這蠟像和我不相干
第39頁:業障現前與境界現前 第40頁:進趨真理的逆增上緣
第41頁:活在人間就要面對困難 第42頁:用智慧轉化困局
第43頁:越是打壓,越激發志氣 第44頁:凡是認同星雲的,就被排擠
第45頁:對無理事物據理力爭 第46頁:即使是蔣夫人,也要抗議
第47頁:別人害我,是在成就我 第48頁:自己的榮辱成敗,在所不計
第49頁:千錘百練,成功了一尊佛像 第50頁:死生
第51頁:重新思維死亡的涵義 第52頁:第一次與死亡為友
第53頁:師父送來的半碗鹹菜 第54頁:如果不死,總有一天會好吧!
第55頁:面對疾病要灑脫一點 第56頁:讓生病的人痛得心安理得
第57頁:人間曉語 第58頁:我不服其老
第59頁:槍斃的時間到了 第60頁:沒到死的時候,就死不了
第61頁:不講生死,而講死生 第62頁:生活
第63頁:天有天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 第64頁:先要處理人生三間
第65頁:深入那寶貴的時刻 第66頁:阿羅漢與菩薩的特質
第67頁:中道在不苦不樂之間 第68頁:人間佛教不離開生活
第69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70頁:文心
第71頁:為佛法立心,為眾生立命 第72頁:以文字促使佛教復興
第73頁:革命家的熱情與文學家的願力 第74頁:不會為了幾包水泥去唸經
第75頁:有文心的宗教家 第76頁:行銷佛法,賺進人心
第77頁:人間 第78頁:佛法是以人為對像
第79頁:人間佛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第80頁:佛教應該利益人生
第81頁:人間佛教是平等、尊重、包容 第82頁:黑,世上最美麗的顏色
第83頁:天生有深切的慈悲 第84頁:如果佛法遍照人間
第85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第86頁:人間之外,沒有修行
第87頁:人間佛教的未竟志業 第88頁:禪淨
第89頁:禪、淨與華嚴 第90頁:華嚴大定的一直法界
第91頁:觀音菩薩,不曾離心 第92頁:把一句佛號念得熱起來
第93頁:禪與淨土,本質相通 第94頁:雙腿一盤,就身心不動
第95頁:開悟者的特質 第96頁:雲水
第97頁:剎那間睡去,當下間醒來 第98頁:不計較,時差就消失了
第99頁:佛法西傳的里程碑 第100頁:荷華寺的傳奇
第101頁:一間寺院一樁美談 第102頁:有是有限的,無是無限的
第103頁:等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第104頁:因緣成熟,諸事就會成就
第105頁:在大師的舟帆過處 第106頁:說法
第107頁:心與心、境與境的相逢 第108頁:為大眾的思維而講經
第109頁:新的見解、新的感受 第110頁:大事著眼,小事著手,無事放手
第111頁:說法不是單向的事 第112頁:說法要創造懸疑
第113頁:為平常的故事開光點眼 第114頁:有一部經我講不出來
第115頁:弘法利生,僧家志業 第116頁:創見
第117頁:夫妻同住,天經地義 第118頁:獨特卓越的創見
第119頁:佛案與地面有何分別 第120頁:佛教是青年的宗教
第121頁:比丘尼與比丘,一視同仁 第122頁:居士也可講經說法
第123頁:佛教應重視此時、此地、此人 第124頁:獨行者必有獨醒
第125頁:要常有創意的設想 第126頁:創見是內涵的發展
第127頁:從國際化到本土化 第128頁:千幸萬幸,眾生之幸
第129頁:親恩 第130頁:佛光山的法師有夠贊
第131頁:一碗永遠的花生湯 第132頁:一道心牆,瓦解冰消
第133頁:他有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 第134頁:大孝終身慕父母
第135頁:勤儉的典範 第136頁:威儀的行止
第137頁:勇敢的特性 第138頁:機智的談話
第139頁:慈悲的胸懷 第140頁:以天下眾生為父母、為子女
第141頁:薪傳 第142頁:大智慧者的生涯規劃
第143頁:人才與制度的薪傳 第144頁:嚴格開明的進階制度
第145頁:佛陀設立僧團的精神 第146頁:媲美唐代叢林的佛光僧團
第147頁:從百丈、臨濟到星雲 第148頁:壯大於國際,垂范於永久
第149頁:三代禮樂,盡在僧家 第150頁:寧可歸西而死,豈可東歸而生
第151頁:尋找佛門的法器龍象 第152頁:「教育」是玄奘最偉大的功業
第153頁:玄奘與星雲都是國際的、未來的 第154頁:與教育有甚深因緣
第155頁:理想的老師與理想的學生 第156頁:失去教育,佛法必走向衰微
第157頁:永恆的存心 第158頁:有遠見的天人師
第159頁:分分秒秒成為無限的生命 第160頁:與日月賽跑,與時間爭速
第161頁:有了法門龍象,佛法必定弘傳 第162頁:大師與大師之間,靈犀一點
第163頁:有情 第164頁:愛情的本質與人間的本質
第165頁:提升了人情,就是聖情 第166頁:佛光山是有情有義的世界
第167頁:無憾 第168頁:人的完成就是佛的完成
第169頁:希望過三百歲的人生 第170頁:不要錯失生命的良機
第171頁: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我們報恩 第172頁: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去
第173頁:使佛光成為世界的明月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曾勝二 发表于 2015-3-20 21:54:57
有地方可以購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