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我也常告訴一般學佛修道、或信任何宗教的朋友們說,請你先幹實一點,不要老是說,我要學佛度眾生、救世人。自己的家人,不是眾生之一嗎?也是世人吧!既不能影響家人,便說要度眾生、救世人,可能嗎?也許你能,我實在自慚不能。所以一輩子也不敢以師道自居,既不認為有學生,更不敢自認為是你們的老師了!

  經典回放

  選自《大學》

  【原文】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譯文】為什么說想治好國家要先管好家庭呢?如果不能教導好自己的家人,卻能教導好外人,這種事是從來不會有的。所以君子不離開家,也能夠收到教化全國的成效。因為在家孝順父母,就是侍奉國君的美德;在家尊敬兄長,就是服侍長官的美德;在家疼愛子女,就是愛惜百姓的美德。《尚書·康誥》說:“保護百姓要像保護初生的嬰兒一樣。”以這樣的誠意去努力,雖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會相差太遠。(凡事要有先後順序),沒有先學生養孩子再去嫁人的事。

  大師釋疑

  成教:實行教化,收到成效。教即“教化”,包括知識教育和精神感化。

  弟:同“悌”,是儒家的禮儀規范之一,即弟弟敬愛和服從兄長。

  慈:慈愛,指尊長對晚輩或下屬的愛。

  如保赤子:“赤子”即初生的嬰兒。《尚書·周書·康誥》篇作“若保赤子”。是周成王告誡康叔的話,意為保護百姓如同母親養育嬰兒一樣。

  雖不中:中(音種),“符合”之意。

  學儒一得:追求圓滿的成功

  辦事講先後順序,辦起來才順當。治國要先齊家,就像學習生養孩子要先嫁人一樣,這是順序。現代人“不信邪”,所以也有先學生養孩子再去嫁人的,自然也有先 “治國”再“齊家”,結果好不好,就很難說。生活中有的教師教出了優秀學生,自己的孩子卻成了小流氓。到底算他為國家培育了人才還是培養的禍害呢?電影裏有的官員想做清官,兒女卻打著老子的招牌瞎胡鬧。那么這個官員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就全因不會齊家而抵消了。實際上,當了官,就該履行職責,分內的貢獻還不應該拿去抵分外的損失。不管怎么說,事業成功、家庭失敗,人生就留下了難以彌被的缺憾。

  人生的成功,有不同的形態,圓滿的成功是藝術,不圓滿的成功是技術,一時的成功只能算“粗活”。

  追求圓滿的成功,要“用德不用術”,所以要從“修身齊家”做起,一步一步夯實基礎,一層一層蓋起高樓大廈。一般來說,跟家人關系密切,沒有神秘感,不容易確立權威。除非你的德行確實過硬,你處理事務的能力確實出眾,你待人接物的方式確實到位。如果你能讓家人心服口服,就從家庭大學畢業了,可以在社會上承擔大事了。那么,要在家庭大學裏學習哪此課程呢?

  第一,說服力。想成就大事業的人,必須有辦法將自己的思路變成大家共同行走的道路。那么你就需要把自己的觀點用大家樂於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考慮到大家都是聰明人,你不能指望用花言巧語達到目的。正如林肯所說:“你可能在某個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你必須使自己的觀點具有無可爭辯的事實或理論基礎,這就需要相當程度的知識基礎和文化底蘊。

  有一個故事:柏拉圖的堂弟格老孔,是個好高騖遠的人,不到20歲時,就想做城邦政府的領袖,以便享受至高地位帶來的榮耀。家裏人明白他的目標不現實,卻無法說服他,只好求助於蘇格拉底。

  一天,蘇格拉底看見格老孔迎面走來,老遠就喊;“喂,格老孔,聽說你決心做我們城邦的領袖,這是真的嗎?”

  “是的。我的確是這樣想的,蘇格拉底。”格老孔回答。

  “那好極了!如果人間有什么好事的話,這又是一樁了。因為,倘若你實現了目標,你將能夠幫助你的朋友,為你的家庭揚名,為你的祖國增光;你的名聲在傳遍全城之後,還會傳遍整個希臘,甚至在異邦中享有盛名。那時,你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敬仰。是這樣嗎?”

  “我想是的。”格老孔大為高興。

  “看來很明顯,格老孔,如果你想要受到人們的尊敬,你就必須對城邦有所貢獻。對嗎?”

  “正像你所說的。”格老孔回答。

  於是,蘇格拉底又問格老孔打算用什么方法為城邦做貢獻。格老孔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低下頭沉思起來。

  停了一會兒,蘇格拉底又啟發他說:“為城邦做貢獻的方式,是不是首先讓城邦富裕起來?”

  “是的。”

  “實現富裕的途徑是不是讓稅收增多?”

  “是的。”

  蘇格拉底又問了一連串問題:稅收從何而來?總數多少?不足的補充來源是什么?

  格老孔表示自己對這些問題還沒有考慮過。

  蘇格拉底又問了一連串有關治理國家必須考慮的問題,如:削減開支、國防力量、防禦戰略、糧食供應等。

  格老孔難為情地表示他對這些問題所知有限。

  最後,蘇格拉底又問:“國和家一理。國家人口多,一些問題確實很難說上來,但如果能幫助一個家庭,就可以著手幫助更多的家庭,你為什么不試試增進你叔父家的福利呢?”

  格老孔說:“只要叔父肯聽我的勸告,我一定能對他有所幫助。”

  蘇格拉底笑了:“怎么?你連叔父都說服不了,你將用什么方法說服包括你叔父在內的所有雅典人呢?”

  高傲的格老孔終於明白自己確實不適於做城邦的領袖。從此,他成了蘇格拉底的學生。

  如果你想說服大眾,不妨先嘗試說服自己的家人。格老孔不能說服他的叔父,是因為他的知識、經驗都有欠缺,只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提不出合理化建議。而蘇格拉底之所能說服他,不僅靠口才,主要靠豐富的知識和對人性的洞察能力。這正是說服的要點。

  第二,影響力。想幹大事的人,必須有辦法讓大家樂於追隨自己的目標。想用權勢驅趕大家前進,這是不現實的;想用好心博取別人的歡心,也是不現實的。即使你有一個高尚的目標,如果你不能讓大家喜歡它,也無法成功。

  巴契先生年輕的時候是一位無畏的革命家,他覺得自己擁有無窮的力量,他的目標是改變世界。

  中年之後,他發現,不但世界沒有因他而改變,甚至沒有一個人因他而變,所以虛度了半生光陰。這時,他向上帝祈禱:”主啊,請賜給我力量,我雖然不能改變世界,影響所有的人,但我希望能改變所有與我接觸的人,比如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到老年,巴契並沒有心滿意足,因為他悲哀地意識到,連家人也不能接受他的說教。現在,他已經垂垂老矣,這才察覺自己以往的愚蠢。於是,他對自己的內心說:“請讓我具備改變自己的力量。”

  後來,巴契總結自己的一生,語重心長地說道:“就像我一樣,每個人都致力於影響別人、改變世界,卻忽略了改變自己。這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不明智啊!”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巴契一樣想影響世界卻連自己的家庭都影響不了。很多偉大人物確實影響並改變了世界。巴契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忽略了“修身”,以至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難。很多人也像巴契一樣自以為具備了影響世界的能力,那么,你不妨試著先影響自己的家庭。

  第三,感召力。想幹大事的人,必須具有精神感召力,讓大家由喜歡到欣賞,由欣賞到尊敬,由尊敬到崇拜,由崇拜到模仿,由模仿到道義相感、精神相通。

  古時候,有一個宰相的夫人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她每天不辭勞苦地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君愛民等。而宰相總是早上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就看書,客人來了,總是禮貌地接待,國君的賞賜拿回來了,就分給本族的窮親戚。但他從不教育兒子。愛兒心切的夫人終於忍不住說:“你別只顧你的公事和看書,也該好好地管教你的兒子啊!”宰相淡淡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後來,宰相的兒子也當了朝廷高官,就像他父親一樣,他的德行也受到皇上的贊賞和同僚們贊譽。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種用自己的行為當教材的方式,往往是最好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自動受到感召。

  第四,領導力。想幹大事的人,必須具備遠見和洞察力,必須為大家指出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行為方式。如果你覺得自己具備這種能力,不妨先讓自己的家人受益。

  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初中畢業時,回家問父親自己可以得到什么禮物。父親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枚硬幣,輕輕地放在他的手裏,然後對他說:“別人送給你的任何東西都是有限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賺下一個無限的世界。用這枚硬幣買一張報紙,一字不漏地讀一遍,然後翻到分類廣告欄,自己找一個工作,到這個世界去闖一闖,它現在已經屬於你了。”

  布瑞納以為父親是在開玩笑,但看到父親那認真勁,他照辦了。幾年後,他去部隊服役,當他坐在散兵坑道認真回首他的家庭和他的生活時,他才意識到父親給了他一種什么樣的禮物,他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過是轎車或者新裝,但是父親給予他的卻是整個世界,這是他所得到的最好禮物。

  布納吉的父親好像沒有給兒子指出人生方向和行為方式,但這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應該行走的方向和合適的行為方式。那比對孩子耳提面命、全力扶持更有價值。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