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不是單向的事
我經常思維:「為什麼師父可以化繁為簡、舉重若輕的說法,而且說出信徒內心的凝惑與向 往呢?」後來我想通了。一般的法師說法師是以「理」為主、以「戒」為主,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許多路都走不通。大師的說法是以「人」為主,以「事」為主, 再將這些人與事植根在戒律與佛理,所以這樣也行,那樣也行,自然對佛法就充滿了信心。
星雲大師說:「一般人說法最喜歡引經據典,我不喜歡引經據典,因為引經據典只是名相, 而不是佛法的融通。一般人說法喜歡講又深澳又玄妙的東西,我不喜歡講,我喜歡能表情達意,如果一個理太深太玄,我就不講。一般說法喜歡講自己會的,我喜歡 找不會的來說,不會的東西,對自己是新鮮的,對大眾也是新鮮的。」
「說法的內容很重要,形式也很重要。弘法時要營造一個莊嚴的氣氛,但弘法的人要輕鬆自在,只有自己輕鬆自在,聽眾才會從旁觀變成主觀,融入說法者的情境,為了使聽眾進入情境,有時要比手劃腳、手舞足蹈。」
「因此,說法不是單向的事,是從內容、氣氛、形式、情境的互動。我常常說:如果開講五分鐘還沒有捉住聽眾,那次的說法就失敗了。聽眾的反應越熱烈,往往就會講得越精采。」
「聽眾的反應為什麼會熱烈?那是因為我們說的法和他有關係,例如對學生談學習、對經營者講管理、對婦女講女性在佛教的地位、對囚犯講被關與閉關、對老師講愛與關懷等等。如果是和聽眾沒關係的題材,就必須創造一點懸疑,或者每一段留一點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