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象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佛在《金剛經》上教誡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佛經裏面有個公案,這是講舍利弗尊者,他示現的是小乘阿羅漢。舍利弗尊者發心行菩薩道,他一發大菩提心,忉利天主就化身來考驗他。他經不起考驗,馬上就退心了。忉利天主變現一位婆羅門,表情非常的痛苦,舍利弗尊者在路上碰到了,就問他:“你有什么困難,怎么這么痛苦?”他說:“我家裏有個病人,可憐得不得了!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醫生,醫生配藥方需要藥引子,這個引子太難找了,我沒有辦法,所以一天到晚感到很痛苦。”
舍利弗尊者問:“藥引子是什么?”他說:“要一個真正修道人的眼睛來做藥引。”“這個不難,我是個修道人,我舍一個眼睛給你做藥引子。”話一說完,舍利弗尊者就挖一個眼睛給他。眼睛挖下來之後,那位婆羅門說:“你老人家搞錯了,我要的藥引子是左眼,不是右眼。”“你為什么不早說?”既然發心行菩薩道,舍利弗尊者把左眼也挖了下來。婆羅門拿了眼睛,聞了一聞,就丟在地下踐踏。他說:“這個眼睛不行,不要了。”舍利弗尊者一聽,心想:菩薩道真難行,算了,我還是修小乘。馬上就退心了!
所以,菩薩道真正難行,“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不發心則已,發了心就有天神鬼神來考驗你。如果你不是真正發心,必定會退轉!
淨空法師《淨空法語》
忍辱是成就道業必經的過程,所以六度中特別有一個忍辱。人生一切的成就就是靠忍辱,所以金剛經中特別提及“得成於忍”。經中告訴我們,世尊曾於過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修忍辱行,並且面對歌利王割截其身體,四肢關節節節支解時,仍能忍辱,不生嗔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為燃燈佛授記成佛。所以,忍辱功德不可思議,學佛人當修忍辱行,以釋迦牟尼佛為師,用忍辱來成就我們的道業。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在生活中容忍是一種大度,當你的心量放得很大,你絕對不會吃虧。我們的很多觀念,中國武俠小說複仇的觀念很重,一個人被打了還不報複是窩囊的。假如你被欺負了,內心中存在著是“包容”或是“複仇”,複仇的觀念,你會想怎么去打他,去消滅他,哪一種心態使你的生命更健康呢?
有些人說,我長得比你漂亮,其實也不如別人,五十步笑百步。以這樣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生活,好像是很有規矩的幾十年,有些人一輩子,信奉一個信條,我相信做好人會怎么樣,其實你一輩子只是為了芝麻大的小事情,辛辛苦苦一輩子,還美其名曰我的生命有歸宿。佛陀看清了這種價值觀對於生命的局限,他有辦法:其一,要有價值觀,否則天下大亂了。其二,有了價值觀,被它束縛,也不可取。佛陀有大智慧,有兩套辦法,一是世間法,五戒十善,做好人,純善就是天乘的思想,做好人是人乘的思想。用人天乘思想做台階,深入到苦海裏來。我們為什么來參加夏令營呢,覺得有價值才來。這種價值觀,是世間可以想象的。曆史幾千年的文明就是不停地創造價值觀,價值觀在世界上流傳的時間越長,力度越大。有些價值觀很短,就像女孩子穿衣服,幾天就換一個款式。不同的價值觀不停地組合成社會的文明。你想對社會有貢獻么?就要創造一套有長遠影響的價值觀。佛陀創造了五戒十善的價值觀,在兩千多年來大家都有心靈的共振,每個人都想到不要危害別人。但是這樣還不夠!佛陀的偉大在於五乘善法,人乘天乘,是世間法,世俗的價值觀。出世間的聲聞、緣覺、菩薩乘,實際上是超越了價值觀。但是從做人的層面上,通過語言表述,讓我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一種更高的價值。實際上我們想象的羅漢、菩薩和佛的境界都是有價值的想象,真正的羅漢菩薩佛,都是超越了我們所能想象的價值觀。因為大家思維考慮的都是人天乘的思想,聖人是處於不可思議的狀態。
達照法師《達照法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