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幸福的人生
悟思: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或以有錢為幸福、或以有地位為幸福、或以長壽為幸福、或以健康為幸福、或以成家為幸福、或以獨身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華的鬧市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靜的鄉村為幸福……
現實中的人們,總是以追求金錢的多寡為人生奮鬥的目標,並認為只要有錢就會獲得幸福。但是,生活告訴我們:有錢未必是幸福,無錢未必不幸福。
幸福是一種豁達的心態,幸福來源於生活的輕松與滿足,以及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希望。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而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窮有窮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正所謂“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窮的幸福就是知足常樂,富的幸福就是樂善好施。而且有錢的人並不一定都幸福。因為金錢雖然可以買到胭脂、花粉,可是買不到氣質;金錢可以買到魚肉,可是買不到食欲;金錢可以買到床鋪,可是買不到睡眠;金錢可以買到書,可是買不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到酒肉朋友,可是買不到患難之交。當然也買不到人們最為渴望的幸福。
那么什么樣的人最幸福呢?佛陀說,我們唯有“內心安適,俯仰無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
眾生由於“三毒”障礙甚深,不是為貪欲所綁架,就是被功名利祿所誘惑,產生種種無名煩惱,內心無法清淨。佛法就是智慧,叫人獲得自在,終至解脫。首先,佛法教給我們隨喜功德,懂得隨喜功德,懂得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看到人家做好事,我們生歡喜心,不但生歡喜心,我們還要盡心盡力地幫助他,這就是隨喜。
其次,佛陀告誡人們要常施布施,因為布施是對治貪欲的最好方法,也讓我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慷慨。一個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布施不一定是錢財,對饑餓者施予食物,對貧困者施予金錢、衣物、知識、技術、時間、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專心聆聽和祝福朋友是一種布施;不殺生,同時對那些生命垂危的眾生伸出援手也是一種布施。
佛教告誡人們,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慈悲,即愛。把犧牲當做享受,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路中就會活得很快樂。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倘能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禍傷身;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有的人只曉得接受,不懂得施舍。一個真正幸福的人,應該是當接受的時候接受,當施舍的時候施舍;能給得起,也能受得起。要經常贊揚人家的優點,不要成天說人家的缺點。當人家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誠心去幫助他們。要把人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還重一些,盡可能去幫助他,這樣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不等於物質財富的擁有
不能從經濟條件的好壞來定論
真正的財富
在於內心世界的寬廣、豁達與包容
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慈悲心
以慈悲心對待眾生
由衷地為社會、族群,乃至整個世界
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聖嚴法師《人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