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早年經驗,可以尋索到星雲大師的教育軌道,但他大規模的推動教育,是一九六四年創設高雄的「壽山佛學院」三十幾年來共辦了十幾個佛學院。
從前的佛學院,鼓勵學生出世,只重視經論與戒律的學習,星雲大師的佛學院重視入世,更積極的作為、更正面的肯定人生的價值。除了經論與戒律的學習, 還重視音樂、美術與體育,佛學與世學並重,文學、哲學、科學、心理學都要普遍的學習。這使得成為僧伽的學生,都是「專修和通才」並具,沒有出家的學生,則 回到社會也能不中斷學業與工作。
星雲大師更鼓勵學生深造,只要是可造之才,他都盡其所能的培養,送他們出國讀書,所以佛光山的出家眾,最普遍的是大學學歷,每年都有碩士、博士,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教育素質最高最整齊的僧團。
星雲大師說:「我讀佛學院時,有一個國文老師,上課不只讀國文,他一下子講地理、一下子講山水、一下子講人生,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我常常驚歎不已, 這才是理想的老師呀!理想的老師應該內心寬廣、學有專精、出世入世、無礙自在。其實,理想的學生也是這樣,我總想能教出這樣的學生!」
大師的一生可以說總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學生在努力著,就好像玄奘尋找窺基、馬爾尋找密勒日巴那樣的心情。
「理想的學生不只是在見聞上是通才、在學識上是專才,還應該重視身心。在《增一阿含經》裡,把身心的修行分為上、中、下三品。下品是『身行道而心不 隨』,表面上做一些修行的形式,心裡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中品是『心行道而身不隨』,外表看起來不起眼,內心卻很慈悲很有道德。上品是『身心皆行道』,內外 一致。理想的學生是內外、身心都達到很好的境界,身體強健,足堪大任。要知道無量億佛中,沒有一位是病弱的佛陀,唯有修身,才能難行能行。心要慈悲、要 忍、要堅毅,唯有修心,才得難忍能忍。這是為什麼我常說『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的緣故,年馬要身強體健、精力充沛、忍苦耐勞,才難轉為能承擔的龍 象呀!」
除了辦佛學院,星雲大師更辦了西來大學與佛光大學、南華大學,最近還要成立信徒大學,可以說是最重視正統教育的高僧。除此之外,佛光山還舉辦大專佛 學院夏令營,大師與弟子不間斷的在各大學演講,乃至電視弘法,出版書籍、雜誌、報紙,這些都是無形的教育。不管是正統的教育或無形的教育,就是把「教育」 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