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於是談起他初到南部的情景,他準備到大樹鄉開山,經常徒步到美濃的朝元寺,因為朝元寺裡有兩個學生。
「我從大樹,經過你的家鄉旗山,然後沿著月光山的山邊走到美濃。那時候感覺南台灣真是 美呀!特別是山間非常涼爽,隨著山風走到山裡,感覺那就是人間淨土。有時候看到山裡有一些小廟,天是那麼藍、雪是那麼白,安靜而美好,心裡就會想,如果有 這麼小的廟修行就非常好了。廟雖然小,但是心胸如果廣大,世界就有如是廣大呀!
大師陷入了回憶,不只深山的美令深愛感動,更感動他的是,沿路上不管遇到什麼人,都會對他含笑點頭、合十問候。台灣人民的善良溫厚,不用一句言語,就使遠方來的青年和尚深深感動。
「特別是從旗山到美濃那一段,沿路都會遇到客家婦女下田耕作,很奇怪的是,她們全是穿 一樣的衣服,藍布衫、黑褲子,感覺特別樸素。客家婦女的勤勞也使我印象深刻,她們遠遠看到我,總是停下工作,頻頻點頭問候,和善而真誠。我當時就感覺台灣 人真有福氣,客家人和客家村很美,樸素、勤勞、和善、真誠都是最美的。」
經常在南台灣鄉間行走,堅定了星雲大師要創建大叢林的決心,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受到佛教的薰陶,也希望更多人分享安靜而美好的心靈世界。
佛光山就是在這種心情下創建的。在師父的心中,常留著在山間小廟清修的浪漫嚮往,但是他更嚮往在威儀井然的大叢林中,修行人能完全無私無我的分享法味法喜。像
佛光山不是一日建成的,在佛光山之間,大師也經歷過許多的曲折。
星雲大師初到台灣時,走過許多寺院,也曾在一些寺院短期居住,但精確的說,他的第一個立足點是在宜蘭。
「民國四十一年,我聽說有些法師到宜蘭,我是第一次聽到「宜蘭」,就問一位法師:『你去過宜蘭嗎?』他的回答是:『你問這個幹什麼?宜蘭在山的那一邊呀!要過幾十個山洞,很落後很偏僻的地方!』我說:『那邊不是有寺廟嗎?』他說:『唉呀!總之是很遠,沒什麼好去!』」
星雲大師與一般人不同,一般人聽到這種描述,大多會打退堂鼓,他卻對宜蘭起了莫大的興趣。偏僻落後的山那邊,有寺廟,還有人學佛,應該是一個好地方。。
當時,他在新竹有一些學生,寒假到了,他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讓學生繼續學佛的地方。本 來想把學生帶到台北善導寺,當時善導寺的住持是印順法師,是太虛大師的系統,因為星雲不是這個系統,就被拒絕了。但是他總不能把學生丟下不管,聽到「宜 蘭」,就想到:「說不定出路就在宜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