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無論是天下大事如國家的拔用人才,小則如一個公司行號,乃至一個小小團體,人擠人,人排人,總是難免的。因為人這個生物,天生就是如此不成器的。所以一個當主管的、當家的,一定要切記“士無論賢愚,入朝則必遭讒。女無論美醜,入宮則必遭嫉”的原則,然後處之以仁義,運用以智慧德術,或者效果會好得多。

  經典回放

  選自《孟子》

  【原文】曰:“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譯文】孟子說:“左右侍臣都說他好,還不一定行;大夫們都說他好,還不一定行;全國的人都說他好,這才去考察他,見他確實好,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說不行,不要聽信;大夫們都說不行,不要聽信;全國的人都說不行,這才考察他,見他確實不行,這才罷免他。左右侍臣都說可殺,不要聽信;大夫們都說可殺,不要聽信;全國的人都說可殺,這才考察他,見他確實可殺,這才殺掉他。所以說,是全國的人殺掉他的。這樣,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大師釋疑

  皆曰賢:都說他賢能。

  察之:考察他。

  學儒一得:小心偽裝的忠言

  孟子是儒家中最有民主思想的人。他認為在用人時,國人都說行,才予以重視;國人都說不行,才產生懷疑;國人都說可殺,才考慮懲罰。很顯然,這種觀點充滿了書卷氣,或者說想當然,根本行不通。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說:“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觀點存在。”對任何一個人,總會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都不會出現“國人皆曰可”或“國人皆曰不可”的情形。即使真正的壞人,也會有人給他唱贊歌,不會出現“國人皆曰可殺”的情形。所以,想按大家一致的意見辦事,永遠辦不成事。

  孟子有這樣的書生之見,不難理解,因為中國除了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在孟子之前從無實行民主制度的曆史,沒有經驗教訓可以研究,自然難以設計理想的制度。但他的民主精神卻是十分可貴的。此外,孟子的話,指出了專制政治下一個必然出現的弊端:用人失察,賞罰不公。因為領導者的意見來源少,很容易受極少數奸滑之人的蒙蔽。

  但是,聽從群眾意見也未必准確,因為群眾是盲目的,很容易受人煸動。如何避免小人帶來禍害呢?除非以業績論人,按制度辦事,否則沒有太好的辦法。此外,還需要采取一些預防措施。

  第一,不要根據個別人的意見下結論。

  個別人即使不是小人,也可能存在識人不明或情緒作用等原因,那么,他提供的可能是錯誤信息。如果提供意見的是小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春秋時,祁射子去見秦惠王,交談之後,秦惠王很欣賞他的才能,准備予以重用。唐姑心裏很嫉妒,就在秦惠王面前講祁射子的壞話。當祁射子第二次去見惠王時,秦惠王的態度就很不友好。祁射子也就失去了受重用的機會。

  還有一個例子: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有個愛妾名叫餘。餘想成為正室,就想讓春申君廢掉正妻。有一天,餘哭哭啼啼地去找春申君,並揭開上衣,露出青一塊紫一塊的腰部給他看。春申君大吃一驚,忙問怎么回事。餘說:“我能夠為您作妾,真是三生有幸。可是,我想侍候好夫人,就侍候不好您了;想侍候好您,就侍候不好夫人了。既然我無能,侍候不好兩個主子,與其死在夫人手中,不如讓您賜死,這樣我也死得瞑目了。”

  餘的表演很逼真,春申君信以為真,立即廢了正妻,立餘為正妻。

  後來,餘生了兒子後,又想忘掉春申君的大兒子甲,好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有一天,她把自己的短內衣撕破,然後哭著去找春申君,說:“我受您的寵愛這么久了,還為您生了孩子,甲不是不知道。今天早上我在後花園裏散步,他卻要調戲我不可。我不敢沾辱您的名聲,就拒絕了他,誰知他竟敢強行非禮,連衣服都被他撕破了。”

  春申君怒火中燒,立即命侍衛把甲給殺了。

  秦惠王因為一個人的話,就失去了一個人才;而春申君因為一個人的話,竟然忘掉廢掉結發之妻,殺死親生兒子,這都是偏聽偏信造成的損失啊!

  第二,小心偽裝的忠言。

  小人進讒言,有一個特點:根據領導的性格,抓住領導的心理,說出的話好像都是在真心為領導著想,迷惑性非常強。

  魏文侯命樂羊率軍攻打中山國。這時,樂羊的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君抓住他的兒子,逼他退兵。樂羊子不同意。中山國君就把他的兒子煮熟了,還派人給樂羊送來一盆肉湯。悲憤已極的樂羊喝掉了這碗肉湯,表明他誓破中山的決心。

  魏文侯知道這件事後,誇獎道:“樂羊為了我,吃了他親生兒子的肉湯,可見是何等忠誠啊!”

  這時,堵師贊說:“一個人連兒子的肉湯都敢吃,誰的肉湯他不敢吃呢?”

  後來,樂羊攻下了中山國,凱旋歸來時,魏文侯重賞了他,卻再也不相信他了。

  在一般情況下,堵師贊的話是對的,誰忍心喝親生兒子的湯,這個人簡直禽獸不如。但他當時那種特殊情況下,主帥的決心關系到戰爭的成敗和三軍將士的生死,樂羊子怎么能為了兒子一己的生命而置大局而不顧呢?

  所以說,是非黑白,其實是一句話而已,當真不能不慎察啊!

  第三,慎防虛假的群眾意見。

  領導者有必要多聽群眾的意見,但要提防狡詐之徒操縱群眾意見。還要分清群眾的意見的是否理性。因為人們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問題上,完全可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大清康熙時的名臣張伯行,為人廉潔正直,有“江南第一清官”之稱,與餘成龍齊名。張伯行出任太平府知府時,遇到了一件疑案。為了解案情,他脫掉官服,微服私訪。

  張伯行在路上走了很久,有些累了,正好前面有一座小廟,他就走進去歇息。廟裏的主持已經八十多歲了,一看見張伯行,馬上就站起來,合掌肅立,並喊徒弟備茶。

  徒弟在遠處應道:“太守就要來了,您還是把客人帶到別的房間去坐吧!”

  老僧說:“太守已經到了,速來獻茶!”

  張伯行大吃一驚,懷疑這兩位僧人有未卜先知的神通。他問:“你們為什么知道我要來?”

  老僧答道:“您是一郡之主,一舉一動,境內都知道,哪裏只有老僧知道!”

  張伯行又問:“你怎么認得我?”

  老僧說:“太守不能認識一郡的人,一郡的人,誰不認識太守?”

  張伯行好奇地問:“那你知道我是因為什么事外出嗎?”

  老僧說:“某某案子,涉案雙方都派出親信,布散在道路上已經很久了,他們只是假裝不認識您罷了。”

  張公默然良久,若有所失。過了一會兒,又問:“你為什么不假裝不認識我呢?”

  老僧跪在地上,拜了一拜,然後說:“死罪死罪!我正盼望您問這句話。您治理郡務,不亞於漢朝名臣龔遂、黃霸,要說稍有讓百姓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太喜歡微服私訪了!您這樣做,不僅那些大奸大惡之人能預先定下蠱惑您的計謀,即使是鄉裏的小民,誰沒有親友,誰沒有恩怨呢?走訪甲那方的人,必定會說甲有理而乙無理;走訪乙那方的人,必定會說乙有理而甲無理。走訪當事者的仇人,當事者一定是錯的;走訪當事者的恩人,當事者一定是對的。至於婦女、小孩子,道聽途說;老太太、老先生,言語糊塗,他們講的話,哪能作為辦案的依據呢?您親自走訪,還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派人走訪,虛假不實的東西會更多。況且,私訪的危害,不僅影響審案,對其他興利除害的事,也會帶來偏聽偏信的弊端,在開挖河渠堤堰方面尤為嚴重。小民只考慮一己一家的私利,水有利就截流,以澆灌自家的田園;水有害就以鄰國為壑,不怕別人遭災。這都是他們成天算計的事,誰肯根據地形特點,顧全大局,作永久根除水患的考慮呢?老僧是方外人,本來不應該幹預塵世間的事,何況是官家的事呢?但佛法以慈悲為本,舍身濟眾,只要有利於眾生,就應該冒死進言,希望您明察!”

  張公沉思良久,竟取消了私訪的計劃,返回了衙門。

  我們平時看電視,看見乾隆微服私訪,就覺得這是一個好皇帝;看見某個官員微服私訪,就覺得這是個好官。原來這裏面也有弊端。所以,領導者理當重實據而輕意見。對某人的意見,如果想作為下決定的依據,就去細心查實,這樣大概就可以少受欺騙。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