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第十八願淺釋 淨宗法師講述

第十八願淺釋 淨宗法師講述

序 講 - 第十八願的重要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宗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序 講
──第十八願的重要

第十八願願文

        南無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在祂還沒有成佛之前,叫做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條大願,其中的第十八條願。

        這第十八願,是整個四十八願的核心、目的,非常的重要。我們修學淨土宗,說到底,就是要如實地瞭解這第十八願的精神,把它落實下來。能夠如此,可以說,淨土宗就畢業了。千說萬說,都歸到這個地方。

        第十八願的願文很簡短,九句話,每句話四個字,總共三十六個字,希望大家能背誦,背起來並不難。下面,我們恭敬合掌,把這條願文來讀誦一遍,我念一句,大家念一句: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一、凡夫唯一的出路

        好!這一條願,對一切眾生、尤其是對於我們罪業深重的生死凡夫,非常的重要,是我們脫離輪迴、往生淨土、究竟成佛的大根大本,是我們真實生命寄託之所在,是我們離開三界火宅的唯一出路、唯一希望。

        佛教的經典、法門很多、很廣泛,但是,絕大多數法門對我們這樣的根機來說,都是不切實際的,可以說是「說食不能飽,數寶莫濟貧」(一種食品,說它的色香 味、營養成分,說得很好,但是肚子還是空空的;說銀行裡有多少錢,數人家的錢,自己還是一個窮漢)。所以,其它的經典固然說到諸佛菩薩的智慧神通、苦修苦 行,但對我們來說,仍然是隔離的;唯有這第十八願跟我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非常親切,是我們真正能夠得利──得到真實利益之處。

        道綽大師在《安樂集》裡面說:「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這唯一的一門、唯一的通路,就是指第十八願。所以,他在下面就引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的意思 說:「縱令一生造惡的眾生,臨命終時,能夠十念念佛,決定往生。」對於我們這樣的「大乘曾未措心,小乘都無其分,五戒十善,持得者甚稀;起惡造罪,無異暴 風駛雨」,對這樣的造罪凡夫來說,只有這一條道路。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心有旁騖,能夠在這條大道上勇往直前,那麼往生決定,成佛決定。

二、淨土宗立宗根本

        第十八願是我們淨土宗立宗的根本。沒有第十八願,談不上淨土宗。

        淨土宗正依經典有三部:《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但說到底,三部經歸結於第十八願。善導和尚在《觀經疏》裡面明確說明: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就是第十八願的內容,所以,第十八願叫做「念佛往生願」。沒有第十八願,就沒有淨土三經。

        第十八願是我們淨土宗所有教理的基礎。今從「機、行、益」和「信、願、行」兩方面來進一步說明。

機、行、益

        一個宗派之所以成立,它必須要說明:我這一宗法門,什麼樣的人可以修學?怎樣修學?如法修學能得什麼利益?此所謂「機、行、益」三事。「機」就是根機,「行」就是行法,「益」就是利益。淨土宗的這三方面,在第十八願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一、根機。淨土宗常說的有兩句話:一句叫做「三根普被」,另外一句,「本為凡夫」。這兩句都在第十八願當中。

        「三根普被」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十方眾生」。上輩、中輩、下輩的根機,都含攝在「十方眾生」之內,沒有一人遺漏在外。

        「本為凡夫」就本源於第十八願最後的八個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願文裡說明:是「除了造五逆罪和誹謗正法罪之外的所有一切 眾生」。那麼可見得:就是以罪業凡夫做為救度的正機,而不是以聖人為救度正機。因為,如果以賢聖之人為救度對象,那不可能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賢聖 之人對佛法有正信、正見、正行,怎麼可能造五逆謗法重罪呢?阿彌陀佛發願救度造罪的凡夫,深知我們的罪性之重,極有可能犯下五逆謗法的重罪,所以事先抑止 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好像說:「我發願救度一切造罪凡夫,但至少你不能造作五逆謗法這樣的極重之罪。」這就是淨土宗「本為凡夫」的來源。

        二、行法。淨土宗的根本行法,就是一向專稱,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乃至十念」。第十八願沒有說到其它的行法,只是說「乃至十念」的念佛。善導大師解釋「乃 至十念」是:「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永不退轉。」就是專修念佛,念念不捨。

        善導和尚把稱念彌陀名號稱為「正定之業」,解釋說「順彼佛願故」。所謂「順彼佛願」,就是順著這第十八願。順著這第十八願的念佛,才稱為「正定之業」。所以,淨土宗的行法來自於這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四個字。

        三、利益。淨土宗念佛,「當生成就」、「萬修萬人去」,來自於第十八願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八個字。「若」,就是假如;「若不生」,假如不往生;誰不 往生?假如前面那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念佛眾生,他不能往生;「那我法藏不成佛」。那現在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所以,只要我們念佛、願 生,無一不能往生。

信、願、行

        聖道法門講「戒、定、慧」,淨土法門也有三個字:「信、願、行」。「信、願、行」也是來自於第十八願。第十八願當中「至心信樂」,就是信;「欲生我國」,就是願;「乃至十念」,就是行。「信、願、行」都包含在這一條願當中。

        所以,我們淨土宗的大根大本,立宗的根本基柱,就是這第十八願。

        我們一個學淨土宗的人,瞭解第十八願的精神實質,可以講就有了一雙金剛眼目,就開了智慧眼。不管是什麼人來說,我們自己的修學,都以第十八願為標準。因為這一條願是阿彌陀佛因地親自所發的誓願,即使是十方諸佛,也不可能背離阿彌陀佛的本願。

        比如我要到你家去,不知道路線,你告訴我怎麼走;如果他人再來講,和你親自告訴我的不一樣,我當然不能聽他的,我還是要聽你的,以你所說的為標準。

        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就是要依阿彌陀佛的誓願為標準。瞭解這一點,任何別解、別行、異學、異見都不能動搖我們。我們有了金剛眼,所有對淨土教法的知見,正還是不正,我們就有了試金石,就能鑒別。所以,這個對我們瞭解教法、建立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釋迦佛出世本懷

        同時,第十八願也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目的,所謂「出世本懷」。《無量壽經》說:

如來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釋迦牟尼佛所以要來這個五濁惡世成佛,目的就是要講這一部《無量壽經》,拯救五濁惡世的造罪凡夫,給我們真實的利益。

        那麼,什麼是「真實之利」呢?就是這第十八願──念佛往生。

        諸大乘經典,說諸法實相,是不是真實之利?

        (是。)(不是。)

        也是,也不是。怎麼叫「也是、也不是」呢?對於能夠修行的上根利智之人,他能夠契入真如實相,他就能得真實之利;對我們來說,談不上啊!給你講真如實相, 聽了半天,頭都聽暈了。「什麼『無我無人』啊?明明我在這兒站著嘛!」所以,聖道門所講的利益,對我們來說,因為根機不堪,我們得不到。

        釋迦牟尼佛來惡世成佛,對我們造罪凡夫「惠以真實之利」,不是跟我們講那些高深玄妙的道理,那些高深的道理在我們嘴上說,就成為戲論。佛法不是戲論。

        什麼叫戲論呢?講來講去,就好像唱戲表演一樣,不真實,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戲說佛法,那個,不尊重佛法。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造罪凡夫的真實利益,就是要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每個人聽得懂、做得到、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利益。

        如果把「念佛往生」拿掉,我們在座各位啊,不用學佛了,你學什麼呢?有什麼利益呢?大家想一想,如果現在佛法在世間流行,恰恰少了「念佛往生」,一切就沒有意義啦!頂多成為學問的研究、哲學上的研究。還有什麼意義呢?不能解決生死問題。

        釋迦牟尼佛來此世間,就是要宣說這一條願,祂就帶著這樣的目的應現在這個世界。當然,這也是順了阿彌陀佛因中的第十七願:「我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莫不 咨嗟,稱 歎我的名號。」所以,釋迦佛來到這個世界,講說淨土三部經,乃至一代經教,就是為了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因此,印光大師讚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 此法界。」一切法門都是從第十八願念佛而開出,而又回歸到第十八願念佛。乃至古德說:「一大藏教,原來是六字名號的註腳。」

四、阿彌陀佛的生命

        第十八願,更是阿彌陀佛的真實生命,是阿彌陀佛所以成為阿彌陀佛的地方。沒有這第十八願,大宇宙當中就沒有大慈大悲救度罪業凡夫的這麼一尊阿彌陀佛的存在,那樣,可以說,宇宙黑暗,我們將永遠陷沒在輪迴的大苦惱中。

別於諸佛

        我們常常聽說「佛佛道同,諸佛平等」,其實這只是一方面。諸佛可以說有平等、有差別。怎麼平等呢?諸佛所證悟的諸法實相完全平等。但是,祂們度眾生的方法、利他的方便,就有差別。阿彌陀佛這尊佛之所以有別於諸佛,就是因為這第十八願。

        大家請翻開《善導大師全集》四百七十九頁,《往生禮讚》,我們來看這一段: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

        這是佛法通途的道理。

        「三身同證」:一切諸佛都圓證法身、報身、化身。

        「悲智果圓」:慈悲、智慧、佛果圓滿。慈悲、智慧圓滿,才得到佛果。

        「亦應無二」:應當沒有差別。

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

        這是指一個人心中的認識。認識正確不正確?沒有判斷,這是他這樣認為。

        「隨方禮念」:「我隨便禮哪個方向的佛──我未必禮西方阿彌陀佛,我可以禮北方佛啦、南方佛啦……」

        「課稱一佛」:「隨便稱一佛的名號。」

        「亦應得生」:「也應該可以往生吧?」

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祂們都要偏偏、恰恰讚歎西方阿彌陀佛?勸我們專禮、專念?這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

        彌陀、釋迦、藥師……這一切佛本身所證境界,是平等、是一。

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

        但是,如果以祂們因地的誓願、修行來說的話,都是有因緣的──別有因緣。

        底下講阿彌陀佛之所以有別於諸佛,十方諸佛之所以偏歎、偏勸我們專禮、專念阿彌陀佛,以求往生:

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然」是轉折,前面雖然說「所證平等是一」,下面說有差別,因緣不同,度生不同,有差異。差別在哪裡呢?善導大師就拿這第十八願來說明阿彌陀佛跟諸佛的差別。可知這第十八願正是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的地方。

        「深重誓願」:是哪一條願?從下面的解釋就知道是第十八願。

        「光明名號」:光明和名號一起說明。光明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光明,只是表達的角度不一樣。光明是沒有聲音的名號,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所以,我們稱念這句 名號,佛光來照。我們打過這樣的比喻(因為世間很難找到貼切的比喻):像雷和電,雷是聲音,電是光明。聲就是光,光就是聲。從聲的角度講,叫做雷──雷聲 陣陣;從光的角度講,叫閃電──電光閃爍。雷聲響的時候,閃電就亮了;閃電亮的時候,雷聲就響了。那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從聲音講,就是心口稱念,有聲 音的名號;從光明講,就是佛的光明,所以叫「光明名號」。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口中有聲音還是心中有聲音,當下,佛的光明就在這裡。《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佛光遍照十方,救度稱念名號的眾生,所以說「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攝化」就是救度、化導。

        「十方」就是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

        「但使信心求念」:只要你信順,願意往生,願意念佛。

        「但使」是只要,顯明很簡單、很容易。「信心」是信;「求」是願,求願往生;「念」,是行,稱念彌陀名號。

        「信心求念」就是信願行,也就是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那麼,怎樣念佛呢?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這就是具體解釋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一輩子念佛,接觸這個法門,瞭解彌陀誓願,一信永信,一念永念,畢此一生,不再改變,叫「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

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因為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緣故,個個能夠容易地往生。也就是第十八願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

        因為阿彌陀佛的深重誓願,眾生念佛,易得往生,所以釋迦佛及十方諸佛勸導我們罪惡生死凡夫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為別異耳」:「別」是不同。前面講「諸佛所證,平等是一」,這裡說阿彌陀佛特別、特異。特別在哪裡?特別在這第十八願。所以,這第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有別於諸佛的地方。

超於諸佛

        阿彌陀佛因為這第十八願而有別於諸佛,同時超越於諸佛。

在《無量壽經》裡說:「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那麼,有什麼資格稱為「超世願」呢?因為第十八願。如果把四十八願一一分開,比如第一「國無三惡道願」,如果單獨就這一條願來說,十方諸佛的淨土也沒有三 惡道,那這一條願就沒有超過諸佛;第二「不更惡道願」、第三「身皆金色願」等等,其他諸佛也都有同樣的願。但是獨獨這第十八願:造罪凡夫,只要「信心求 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這是其他佛所沒有的。被十方諸佛所遺漏的眾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像一張廣大的網,把他們通通收羅起 來──這就是超越諸佛的誓願。甚至,因為這第十八願超過諸佛,其它各願也超過諸佛了。為什麼呢?比如,彌陀淨土、諸佛淨土雖然同樣沒有三惡道,但諸佛淨土 造罪凡夫不能往生,彌陀淨土因為有這第十八願,凡夫可以去往生,這不是彌陀淨土無三惡道勝過諸佛淨土無三惡道嗎?

五、佛教真正的大慈大悲

        所以,這第十八願才體現了阿彌陀佛的真生命,也真正體現了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或者說,體現了我們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佛教講的「大慈大悲」,就在這第十 八願,因為有了這一願,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我們才能體會到佛法的慈悲。如果拿掉了這第十八願,我們內心裡邊就有恐懼和不安,我們也得不到「大慈大 悲」的利益。

        總結一下,第十八願的重要性,略說五點:

        一、第十八願是造罪凡夫的唯一出路。

        二、第十八願是淨土宗的立宗根本。

        三、第十八願是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懷。

        四、第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真實生命。別於諸佛,超於諸佛。

        五、第十八願是佛教真正的大慈大悲。

【書籍目錄】
第1頁:序 講 - 第十八願的重要 第2頁:壹、第十八願大意
第3頁:貳、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 第4頁:參、逐句解釋第十八願
第5頁:肆、結歸善導 第6頁:結勸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