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秦、漢以後曆來讀儒書出身的學者們……對於“錢”、“財”二字,視為毒害。甚至平時多談這兩個字,就會變成“俗物”。可是,不隨流俗,特立獨行的學問修養,畢竟不易做到。因此,一般的讀書學“儒”的知識分子,大多成為“既要清高又怕窮”的矛盾心理狀態。一旦考取功名,擠身政要以後,既不懂經濟、財政,更不懂為國家社會人民之間,如何理財致富,而達到富國強兵的妙用。

  經典回放

  選自《大學》

  【原文】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譯文】創造財富有一個規律:生產財富的人眾多,消耗財富的人少,管理財富的人勤快,運用財富的人節儉。這樣做才能使財富經常充足。有仁德的人用財富來充實生命,沒有仁德的人卻用生命去聚斂財富。

  大師釋疑

  疾:迅速。

  舒:舒緩,適當。

  發身:“發”即擴大、充實。“發身”意為充實生命,主要是指完善品格。南大師認為意為“可以發展一身的功名事業”,也很有道理。

  以身發財:用生命來發財。

  學儒一得:財富只是工具,不是目標

  本節選錄的“生財之道”,在現代商業社會,只能算“小兒科”,一個小店店主都知道。但知道不等於能做到。以一個大公司為例,要使生產財富的人眾多而消耗財富的人少,就要盡量精簡人員,避免人浮於事的現象。正如台灣企業家王永慶所說:“在各項節約成本的措施中,以精簡人員最為重要。”但是,即使在那些優秀的大公司裏,也可能存在人浮於事的現象。至於政府部門就更不用說了,能有三分之一真正辦事的人就不錯了。

  當然本書不探討商業問題。倒是“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這句話,值得重點探討。“以身發財”倒很簡單,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要錢不要命”,這是智者所不屑為之事。如何“以財發身”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財富創辦善業。

  也就是用財富進行投資。但是這裏強調“善業”二字。首先當然要能生利,如果沒有利潤,反而虧光了老本,“發身”就不行了,倒是很揪心。其次要兼顧個人利益與社會價值。只有兩者相符,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如果偏於一方,終究會成為失敗的事業,甚至成為“惡業”。比如某縣政府投資上千萬元,在一個偏遠山區建了一個度假別墅區,但這個地方既無風景,路途又很遙遠,根本沒有人來入住,上千萬元錢不過建成一個“廢物點心”,老百姓一談起這件事,就氣得大罵“腐敗”,這不是惡業嗎?

  第二,用財富推行善德。

  也就是用財富從事慈善事業,使他人也能享受到你的財富帶來的好處。這僅僅是一件表現好心眼的事,也不僅僅是一件獲得好名聲的事,它同時也是一種進取和自保的手段。

  有一次,齊景公去晉國訪問,在宴會上,他向晉國名臣師曠請教為政之道。師曠默想片刻,答道:“您只要對老百姓多施恩惠就行了。”

  齊景公意猶未盡。過了一會,他又問:“大師,您看我管理國家應該注意什么?”

  師曠又說:“您只要對老百姓多施恩惠就行了。”

  酒宴之後,景公走出王宮,前往賓館。師曠去送他。景公再一次向師曠請教。師曠還是那句話:“您只要對百姓多施恩惠就行了。”

  路上,齊景公思索師曠的話,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兩位弟弟:公子尾和公子夏。他們兩家都很富裕,又樂於施恩,老百姓很愛戴他們。齊景公馬上明白了師曠的意思:如果不趕緊爭取民心,自己的權位將受到威脅啊!

  回國後,齊景公下令打開糧倉賑濟廣大的窮苦百姓,打開金庫把多餘的銀錢賞給孤寡之人。此外,他還命令把後宮那些沒有被納為妻妾的宮女都嫁出去。

  這些惠民措施使齊景公聲望日增。過了兩年,他的兩位弟弟失了勢,跑到外國去了。

  這個故事可以說明,當你做善事時,不僅僅是受惠者獲益,你獲得的利益也跟受惠者一樣多。

  第三,用財富廣交善友。

  俗話說:“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俗話又說:“有錢的王八大三輩。”如果沒有錢,想交一些高層次的朋友,人家可能不願搭理。這也是人之常情。有錢之後,交友就相對比較方便了。但這不是說,要等別人來巴結你,要用錢去買交情,而是要利用錢財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使他們感受你的友誼,並樂意與你結交。

  如果自己富貴了就財大氣粗,不把別人放在心上,也不肯助人,後果可能很嚴重。

  春秋時,有一名叫東閭子的人,曾經富貴過,後來當了乞丐。有人問他:“你為什么會落到這步田地?”

  東閭子答道:“這件事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我做過六、七年宰相,從未舉薦過一個人;我曾經擁有過幾千萬財富,卻沒有使一個人富足。我今天落到這步田地,是不懂得施惠帶來的惡果啊!”

  還有一個相似的例子,也是發生在春秋時期,有個叫宗衛的人,在齊國當了多年宰相。後來他因事被免去宰相職位。他回到家裏,召集田饒等二十七人,問道:“你們哪位願意跟我一起逃亡國外?”

  田饒等人都伏在地上,不願回答。

  宗衛歎道:“唉,為什么賢士容易得到卻難以使用呢!”

  田饒說:“不是賢士難以使用,而是您不會使用。”

  宗衛問:“這是什么意思?”

  田饒答道:“如果供給的飲食中有臭肉,門下就沒有肯為您犧牲的人。我們從您這裏得到三鬥糧食的俸祿,還不夠養活一個人,您飼養的鵝鴨卻有吃不完的糧食;你用絲綢綿緞裝飾廳堂的欄杆,任由風雨侵蝕,我們卻得不到您一件衣服;果園裏的果子,您家裏的女人摘下來互相投擲,我們卻沒有嘗過一個。況且,錢財是您輕視的,犧牲卻是我們重視的,您不能用輕視的錢財,卻想得到我們重視的犧牲,怎么可能呢?”

  宗衛羞得滿面通紅,慢慢離開座位,向大家表示歉意,說:“這是我的過錯啊!”

  很多富貴的就像東閭子和宗衛一樣,起初覺得自己的力量已經很大,用不著別人幫忙,也不願意幫助別人。但世上的事難說得很,等你需要用人時,卻無人可以求告,這才是最可悲的。

  第四,用財富享受善樂。

  也就是用財富享受生活。為什么說“善樂”呢?如果享樂會傷害身體,會影響事業,會破壞人際關系,就不是善樂。如果享樂對身心、事業有好處,才是善樂。它包括三個方面:

  一時享樂有時。也就是根據人體生物鍾的特點來安排生活。

  有一個故事:春秋時,齊景公有一天晚上喝酒喝得高興,想把酒席擺到晏子家去共飲齊樂。晏子聽說景公來了,馬上穿戴禮服,站在門前等候。齊景公來後,他就問:“是別的國家發生了大事嗎?是我們國家發生了大事嗎?您為什么深夜來到我家?”

  齊景公說明來意。晏子拒絕道:“替你鋪桌席、擺餐具的自然有人,我不敢參與。”

  齊景公覺得很掃興,准備將酒席擺到司馬穰苴家去。司馬穰苴穿著盔甲,拿著戈,站在門口問:“外國挑起了戰事嗎?臣子中有人叛亂嗎?您為什么深夜來到我家?”當他得知齊景公不過是想跟他喝酒時,他立即就拒絕了。

  齊景公無奈,只好把酒席擺到大臣梁丘據家裏去了。

  晏子和司馬穰苴無疑是懂得“善樂”的人,在不該享樂的時候,哪怕國君的面子也不給。齊景公在這方面就差遠了。

  二時享樂有度。適度的享樂有益身心,一旦過度,好事就可能變成壞事。很多人倒在酒桌上、倒在牌桌上,這都叫不善樂。

  有一次,趙襄子連喝了五天五夜酒,還得意地向身邊一位姓莫的伶人道:“你看我多厲害!連喝五天五夜都不醉。”

  莫伶人說:“您就接著喝吧!離那個商紂王只差兩天了。我聽說商紂王能連喝七天七夜,您已經喝了五天五夜了!”

  趙襄子一驚,嚇得酒也醒了,問道:“難道我也快亡國了嗎?”

  莫伶人說:“那倒不至於。夏桀和商紂之所以亡國,是因為他們遇上了商湯和周武,如今這世道,天下的君王都是夏桀,而您是商紂,夏桀、商紂同時在世,卻沒有商湯、周武,所以大家暫時都亡不了。”

  自此,趙襄子在享樂方面收斂多了。

  在現代競爭社會,人們其實是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盡情享樂的。盡管“桀紂”多而“湯武”少,失敗的風險還是隨時存在。在享樂方面節制一下,把心事多用到事業上,也是降低風險之一法。

  四是享樂有節。即享樂跟自己的收入相襯,否則就成了奢侈或吝嗇。相對來說,奢侈的毛病更大。

  春秋時,蔡侯、宋公、鄭伯一起去晉國朝拜。蔡侯對晉國大臣叔向說:“您有什么話指教我嗎?”

  叔向說:“蔡國的土地和人口不如宋、鄭兩國多,您的車馬、衣裘比兩國奢侈,諸候中莫非有人要圖謀蔡國吧?”

  果然,過了一年,楚國進攻蔡國,蔡國滅亡了。

  蔡侯奢侈跟亡國有什么關系呢?他為了滿足奢侈的享受,必然向百姓橫征暴斂,百姓一定怨聲載道,巴不得亡國才好。這等於給了楚國一個很好的出兵理由和取勝機會。

  在現代社會,人們崇尚“超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這個觀點雖然新穎,其實是享樂無節的表現。雖然不至於“亡國”,難免有財政破產的危險。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