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之二:續佛慧命
◎法身慧命的源頭活水
「法不孤起,仗緣方生。」地藏菩薩發願在最艱辛的地方,救拔最苦難的眾生,故隨著地藏悲願的法輪常轉,渴仰地藏菩薩濟拔的眾生與日俱增,地皎除了戮力保護祥德寺,闢建各地藏道場的因緣,也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
花蓮地藏禪寺
祥德寺座落山區,有時受困於對外交通阻隔,因此在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地皎在花蓮市海濱街成立花蓮地藏禪寺,以支援祥德寺對外之聯結,並定期舉辦法會共修活動,帶動花蓮地區的學佛風氣。
台北地藏禪寺
圖/台北地藏禪寺,雖無宏偉的宗教建築,卻化育了無數弟子的法身慧命。
祥德寺位處於天災地變頻仍的花蓮山區,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災變。而台北乃首善之都,工商發達,為了提供生活忙碌的都市人一處清修佛法的道場,同時籌措整修祥德寺之經費,於是在台北社子島闢建台北地藏禪寺,並於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元旦舉行落成大典。
台北地藏禪寺是一座以石棉瓦式的舊廠房臨時改建而成的寺院,雖無巍峨堂皇的宗教建築,但在十方諸佛菩薩與護法龍天慈悲護祐下,來自十方的弟子眾等均能在此薰修佛法,滌濾身心。
台中地藏禪寺苦行林
圖/台中地藏禪寺苦行林。
弘揚正法是亙古久遠的大計,地皎深深體悟一個出家人,若要如實把握修行生涯,在出家前期,應以積極入世的態度,廣度眾生,以各種善巧法門,教化有情,而出家後期,則須以出世清淨心,梵行自守。其目的除了進一步印證心性功夫,更祈以此默默精修的功德,施予國家社會最究竟的貢獻與回饋。
然而近年來,離塵清幽的祥德寺隨著多元化角色功能的變遷,原本清修梵行的環境已逐漸改觀,取而代之是聞名國際的風景區,絡繹不絕的參訪遊客,在在突顯這座聞名遐邇的伽藍聖地,富含朝聖與觀光的雙重意義,不適於清淨專修的事實;另一方面,有鑑於台北地藏禪寺寺院空間已不敷使用,社子島都市計劃案又舉棋不定,為了承襲懺悔門風,續弘地藏精神,樹立佛法幢幡,於是成就了闢建台中地藏禪寺苦行林的因緣。
座落於台中大坑的地藏禪寺苦行林,於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開始籌建,環山密林修竹,鐘靈毓秀,交通便捷,鬧中取靜,實乃一適於弘法度眾與閉關專修的伽藍聖地。歷經開荒闢野的籌建過程,它已成為十方信眾懺悔用功的梵行叢林,除了經常舉辦敬香朝山活動,更敲響楞嚴鐘,形成道風獨具的「楞嚴窟」,每天由地皎座下的一位出家師父專持楞嚴咒,每恭持一部,敲響鐘聲一下。此楞嚴鐘將敲響於永遠,梵鐘迴旋法界,響徹雲霄,世人聞之,減輕煩惱,增長智慧,幽冥眾生聞之,則暫停鐵圍幽闇之苦,化熱惱為清涼。
所以,地皎以深心悲願為依怙,站在鉅視宏觀的立足點,祈願闢建苦行林的殊勝功德,普及大地有情,對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更含有積極的教化意義。
高雄地藏禪寺
地藏菩薩的悲願慈光,普照南台灣的大地。數年前,眾多佛弟子即數度祈請地皎在南台灣闢建一處固定的地藏道埸,接引信眾修學佛法,淨化身心。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地皎緣於眾人殷切的懇請,成就了興建高雄地藏禪寺的因緣,祈願大家互勉邁進,攜手共創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