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剛到台灣的時候,發現一般民眾對佛教有許多錯誤的偏見,例如認為「佛教是老年人的宗教」、「在佛教裡,男眾勝過女眾」、「佛教是西方的,不是人間的」、「出家人比在家人殊勝」等等。
大師說:「這些見解都是違背了佛教『眾生平等』的本質,但是大家以訛傳訛,習以為常。如果不能把這種觀念打破,人間佛教的性格就不能確立了。」
首先,大師倡行「佛教是青年的宗教,不是老人的宗教」,他舉出許多的例證:
「佛教本來就是一個青年的宗教,但不知道何以會被誤解為老年人的宗教。譬如說,有人要 信佛教卻仍然信心不堅固時,常常就以『到將來老了以後再說』為借口,彷彿佛教是一個老公公老婆婆的老人宗教,非等到白髮蒼蒼口齒動搖的時候,就不肯及早覺 悟。基至還有人認為,佛教只是在人死了才需要經懺超度的死人的宗教,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認識。在佛教裡面,我們可以看看,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沒有鬍鬚,有 鬍鬚才算老。此外如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也都沒有鬍鬚。在佛教裡面,沒有一位佛菩薩是有鬍鬚的,只有神道教所信的神明才有胡 須。神道教才是老人的宗教,而佛教不是。佛教是青年的宗教。
釋迦牟尼佛是三十一歲證悟成道的,以我們現在來衡量,三十一歲正是青年。又如我們中國 文化史上最偉大的聖者玄奘大師,他在二十六歲時發願到印度取經,而他就以這種青年的悲願壯行豐富了我們的中國佛教,提供給後代無數的文化遺產。此外,在浩 瀚如海的佛教經典以及佛教史中,也記載了許多青年佛子的光耀事跡,例如妙慧童女,僅僅是個小女孩,就連德高望重的文殊都向她恭謹的頂禮,所以說,有志不在 高。另如《法華經》裡的龍女,年僅八歲,就可以在南方無垢世界轉女身成佛,可見在佛教,不但不輕視年輕人,而且也不輕視女人。
車晉時代有一位僧肇大師,是鳩摩羅什座下四聖弟子之一,他去世時才三十一歲,然而他所 留下的著作,尤其是《肇論》一書,不但在佛教史上,就是在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也都是一部不可磨滅的偉大著作。可以說,佛教培育了、塑造了多少的青年, 而他們也貢獻出自己,促進了佛教的進步,增添了佛教有榮耀。《華嚴經》中最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歲,一個虛心求道的男童,問道行腳,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 大菩薩,和他們暢論諸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以一個小小童子,每到一處,都受到隆重的歡迎。所以說,佛教絕不是老人的宗教,而是青年的宗教。」
其於對青年的重視,在宜蘭雷音寺時期,星雲大師就辦了幼稚園、青年歌詠隊、青年作文 班、課業輔導班等等,更在每次有活動時,由青年歌詠隊到街上去敲鑼打鼓,叫「大家來念佛」。後來,他更創辦了智光商職、普門中學、南華管理學院、佛光大 學、西來大學,以及從未間斷的創辦十六所佛學院,培養青年。
這些創見,不只對佛教影響深遠,對整個社會也影響深遠。威儀、道德、行持、學識都優秀的佛光山青年法師,他們樂觀積極的性格、勇於任事的態度,早就改革了。一般人對佛教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