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第十課 修行
一、佛教徒有何必修的功課? 現代人生活忙碌,佛教徒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課,主要不離福慧雙修的範疇。佛陀被尊為「兩足尊」,即為福慧圓滿的象徵。 佛教徒的必修功課內容,依其工作、家庭的需求不同,可有適當調整。如:早上靜坐一炷香,用以省思觀照,革新自我。晚上五分鐘念佛,以佛號洗滌俗慮,契入佛心。日常默誦一卷《心經》,自然智慧增長,所行無礙。此外,誦念「佛光四句偈」,也是必修的功課之一。其內容如:「慈悲喜捨遍法界」,即為奉行四攝妙法;「惜福結緣利人天」,即為實踐廣大布施;「禪淨戒行平等忍」,即為悟入諸佛密行;「慚愧感恩大願心」,即為獲得無量聖財。 二、修行的內容有那些? 雖然各宗各派的修行有其差別,但主要仍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修行的內容也因各人的根機因緣而有所不同,但仍不離以福慧圓滿為標的。 一般的禪坐、止觀、念佛、持戒、課誦、抄經、持咒、朝山等,當然是修行的內容,但推行慈善福利工作,參與社會教化活動,只要是淑世利人的事業,也都屬於修行的內容。此外,大乘菩薩的助道資糧--六度,皆可做為現代人修行的眼目,如不慳吝而行的無相布施,護念有情生命的持戒,心甘情願的忍辱,遍學無厭的精進,淨穢一如的禪定,生佛平等的智慧。 三、共修與自修的差別? 「自修」是自我潛藏,從縮小自己開始,來長養恭敬心,乞求佛法。「共修」則為大乘佛教所提倡,是團體集會的活動,靠大眾的力量彼此相互砥礪,福慧增上。 例如佛陀說的每一部經,都必須有「眾成就」,有聲聞大弟子、菩薩僧眾及無量天人等眾的參與、發問,令大眾心開意解,悟入聖諦。又如諸佛淨土,皆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共修共成,而得不退轉。 自修容易流於自我封閉,退失精進向上的力量,而共修容易發掘自我短處,以維護菩提的種苗。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驗,難免會貢高我慢,而共修則具足慚愧的美德,自然能成聖成賢。 古云:「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好逸怠惰是人性的本然,在大眾中共修,可以時時警惕自己,不易退失菩提。 四、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有何差別? 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差別如下: 1.出家以出離心為本,割愛辭親,一心慕道,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再入世作利益眾生的事業;在家以增上心為本,從家庭愛染中,漸漸培養出離心。 2.出家修行重於福慧雙修,且依聞思修入三摩地;在家修行以修福為主,以慧為輔,依喜捨結緣培植福德。 3.出家以寺廟僧團安居、共住清淨為主;在家則依家庭眷屬、五欲和樂為要。 4.出家以弘法利生、自覺覺他為主;在家則以喜捨布施、護世護教為主。 五、修行者需要過午不食? 不一定需要。修行悟道與飲食無必然關係,因為飲食只是健康上的營養來源,而修行主要是在於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的身心淨化工夫。佛法依中道而行,飲食以不貪求、不過飽為準,如蜂採蜜,不損花香。身體如芭蕉危脆,修行者應視飲食如藥石想,藉此療養色身,借假修真,成就佛道。 「過午不食」,是佛制生活規範之一,不是修行的主要條件,故不能代表修行高深的象徵,如同佛陀是因為契入緣起法而大徹大悟,而非因修過午不食而成就佛道。佛道要在眾生身上求,所以三世諸佛的菩提華果,皆從眾生中而來,依眾生為根種,悲心為雨露,方便為和風,忍辱為枝幹,般若為花葉,成熟菩提道果。 六、修行者須求得當生成就、即刻神通? 一般學佛者最大的通病,便是要求當生成就和即刻神通,把修行當成一種魔術,滿足其速成之心,卻忘記修行是返求諸己,內觀覺照的增長,以此降伏心魔,成就佛道。如一顆種子落地,若無陽光雨水,寒風霜雪等助緣,那裡有收穫呢?佛陀於人間成佛,亦是多生累劫頭目骨髓盡捨,田園資產普施,滿足一切眾生所求,積集福德而成。以佛陀智慧德行,尚須六年的雪山苦行;惠能大師的利根,尚且在磨房中舂米八個餘月;普願禪師在南泉山挑水煮飯三十年;慧忠國師在黨子谷掃地四十年。他們尚且需要養深積厚,培植福德因緣,天下那裡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呢? 吾人一味貪求「當生成就」,猶如兔上覓角,了不可得;一味的妄想「即刻神通」,忘失本心,偏離正道,亦如水中撈月,徒勞無功。其實禪門的搬柴運水,吃飯洗缽,乃至揚眉瞬目,皆是神通妙用,只是吾人迷茫心智,無法會得罷了! 七、修行是要求別人,還是自我要求呢? 修行主要在於要求自己,協助他人。現代人修行的毛病,只會要求別人,卻不懂得要求自己。例如有人去住山修行,別人就批評他不發心建寺,弘法度眾;創辦文教事業,接引青年,別人又議論他不發心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老是拿著一把尺去丈量別人,無理的要求別人要懺悔業障,要持守淨戒,要發心度眾,要護持道場,自己卻不知慚愧,不肯發心,不知改過,不明事理。 修行實乃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無人可以替代!真正的修行者,懂得要求自己,改心換性,對他人本著悲愍之心,給予方便的協助,才能契入無上心要。 八、如何加強自我修行的密行? 所謂「密行」,其實就是一種覺性的修持。覺悟五蘊不實,而能遠離顛倒夢想;覺悟生命無常,而能發起救度眾生的悲心。 如何加強自我修行的密行呢?如:行立坐臥,威儀自重;吃飯時稱念三供養及食存五觀想,舉心動念,以慈悲利他為本;入眾處事,以慚愧感恩為門。對三寶生起恭敬及難遭難遇之想;對眾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與生活融成一體。這些都是增長福慧的無上密行。 密行,並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舉,而是視修行為本分事,不以修行做為沽名釣譽的手段,不貪求名聞利養。所謂「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心中有佛,此即密行的真義。</
相關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