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之一:海外弘法
◎天涯若比鄰
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我首次赴大馬,與當地佛友結下了深厚的法緣,此後十八年來,不論台灣的法務多麼繁重,每年我均克服萬難,遠赴大馬行願。
眾生的業障沒有國界,在堪忍的裟婆世界裡,地皎行遍天涯,看盡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幫助眾生的業障是不容易被了解的,往往有些個案我已默默處理十多年,當事人卻仍不知情。記得十幾年前,我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邀請,前往檳城主持「地藏八關戒齋大法會」,當時曾有一位婦人,為了替車禍往生的兒子祈求超渡而求助於我,這婦人的兒子因為死於非命,臨命終時生起諸多罣礙,並非以一、二次的超渡功德,便能輕易解脫,所以在那次八關戒齋法會之後,地皎回到台灣,仍要不斷發心為那亡者超渡。
了解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眾生為業障所苦,地皎卻因了解眾生的苦而苦,但也因此更堅定我恆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信念。
地皎時常在想,眾生的業障如影隨形,人一旦與業障的影子重疊,重重障礙就會立即現前而失去生機。我應如何幫助眾生稍微遠離那如影隨形的業障,把握有限的時間、空間,提起一念心,懺悔業障、止惡向善、增長善根、延續慧命?一個人要遠離業障,突破障礙,本身須要具足一些福德因緣,無奈眾生福德淺薄,我經常在幫助他們的時候,抓不到他們功德。
因此,為了幫助海外佛友有機會用功懺悔、培福修慧,除了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邀請,主持一年一度的地藏八關戒齋法會,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底開始,地皎更發心帶領一批出家師父與義工居士,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舉辦三十二壇超渡大法會,讓他們也能一起拜懺用功,增長福德因緣;而弘法團的義工居士,其中有些是社會菁英賢達之士,平時忙於事業與工作,每逢海外弘法期間,他們放下忙碌的事業,也放下了世間的身份與地位,跟隨我到海外當義工,他們個個都很發心,不怕辛苦,很珍惜懺悔修福的機會,這就是懂得創造幸福人生。
圖/在星馬舉辦三十二壇超度大法會,幫助當地佛友用功拜懺,增長福德善緣。
在這麼多年不停不輟的行願中,馬來西亞、新加坡因蒙薰地藏悲願之法益而獲救得度的個案,無法言計,他們多已皈依在地藏菩薩座下,護持三寶,其中有些請求出家的男眾,各有所依的在諸比丘長老座下,圓滿出家得度因緣,成為弘法利生的大比丘;有的女眾居士亦步上修行之路,在各寺院道場以大比丘尼之身,自度度人。
記得民國八十九年(二○○○)地皎在新山舉行一場佛學講座,會場有一位穿著黃色海青的比丘,他遠遠看見地皎迎面走來,立即起身,欲向我頂禮,他說:「很感恩師父十幾年前度化我皈依三寶,如今我才有福報因緣出家修行。」地皎馬上合掌跟他說:「很高興十幾年前能度您皈依三寶,如今您已是出家多年的比丘,依照佛門的八敬法,您現在不能頂禮比丘尼。恭喜您出家修行,祝您早日進道。」這位法師恭敬收攝的行儀,引起許多在場信眾注目,信眾隨即小聲地議論著:「這位法師,是地皎恩師十幾年前來大馬行願時所度化的弟子,因感念地藏菩薩悲願弘深,經由地皎恩師輔導,已發心出家修行。」
眾生的業障沒有國界,地藏菩薩拔苦與樂的慈心悲願更不分種族,地皎在十八年的海外弘法生涯中,亦以地藏菩薩「大悲普濟,度盡眾生」的弘誓為精神圭臬,不論走到那裡,「離一切相」的願心,就行持到那裡。
圖/眾生的業障不分國界,地藏菩薩的慈心悲願更不分種族,印度佛友也受到感召,虔誠皈依三寶。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我赴馬來西亞大山腳威中佛教會演講,當地佛友憂心忡忡地向我懇求:「恩師,有預言家表示馬來西亞今年會水患成災,造成很慘重的傷亡損失。恩師,請您為我們的國家觀想加持,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友們的憂心,是地皎的罣礙,我於是就在那次弘法行程中的每一場法會和講座裡,不斷地為馬來西亞同胞祈求,惟願大家業障減輕、善根增長,馬來西亞水災減輕、遠離障礙。地皎除了在當地為他們虔誠祈求,回到台灣後,也不忘繼續為他們用功迴向。不可思議,到了年底,當地佛友便紛紛在拜年的賀卡裡提到,預言家所預測的水災只淹及腳踝,並未釀成大患,非常感恩地藏菩薩的加持與地皎恩師的觀照。
而民國九十一年初(二○○二),台灣已持續乾旱半年多,不僅春耕不能播種,民生用水也大受影響。五月初,地皎在馬來西亞吉打舉辦中元三十二壇超渡大法會,當地佛友也告訴我,有預言家預測台灣今年的旱象將持續很久,會對台灣的民生與工業造成很重大的影響,於是地皎又在每一場的講座與法會中,祈求台灣共業減輕、雨水充足。地藏菩薩的願力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只要我們用功懺悔,虔誠祈求,必能感應道交。結果,就在首堂普放大蒙山施食法會的隔天,台灣的弟子就打電話告訴我,台灣的天空已經烏雲密佈,下起雨來了。
海外弘法的箇中艱辛,實難道盡,十八年來,不論是在台灣為國外祈求遠離障礙,或在海外為台灣迴向平安吉祥,地皎始終一本「人不分你我,地不分遠近」的胸懷,惟願宣揚地藏菩薩金石不渝的誓願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地藏菩薩的願海浩瀚無際,不因容受眾生的業障而增減,地藏菩薩的行山高廣無邊,不因厚載眾生的業障而動搖,只要地藏悲願常住人間,語言不是隔閡,路遙也不是障礙,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