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布施是獲得幸福的秘密
昔舍衛國。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須達長者。尚能勸化一切人民。作諸福業。我今亦當為眾生故。教導乞索。令其得福。於是行化。處處乞索。時有一人。貧窮多乏。唯有一毯。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得之已。轉以奉佛。其後貧人。命終生天。感佛大恩。而來供養。佛為說法。獲須陀洹。比丘問言。昔作何業。生於彼天。佛言。在人中時。值王勸化。即以白之。而布施之。乘此善因。今得生天。遂於我所。聞法證果。
《雜寶藏經•卷七》
【略譯】
舍衛城中,有一位虔誠且富有的須達長者,為了祈請佛陀至國內弘法,讓國人也能聆聽佛陀的開示,以誠心感動祇陀太子,共同捐獻園林,建造精舍、僧房,成就“祇樹給孤獨園”。須達長者了知佛法真理,不僅廣行布施、救濟貧困,更勸化大眾廣修供養,增長福德。
當時,波斯匿王知道須達長者的懿行後,由衷地感動,心想:“須達長者身為一介平民,都能如此行善積福,勸化大眾,而我身為一國之君,更應身體力行,教化我的子民,讓他們也能廣行布施、舍離慳貪,累積福德。”
於是,波斯匿王到國內各處,廣為宣說布施供養不可思議的功德,並向人乞索物品。一天,波斯匿王遇到一位貧窮潦倒的人,這個窮人唯一擁有的財物就是一條布毯。他聽了波斯匿王的殷切勸修,深深有所體悟,於是至誠地將布毯呈給波斯匿王,再由波斯匿王將此布毯轉供養佛陀。
後來,窮人壽命已盡,因供養布毯的因緣,投生至天上。天人為了感念佛陀的恩德,特地前來供養佛陀,並且禮拜請法。佛陀法音宣流,天人當下契入法義,證得須陀洹果。眾比丘見其因緣殊勝,於是請示佛陀:“這位天人,以何因緣得生天界?”佛陀說:“他過去生雖貧窮困苦,遇到波斯匿王勸化,仍將僅有的一條布毯供養佛陀,故能以此善因得生天道,種下今日聞法證果的因緣。”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報的。如果企望有所回報,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個人布施後,而萌起控制受施者或受施團體,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布施不要企望別人的感激。人類是善忘的,但他們也一定會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任何物質回報的: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樣的不需要為布施而負責任何義務承擔。
…………
當一個人在布施時,不僅僅是“身”的行動,“心”和“意”也一起行動。因此帶來的是真正的快樂。慷慨和布施將使一個人獲得提升。一個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當一個人在布施時,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夠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貪著。布施能生起智慧,布施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因此也成為第一波羅蜜;是佛陀在許多過去世中,尋求圓滿覺悟的重要法門之一。一個人常做布施行,能獲得自我的提升和三寶的護持。
人類布施的東西太多了,對饑餓者施與食物,對貧困者施與金錢。衣物、知識、技術、時間、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他可以專心聆聽和祝福朋友;他可以不殺生,同時對那些生命垂危的眾生伸出援手;他可以將身體的部分器官施與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腎髒等器官;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為布施。在佛陀覺悟前的許多過去世中,他不但布施部分的身體,有時連生命也布施出去,這顯現了佛陀的慷慨和慈悲。
佛陀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他那大慈大悲的佛法。佛法讓眾生得樂。佛陀最大的布施是佛法上的布施(法施)。法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當一個人以純淨的心接受佛法、實踐真理,他就不再有所改變;他的 “心”與“意”獲得無比的幸福、寧靜和歡愉。實踐佛法令殘酷者生起慈悲心,令貪婪者變成慷慨,令嗔恚者懂得寬恕,令愚癡者獲得智慧。實踐佛法不僅於今世獲得幸福,在證悟涅槃後,將獲得更大的幸福。
萬一法師《萬一法師開示》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有何意義?如僅為了衣食利祿,則人生毫無價值可言。爭名奪利必須心毒手辣,造諸眾罪,來生更受苦報,人無智慧必走此路。貪心斷了即了生死,依金剛經說生命尚可布施,還貪什么?自殺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為何不犧牲一切,為眾生做點事,把這一生的精神體力供獻給社會國家,服務人群。先從身見上轉,轉為妙觀察智。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得無歡喜心,失無惋惜心,無得失之心即了生死,無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現在就幹,即與佛菩薩一樣。
貧窮布施難,但窮人亦能隨修堅固,小小布施能與性相應,即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窮人無錢布施,可以出力,對於善舉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
培福報通常都講布施,財施得福,法施得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經中說:“令行種種無量施,以此願求無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無上菩提大道?蓋布施可以斷貪愛。貪愛是煩惱之本,貪心斷盡,煩惱亦斷盡。
淨空法師《淨空法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