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在的人生
悟思:
這個世界,有的人有錢有勢、有名有位,乃至兒孫滿堂,但是卻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生活清貧、籍籍無名,甚至孑然一身,但看起來卻很幸福;有的人活得糊塗,卻很容易幸福;有的人活得清醒,卻最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看看我們的周圍,為什么煩惱的人都有: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個沉重的行囊,裝得越多,牽累也就越多。
所以,佛曰: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很多時候,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正如卞之琳在《斷章》中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什么是煩惱心?佛經中說,“貪、嗔、癡”便是煩惱心。為此,佛家形象地概括為“三毒”。因為,生活中的一切痛苦、災難、折磨都來自於貪、嗔、癡。
貪心,即貪婪的人性,是我們最大的煩惱與障礙。人們渴望金錢,可有了錢,還想要更多的錢;有了房子,還想要更大的房子;有了名利,還想要更大的權勢;有了權位名氣,還想要更長久的壽命來占有它……人的欲壑難填,這種種的欲望驅使著芸芸眾生,為之拼命,為之奔波,卻無暇欣賞沿途的風景。
嗔心,即平常所說的火氣、惱氣。作為凡夫俗子,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讓自己氣憤、痛恨、討厭、嫉妒的人。嗔心往往使人喪失理智,忘卻本性,一不順心,便惱怒打罵傷害別人,因此才會造業受報,可悲可歎。眾生由於生起了嗔心,種種障礙之事便隨之產生,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可怕!嗔心一起,受害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對此,人們常常沉陷於迷誤而不自知。
癡心,即妄想執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執著財富、執著地位、執著情感、執著信仰、執著生存的環境、執著家庭、執著人際關系、執著擁有的知識、執著自身的見解、執著事業、執著技能所長等。由於執著的關系,我們對人生的一切都產生了強烈的占有、戀戀不舍的心態,執著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種種煩惱。
正因為凡夫的貪心、嗔心、癡心太重,在日常生活中才會有太多的牽掛,過分在意得失,使我們的情緒起伏,從而感到不快樂。
佛法即智慧。整個佛教都在告訴我們要如實了知世上的真理實相,因緣果報,這樣才能體會到“放下”的喜悅,進而擁有“自在”的人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相處,難免會有誤會或摩擦,唯有以寬大的度量、豁達的心態,才能做到不念舊惡而包容他人,一如大海之容納百川,泰山之不辭土壤一般,我們才能過得舒心、開心,才能健康長壽,永享快樂的人生。因此,當你忍不住要發火生氣之際,我們不妨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如此,必將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