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第四課 宗派

[日期:2010-07-29]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何謂大乘佛教?何謂小乘佛教?
  
  「乘」,即車乘,是運載之意。指佛法可以運載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意思,所以將佛法譬喻為乘。小乘即狹小之車,指能運載二乘根機以達小果的教法,其教義主要以自求解脫為目標,故為自調自度(即滅除煩惱,證果開悟)的聲聞、緣覺之道,又作「聲聞乘」。相對而言,自利利他二者兼顧的菩薩道則稱為「大乘」。
  
  大乘諸經論中比較大、小二乘之別者頗多,如《大智度論》卷四、卷十八等所載,聲聞乘狹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佛乘利益一切;聲聞法中無大慈悲心,大乘法中則在在強調大慈悲心;聲聞法中皆為自利,大乘法中廣為眾生;聲聞法中無欲廣知諸法之心,僅有速求遠離老病死之心,大乘法中欲了知一切法。
  
  佛陀為愍念眾生,依眾生根器的種類差異而宣說權實,目的仍希望歸於大乘佛道。
  
  印度佛教的發展可分為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中期大乘、後期大乘等階段。十三世紀,佛教在印度衰微後,卻在東亞及南亞發揚光大。經由斯里蘭卡、泰國、緬甸路線者,以巴利文典籍為主,稱為「南傳佛教」;經由中國傳入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者,以梵文典籍為主,稱為「北傳佛教」;傳入西藏者,則稱「西藏佛教」。今日南傳、北傳、藏傳佛教,漸趨融和。
  
  二、中國佛教有那些宗派?
  
  中國佛教共分為十宗。由於佛教傳入東土,與中國文化融和,祖師大德們在義理的發揮,或修持的方法上,各有所專,自成一家,形成宗派,但並非思想上的分歧。例如:禪、淨、密各宗,皆具修持特色;其中律宗深入研究律儀、心法,屬於行為與起心動念的制約、引導,貫通於其他各宗各派。華嚴、天台、唯識、三論、俱舍、成實等六個宗派,均屬義理的闡釋,各有重點,兼弘則可觸類旁通。
  
  以上合計十宗,其中俱舍、成實宗為小乘,其餘八宗皆為大乘。大乘八宗的特色我們可以用四句話涵蓋之:「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
  
  大小乘十宗,在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中,或扮演階段性的過渡橋樑角色,或在思想領域綻放奇葩,或在生活修行上成為具體實踐的日課,各有特色,相輔相成地豐富了中國的文化,也共同彰顯了佛法的奧義。
  
  三、什麼是禪宗、淨土宗、密宗與律宗?
  
  禪宗因菩提達摩東來,提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法精要,以「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由此衣缽相傳,心法相付,傳法於二祖慧可。經僧璨、道信、弘忍而至六祖惠能,以頓悟禪大弘於南方,形成「一花開五葉」、「五家七宗」的輝煌時期。
  
  淨土宗因廬山慧遠大師結社念佛,後經曇鸞、善導、少康等祖師的提倡,形成一大宗派,主張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後以三經一論發展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念佛法門,廣受古今佛教大眾歡迎,至今仍盛行於北傳佛教各個國家,各個階層。
  
  密宗因善無畏、金剛智來到中國,在八世紀初才成立宗派,注重身、口、意三密相應,對於儀規、觀想、結印、持咒,特別重視。提倡修四加行來加速成就,或求得當生成佛,因而也盛行於各地。
  
  律宗至南山道宣律師發揚《四分律》,以大乘教義解釋小乘律典,完成「南山五大部」,依據戒律精神,闡述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尤其戒體至為重要,提倡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以戒為師,在受持各種戒法與日常修持上,統攝其他各宗各派。
  
  四、什麼是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與三論宗?
  
  華嚴宗由盛唐賢首法藏國師大成其體系,闡揚法界緣起,重重無盡、圓融無礙的六相、十玄思想,說明佛陀在海印三昧中所呈現的一真法界相狀,稱為性起法門。
  
  天台宗以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思想為中心,由智顗大師大成天台判教體系,成為我國佛教思想發展史上,最有特色的貢獻。同時又在一心、十法界、百界千如的思想上,開展出性具思想,正好與華嚴宗的性起思想相對。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因玄奘大師翻譯印度瑜伽系統的經論,門人窺基大力闡揚萬法唯識的思想,大成唯識宗。唯識學可說是佛教的心理學,對於心識有深入的分析,阿賴耶識種子如瀑流,由此說明生命的流轉、輪迴業報的力量以及解脫的根本,主張一切萬法皆由阿賴耶識緣起。尤其轉識成智的思想更是一大特色,通常以有宗著稱。
  
  三論宗又稱中觀宗,因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印度般若中觀系統的經論,闡揚緣起性空思想,以破邪顯正、八不中道的無得正觀、中道實相來彰顯佛法真理。本宗由吉藏大師大成思想體系,相對於唯識有宗,通常以空宗著稱。
  
  五、什麼是俱舍宗與成實宗?
  
  俱舍宗是根據世親菩薩著作的《俱舍論》而成立,專弘我空法有思想,因六朝陳代的真諦三藏將《俱舍論》譯成中文而盛行。後期因唐代玄奘大師重譯此論,又有門人作疏,稱為「新俱舍」時期。以小乘有宗之名著稱。
  
  成實宗根據訶黎跋摩著作的《成實論》立宗,弘揚我法二空思想,不僅網羅部派佛教菁華,也含有大乘見解,因此本宗定位於由小乘空走向大乘空的過渡著作,以小乘空宗之名著稱。
  
  六、修行禪、淨、密,孰輕孰重?
  
  所謂「密富禪貧方便淨」,學密者注重壇場的佈置、法器的材質,各式各樣,種類繁多,並且講究以金、銀、銅、寶石來鑄造、鑲嵌法器,每次修法都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做準備,對上師更要有優厚的供養,所以學密者無論在經濟上或時間上,都要十分充裕。
  
  禪者的修行生活則是重簡單、隨緣,無論山林水邊、鬧市都會,只要雙腿一盤,即可參禪。今日更講究工禪、商禪、生活禪,能夠把握每一個當下,參究人我相處之道,善觀起心動念,便是當下解脫的禪機禪境。
  
  淨土宗的念佛方法,無論什麼行業,什麼年齡,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修持。尤其對於繁忙的現代人,更是契機。許多人傳出預知時至,或瑞相顯現的事蹟,因而鼓舞各行各業的人,精進念佛或行佛,對於現實的人間,積極參與,努力奉獻,更加難能可貴。
  
  有人只修禪,沒有修淨土念佛;有人念佛,不肯參禪;現在也有人禪淨雙修,如永明延壽禪師所說「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中國佛教一向在禪淨之外,還持咒修密,所以現在禪淨密三修也很應機。
  
  禪、淨、密三種修行法,各具特色,端看各人的選擇。
  
  七、三教一家,五教同源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有儒、釋、道三教,儒家講修齊治平,佛教強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道家講返璞歸真,這些都是在善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導人向善的宗教,故云「一家」。五教則泛指世界各大宗教,也都以善為出發點。
  
  舉例而言,儒家思想可綱維人倫,等於佛教的人乘思想;天主教、耶穌教主張生天,等於佛教的天乘思想;道家的清淨無為,任性逍遙,等於佛教的聲聞、緣覺乘思想。各宗教在多元化的人間,均扮演著導人向上向善的角色,或為身教,或為家教,或為含容各門學科的心靈教育。人間佛教重視當下的淨土,致力於解決人間各種問題,所謂以出世思想作入世事業,屬於菩薩乘的思想,主張「人成即佛成」,也就是以聲聞、緣覺出世的思想做人天乘入世的事業,進而實踐菩薩道的慧業。以上係將各大宗教匯歸為五乘佛教,皆可引導眾生到達理想世界,其根本究竟乃覺行圓滿的大乘佛道,故曰五教同源。
  
  八、人間佛教的定義是什麼?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人間的佛陀。他出生、修行、成道、度化眾生均在人間,一切都以人間為主。
  
  人間的佛陀,他所展現的人間佛教,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以及普濟性等六種特性。
  
  人間佛教重視現實人生合理的生活。無論是南傳、北傳,顯教、密教,都須具有人間性。人間佛教是地球人類走向未來的一道光明。
  
  什麼是人間佛教?佛陀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五乘共法、各宗各派、三十七道品、因緣果報、禪淨中道等,一切的佛法都是人間佛教。在度化眾生的方法上,則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作為日常人際關係順暢的不二法門,也是菩薩利生的實踐。「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這首佛光四句偈可作為人間佛教精神內涵的說明。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信仰
第3頁:第二課 教理 第4頁:第三課 文史
第5頁:第四課 宗派 第6頁:第五課 戒律
第7頁:第六課 制度 第8頁:第七課 稱謂
第9頁:第八課 儀禮 第10頁:第九課 菩薩
第11頁:第十課 修行 第12頁:第十一課 宇宙
第13頁:第十二課 人生 第14頁:第十三課 生死
第15頁:第十四課 生活 第16頁:第十五課 家庭
第17頁:第十六課 素食 第18頁:第十七課 民俗
第19頁:第十八課 應世 第20頁:第十九課 神異
第21頁:第二十課 破邪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